失踪_凉雾【完结+番外】(28)

阅读记录

  只可惜苏杭并不想看这样几副面孔,他yīn鹫的眼神在他们脸上逐一bī视,声音从牙fèng里发狠地挤出来:“——人呢?”

  马仔们无言可对,惟有将头垂得更低。

  苏杭盯住他们一会儿,仰头,长吸了一口气。

  有那么一个瞬间,他真想愤然挥手先每人赏他妈两个清脆慡利的大耳光,然后从牙fèng里bī出两个字:蠢材!

  不,蠢材还不够,还要加上废物!

  不这样痛骂实在是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愤懑。妈的,三个盯一个都盯不住吗?!而之所以没有骂,乃是因为他随即就痛心地认识到,其实这里最他妈该骂的就是他自己!明明知道张宁不哼不哈心里却是暗有主意的人,自己跟他日日相处,怎么就没生出一点警惕心?自己怎么就这么蠢,怎么就没有及时发现他逃跑的意图?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准备好的事,张宁分明蓄谋已久!可他竟瞒得这么好这么滴水不漏,甚至临走前不惜以酒为媒曲意承欢以消耗他的jīng力和体力——

  想到此处,苏杭忍不住咬紧牙,闭上了眼睛。

  昨夜那一场qíng事,张宁顺从而屈就,在今早想来还觉得分外销魂,足以回味,可现在一想起,却只觉得满嘴发苦。

  气息不匀地深深呼吸,苏杭努力控制着自己,力求冷静。他点燃一支烟,先狠狠抽了几下把qíng绪平复了才冷声开口:“说吧,怎么丢的?”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终于为首的那个忐忑地站了出来,把整个过程从头至尾地说了一遍。

  张宁是在早上九点二十分的样子下楼来的。

  他穿一件白衬衣、黑西裤,大概是因为今天没太阳,怕这样穿着会有些凉,所以背上又搭了一件藏青色毛衣,毛衣衣袖松松挽在胸前。

  苏杭听着这些形容,想象着张宁这么穿着的模样,顿觉一阵心酸。

  这种休闲文雅风几年前曾经很流行。不过因为张宁面容俊秀,也带着一点书卷气,所以这么打扮并不会显得落伍,只会让人觉得gāngān净净的挺好看。他这么出现,这三个蠢材肯定没有丝毫起疑吧。

  确实,张宁当时的态度平静而从容,手上只拿了钥匙和手机。快要近车前时他随意按了一下遥控钥匙,然后拉开车门坐了进去。他们透过后面的车窗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系好安全带、发动车子,其车速平稳,与平时出门无异。

  他们尽职地开车跟了上去,保持着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张宁这么长时间以来表现出的温顺安静大大减低了他们的戒心——基本上他的生活圈子很狭小,除了每月去银行取钱、再偶尔逛逛书店商场之外,就没什么地方好去了。三人组甚至觉得跟踪他跟得一点成就感都没,简直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所以一开始警惕xing就集体打了个折扣。

  车子驶到了西单,这里是北京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好几个大商场,平时已是人流如织,再加上此时国庆很多商场都在办促销活动,越发显得人头攒动。

  此时此刻三人组也意识到这里人太多了,不由得有些埋怨张宁gān嘛非要选在这节日来逛商场,又不是没钱,买什么便宜货呀。几人紧走几步盯紧了他,张宁却始终在前头走得不快不慢,看到合意的就停下来拿起看看,甚至还去试衣间试了一套衣服。

  苏杭听到这里就闭上了眼睛,接下来发生的事qíng他已经可以想象得到。西单那个地方太热闹太繁华,别说人多,jiāo通也是四通八达,说它如蛛网般纵横jiāo错四下幅she也不为过。计程车、公jiāo车,上有天桥,下有地铁,商场附近光是地下通道口就达五个之多,张宁只要有一丁点机会,立刻就能湮灭于众人,要想再在那滚滚人流中把他找出来,三个人怎么够。

  果然,似乎只是稍微一错眼,张宁人就从他们视线里消失不见了。注意到时三人组虽然惊了一下,但还不至于太紧张。他们迅速分散开来四下搜寻,但哪里找得到?张宁一消失就好比一滴水溶入水流,顷刻间踪影全无。

  当时三人还抱着一种‘会不会只是走散了’的侥幸心理,跑到停车场一看,见张宁的车还好好停在那里,这多少让他们有些安慰。要知道张宁之前没有做过任何可以和逃跑联系起来的准备活动,他没有订过票没有取过钱,出门时连个小包包都没拿,跑路总是需要钱的吧,而看他出门时的样子,身上又能揣多少现金?

  所以三人没有往逃跑的方向想,只是跟丢了人,在苏杭面前总是不好jiāo待,于是惴惴不安地还是给他打了电话,想报告一下这个qíng况。

  这一打可不得了,苏杭的手机无法接通,固定电话也联络不上!

  这是从没发生过的事,再同张宁不见的事qíng两厢一联系,三人面面相觑,几乎同时冒出一个念头:qíng况有异!

  有异到什么程度?说不定就在此刻,苏杭正挣扎在生死线上!

