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到六零_云舞轻【完结】(12)

阅读记录


“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喽,咱家里最调皮的俩人也懂得学习了。”夏父忍不住调笑到。

“爹,这是哥哥带回来的,今天我和小梅挖野菜回来就看见哥哥了,他匆匆忙忙的准备上学去,jiāo给我一本这个说是在学校报纸上抄的主席语录,让我带着咱家里人一块背,说这是党的指示,以后人人都得会。”

夏父最近也在生产队听大队长说了,上面下了指示说要学□□语录,等报纸到后就要组织全村人一起学习,没想到村子里的报纸没到但是自己儿子就先给家里弄了一份手抄本。

“行,你和小梅就先学着,学会了之后再教我跟你娘,我跟你娘认字不多没文化,只能死记硬背了。”夏国富准备在家里先跟着儿子学习,说不定等到大队里的报纸到了后他们夫妻俩早就学会了,到时候可以表现表现,反正听从党的指示准没错。

“爹,我背了一个小时三篇就全都背会了,小梅比我背的时间还要长现在才背到第二篇才磕磕巴巴的。”夏父听到这话拿起桌子上的那个本子,仔细看了看虽然字数不多看起来却是很绕口的,他虽然识字不算多,但是语录上的大部分还是能认一点的。一般qíng况这三篇背下来最起码也要两个小时,没想到他儿子说自己一个小时就全会背了。

“会背了背给爹听听,爹要好好检验你是不是撒谎骗爹了,小梅帮爹一起监督啊。”

夏建军听了扭看向夏小梅,示意她告诉爹自己已经背过一遍了,否则他刚背过还得再背一遍,夏小梅装作没看到,夏建军无奈只得再背一遍,结果和上一遍一样,一个字都不差。

“爹,二哥背的一处错误都没有,而且刚才二哥已经给我背过一遍了,第一遍也是一个字没差的。”直到夏建军背完夏小梅才出声说她二哥刚才已经背过一次,把夏建军气的直瞪眼。

“好好,我儿子是个读书的料,以前你大哥教你读书你不认真我跟你娘也就没怎么管你,现在知道你是块读书的好材料了,以后等你大哥回家休息一定要让他好好教你,等你明年进学校了也要好好学,指不定你就是咱村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了。”夏国富激动地说。

夏建军听到这话就有点蔫了,早知道不得瑟自己背的快了,现在又要跟着大哥学习了,这得耽误他多少玩的时间啊。不过因为他爹的夸奖还是感觉很兴奋。

夏家今天吃过晚饭并没有直接回房,而是收拾好吃饭的桌子后一家子围在一起学□□语录,夏眉觉得自己的爹对国家的认同感真是非常的qiáng,学习语录的时候非常jīng心,她娘也学的挺快的,到头来反而是夏眉这个比较早学习的人进度最差。

夏国富敲定的一个小时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夏眉只觉得头晕,她已经毕业好多年了,原来读书时背课文也都不怎么快,现在毕业久了更没有背书天赋了。反观她二哥依旧神采奕奕,听到夸奖后就越来越兴奋,还把她大哥放在家里的一年级课本拿出来看了看。听到时间到了也不见起身的打算,夏眉不管他自己先回了房。

因为今天背主席语录的事是夏眉好好回屋盘算了下,今年是六一年,满打满算还有六年时间就到了那个动乱时期,他们家的qíng况算是贫下中农,到时只要不得罪人,应该就可以安然度过了,只希望一切顺利,度过那个时期她的赚钱计划就可以开始了。

第十四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转眼,夏眉已经来到这个时代半年了。

十月多份的时候天气就渐渐冷了,夏眉和她二哥也就不再上山,在这之前,夏眉每天都跟她二哥去挖野菜,积累了不少存粮,有几次还找到了菌菇以及木耳一类的东西。

而且夏眉的猜想没错,后来越来越的的灾民涌到他们村子,都上山去挖野菜,导致本村的人每天都上山野菜也根本挖不住多少了。

所以头开始大队长还愿意接收这些灾民在村里落户,后来灾民实在太多,已经影响到了原本村民的正常生活,队里gān部就商量决定一个不再接收了。幸好是这样,要不然在恶xing循环下去,他们玉田村的山就得被拔秃了。

林青青在这半年里甚少出门,偶尔遇见夏眉了都是恶狠狠的瞪她一眼,知道自己装小白花已经不起作用了,所以现在已经甚少露出可怜兮兮的模样,倒有了几分自立自qiáng的样子。没有人帮她洗衣挖菜,她自己比起原来消瘦了不少,脸色差了很多,就连原来稍显白嫩的手现在也变的粗糙不堪。

她大哥在前几天放了寒假,看着比过去高了许多,只是沉稳依旧。而她们家里变化最大的可能就是她二哥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龄稍微大了些的原因,还是因为真的书看太多变呆了,反正现在越来越有他们家大哥的风范了,也不像原来那么爱玩,一有空就爱钻到屋子里头研究课本。

可能夏建军真的天生是块学习的料子,所以不到半年就把一年级的所有课本摸透了,而夏眉也因为本质其实是个大学生,所以区区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完全不在话下,除了背课文速度慢些,其余在外表现出来都是和夏建军差不多的学习速度。

这让夏父好一阵惊奇,毕竟他完全没想到家里两个最调皮的孩子反而是学习最快的,反而xing子沉稳的老大只能算是中庸。

这日子平淡的让夏眉以为自己只是穿越到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跟原来看的穿越到古代种田文小说里的主人公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她也知道这只是bào风雨来临前的暂时安静罢了。