  苏杭和张宁孰轻孰重,这一点三人倒是分得清的。别说此事攸关苏杭xing命,就算真要找张宁,那也得需要苏杭的人际派上用场。于是三人组连忙飞车奔回公寓楼下,只见门户紧闭……

  听完大致qíng况,苏杭脸色yīn沉。他一言不发地慢慢地踱出去,透过铁丝网眼,目光沉沉地望向远方。

  张宁不是傻子,不会不知道只要他一用卡就会立刻被他查到刷卡地点,所以他只能用现金。

  出门时他虽然没带包,但全身上下应该藏了不少钱吧,后背、腰腹、脚踠,这些地方都是可以绑钱的。至于这些钱如何来,苏杭捏了一下手指。

  每个月给三万,他只知道张宁有取钱,却从来没过问他是如何花钱。现在想来,那些钱用掉的应该不多,剩下的,都被张宁攒起来了吧。

  他现在在哪里呢?

  距离张宁失踪已经超过了四个小时——四个小时,出国的话都能飞到太平洋了!会不会他还没有走,还留在北京?不是都说越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这念头在苏杭脑海里只是一转就被否定,不,不可能。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国庆长假旅游huáng金周,机场火车站哪一处不是人满为患,不趁着这个机会离开,还等什么时候?

  他应该不会回家。也是,全国这么多城市哪一处不能去,先找个地方藏身三四年,等到他淡了倦了风声过了——

  云上隐隐传来飞机轰鸣声,苏杭抬头凝目细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张宁,你现在在这飞机上吗?终于如愿以偿,要海阔天空了?!

  苏杭想着,面目扭曲。他慢慢伸手抓住了铁丝网,五指紧紧捏紧,直至铁丝勒入ròu中。

  张宁,想摆脱我,你休想————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反省了一下,确实上一章的留言有些误导大家,该写到这一章才对。

  至此正文完结,很扣题,而番外的名字决定就叫《失踪之后》,稍等两天就发上来。

  番外:《失踪之后》

  第34章

  一个人,除非是从ròu体上被消灭、被汽化,不然是不可能消失的,他只可能湮没于人海,而湮没于人海的最好办法,就是与身边的人同化。试想在遍地欧美人的街头若出现一个东方面孔肯定很引人注目,在嗜甜的江浙地区若出现一个爱吃辣椒的,那也很容易让别人记住,但若在重庆的地盘出现一个重庆人,这就简直太正常太普通了,一个人的口音饮食生活习惯,一切都与旁人无异,还有比这同化得更彻底的方法么?

  所以张宁自打从苏杭身边跑出来之后,就一直隐身在这号称重庆第二大的城市里——需知重庆是个很大很大的直辖市。大到什么程度呢,把京津沪三地加起来其总面积也只不过才它的一半。它底下市级辖区就有17个,县和自治县有23个,人口号称三千万,但实数其实比这还要多。

  躲在这样一个地方,张宁觉得比较能够让他放心。

  算算时间,他从苏杭那里逃出来差不多快要两年了。这两年里张宁是低调的。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家小书屋的老板(从别人那里转来的),旧书租售兼营音像出租,门口再摆张凉板搭着卖一点报刊杂志,每天除了有人买报时到门口来收下钱,多数时候他都窝在店里面,要么看书,要么看碟,绝少抛头露面。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书和影碟已足以打发时间,所以开书店的人不常出来也正常。但如此一个年轻貌美的男子,怎么能这样好静这样坐得住?chūn日暖阳,天气这么好,附近门面的人都出来晒太阳了,他怎么也不出来活动活动?

  诸如此类的疑问在邻居间持续了一段时间,渐渐地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习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宁的好相貌,那实在不象是一张犯罪分子的脸,而且他虽然不常出来,但别人进去他还是会微笑着打招呼的,那笑容也颇为可喜,所以大家很快就替他找到一种解释:网上现今最流行的那个词儿是怎么说的?哦,对,宅。这位小张老板,估计就是这么一位宅男。

  ——其实宅男什么的,真的是对张宁的误解。

  他的宅,那是没有办法。

  他实在太怕被苏杭找到,即使逃出来已经近两年也不止一次地做恶梦梦到被他逮回去。所以他有意识地深居简出,尽量减少和外界接触的机会。他这家店面是带阁楼样式的,面积不大,但住一个人总是绰绰有余。另外楼下也有厕所和厨房,尽管非常非常的小,功能却完整。窗外是条小巷,也是菜市场,有时甚至都不用他出门,只要站在窗前喊一声就能完成一笔买菜的jiāo易。最重要的民生问题都解决了,其他的自然就更不在话下。这门面本身的地势就比人行道要高几级阶梯,张宁又把收银台搬到了最里面的角落——窝在这个位置让他有很大的安全感,他的脸被电视机完全挡住,如果不是进来光顾的人,根本就看不到他。

  平淡低调的日子,时光特别易过。翻翻报纸,一个上午过去了;看几张碟片,一个下午又过去了。中间不时有人进来租书还碟做生意,到了吃饭的时间就稍微弄一点,反正他一个人也好打发。逢年过节也不关门,照常营业,本来只是因为无处可去而不得不如此,但无形中却落了个便民的好名声,上门的客人越发多起来。

  长街两旁栽种的法国梧桐叶子又落光了的时候,张宁这家店在附近已经小有一点名气了。

  他这里本就当道,附近中学的学生上学放学都要从他门前经过,张宁长相出众,简直就是块活招牌,当初小姑娘们进来本来是来借书的,但看了他就互相jiāo换眼色窃窃偷笑,有胆大的跟他一搭话,回头一传十十传百,书店里新换了个帅哥老板的消息就在校园里传开来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凉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