就在这样平淡的日子里,终于迎来了她到这个年代的首个年节。过年生产大队都放假了,家家户户忙了一年的大人都有了歇息的时刻。

今年秋收的时候玉田村产量挺不错的,jiāo够了国家的粮食后,每家每户都分到不少余粮。好几年都没有这样的好光景了,大队长高兴今年决定宰一头不事生产老huáng牛,给每家每户都分点ròu吃。

宰牛的当天,每家每户都去围观了。这牛原来是村里的地主老财张家的,解放后所有一切都变成公有制,老张家的所有财产都被收缴到生产大队里。在大队里老huáng牛兢兢业业的gān了十几年,拉磨犁地样样没有不能的,只是它现在实在太老了,不仅gān不动活,还得让人làng费糙料喂着它,所以大队长才决定将它给宰了。

大队里找了几个原来当过屠夫的好手准备宰牛,一堆人都兴奋的围着观看,夏国富他们一家当然也来了。在众人的期待下,一个屠户就牵着这头老huáng牛走出来了,仿佛预感到自己要被杀掉一般,老huáng牛渐渐开始流泪了,一滴一滴越来越多,还回头看了一眼关住它的牛圈以及牛圈旁边站着的老人,老人仿佛并不在意般转过身去,只是从夏眉的角度可以看到那个老人转过身时眼里已经积满了泪水。

“牛很通人xing的,那牛其实知道自己要被杀了所以才流泪了。站在牛圈旁的那个是老贺,原来他是张地主家里的帮工,这牛从牛娃子开始就是他养大的,后来解放了他在队里也是担任养殖牲口的工作。”夏父顺着夏眉的眼光看去,并向夏眉开口解释道。

夏眉前世是听过牛被宰杀前会流泪的事,本以为只是以讹传讹的假话,今日自己亲眼所见才知道是真的。

听到夏父的解释夏眉再抬眼去瞅,那老贺早就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估计他也很不想看自己一手养大的牛被屠宰了吧,牛都能产生感qíng,临死之前留下眼泪还回头看他一眼,更何况养了这牛十来年的老贺呢。

本来村里人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围观,看见牛流眼泪了也就都纷纷散开离得远远的,也不回头去看宰牛的现场。让他们出口阻止不要杀牛是不可能的,毕竟村民一个个的盼了好几年,今年眼看着终于能吃到一口ròu,要是真有出头鸟阻止了反而犯了众怒,所以既然大家都阻止不了也就选择不去看那场面。

村民没人离开,都在离宰牛现场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排着队,等着宰完后能第一时间分到自家ròu,因为玉田村没有养猪所以今年分的是牛ròu,牛ròu没有猪ròu那么厚的膘,所以只有来得早的分ròu的时候才能分到带膘的一块,膘厚油脂就多,回家说不定还能练出一小碗油,以后炒菜做饭的时候还能有点油星味。而来的晚了就只剩下瘦ròu了,回家炖着吃上一两顿解个馋,以后就一年可能都沾不上ròu腥味了。

估计这几个宰牛的真的是老手,也就用了一个小时就将牛给宰好,过程中没听见牛发出任何的狰狞叫声,仿佛很平静的面对了自己的死亡。那屠户也不管每家有多少具体人口,只是按照每户二斤ròu的规格把牛ròu都给大家分了,夏家来得早,所以也有幸分到了一块带着肥膘的牛ròu。

来的时候夏家拿了两个洋瓷碗,夏眉还以为能分两大碗ròu呢,没想到到地方才知道每家只能分二斤ròu,也就最多装一碗,不知道她爹为什么多拿一个碗。轮到分给夏家ròu时那屠户把ròu放到夏父拿的其中一个洋瓷碗,夏父赶忙把另一个洋瓷碗当作盖子扣在那个装有ròu的碗上,紧紧捂严实,然后就匆匆带着一家子人回去了。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夏眉才发现大家都是这样捂得严严实实的,没有一家大大咧咧的只拿了一个碗端ròu。

看着大家都走的匆忙,夏眉也没准备在路上多嘴问,回到家里实在忍不住了才问了出来,“爹,大家不都分了ròu吗,为什么还一个个捂的那么严实就跟害怕别人知道他们家分多少ròu一样”

夏国富早就注意到夏眉路上好奇却又忍住没吭气的样子了,没想到一回家立刻就忍不住问他了,于是回答道

“小梅,平时你挺聪明的,怎么这些简单的事反而搞不懂了?虽然家家户户都分到ròu了,但是每一家分的部位不一样,咱家有二斤肥牛,但是说不定隔壁就只有二斤腱子ròu,虽然一样是ròu但明显咱家这块更好。而且说是二斤ròu,但那些屠户根本没有称,直接凭习惯切割的,差别在一二两之间,要是有人觉得自家分的比别家的少,到时候觉得不公平闹到大队长那里,大队长不是难做吗?所以咱村里老早就有这个习惯,分ròu的时候都捂严实,不给大队长添麻烦。”

夏眉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还是没有跟上时代,没有意识到在这里一块ròu也能引发纠纷,还闹到大队长那里,这在以前是想也想不到的。

一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换上平时舍不得穿的压箱底的衣服,不一定是新的,但是一定是没有打补丁的。

今年夏家也用攒了一年的布票买了几尺布,因为布票不够,所以夏父夏母没给他们自己做,只做了两身衣服,一身给夏建国,一身给夏小梅。夏建国是因为长个子旧衣服都穿不上了,夏小梅则是因为已经两年没给她做新衣服了今年决定给她做,而夹在中间的夏建军去年得了新衣服,今年只是把夏建国穿不了的衣服给他改了改当成新衣服穿。

52书库推荐浏览: 云舞轻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