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_李碧华【完结】(27)

阅读记录

  大人都喜欢假借小孩的力量来泄愤。这是新中国的教育方针。香港小孩幸福多了。小胖子高兴的时候,来教小楼玩一种电子游戏机,是一个傻瓜千方百计要走入一间屋子内,在投奔的过程中,高空扔下水桶,木锤,锯……等杂物,中了头颅,他就一命呜呼。但有三次“死”的机会——多像中国人顽qiáng的生命力!

  小楼手指不甚灵活,总是很快便玩完了。“一听到音乐声就知你又死了!”小胖子是这样的嘲笑他。

  音乐?对了,他很久很久,没听过任何音乐了。他残余的生命中,再也没有音乐了。忽然,他又感到日子太长,怎么也过不完。

  幸好他拥有自由。

  他自由地乘坐电车。他爱上游车河,主要是便宜,且只有这种胡琴上弦动的节奏,才适合他“天亡我楚,非战之罪”的霸王。四面是楚歌。楚歌是雨。雨打在玻璃上,雾湿而不快。

  小楼为了谋杀时间,由湾仔坐到筲箕湾。途经北角新光戏院,正在换画片,又有表演团访港了。他没留神。后来又筲箕湾坐回湾仔。自昏晕的玻璃外望,十分惊愕——“程蝶衣”

  他赫然见到这三个字。

  第十章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识的字有限,但这三个字,是他最初所识!

  “程蝶衣”?

  他几乎不相信自己那双六十多岁的昏花老眼。一定是看错了,一定是看错了。

  电车踽踽驶过新光戏院。

  要是他没有回头,有什么关系?他随随便便地,也可以过完他的日子。他可以消失在杂沓的市声中,像一滴雨,滴到地面上,死得无声无息。

  小楼却回头。

  只见“程蝶衣”三个字离他越来越远。不。他匆匆地下车,司机用粗口骂他,说他阻碍地球转动。

  跑到戏院对面的行人路上,仰首审视。这是“北京京剧团”的广告牌,大串的人名,一大串的戏码。有一个标榜突出的名衔,叫“艺术指导”,旁边有“四十年代名旦”字样,然后是“程蝶衣”。

  啊,是他!是他!是他!是他!

  小楼的嘴张大,忘记合上。他浑身蒸腾,心境轻快。他的眼珠子曾因为年迈而变得苍huáng,此刻却因年轻而闪出光彩。

  他竟然在这样的方寸之地,重遇他故旧的兄弟!

  蝶衣不是被下放到酒泉去了吗?

  每当他打开报纸,看到唐酒的广告,有些认得的字,譬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他就联想起在打磨夜光杯的蝶衣,一度要把他斗死的对头。

  他笑了。不,谁都没有死。是冥冥中一次安排——姬没有别霸王,霸王也没有别姬。

  葡萄美酒夜光杯,yù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人又回来了!

  小楼在新光戏院的大堂逡巡甚久。把一切形色画片巨型广告都看尽了,就是不见蝶衣在。那些角儿,名字十分陌生,看来是“四化”的先锋,推出来套取外汇,于经济上支持祖国。见到祖国新儿女的名字,不是向阳,向红,前进,东风……那么“保险”了,可喜得很。

  huáng昏时分,戏院闸外,工人搬戏箱道具重物,进出甚忙。帘幕掩映间,隐约见舞台。还没正式开锣,今晚只是彩排试台。

  小楼终于鼓起勇气,上前。

  有穿戏院制服的人来问:“什么事?”

  “我……想找人。”

  “你认识谁?”

  “程蝶衣。”

  那人上下打量他。半信半疑。

  “你们什么关系?”

  “科班兄弟呀!是兄弟。请说小楼找他。我们可是几十年——”

  “小楼?姓什么?”

  啊他是完完全全被遗忘了。

  当然,任何人都会被遗忘,何况一个唱戏的?整台戏的导演也会渐渐冉退。

  小楼被引领进入化妆间。熙熙攘攘的后台,一望无际的长镜,施朱敷白的脸齐齐回首,全都是素昧生平的人。

  小楼四处浏览,生怕一下子失察,他要找的,原来是一个骗局,他来错了——他见到一双兰花手,苍老而瘦削的手,早已失去姿彩和弹xing,却为一张朗朗的脸涂满脂粉加添颜色。他很专注,眼睛也眯起来,即使头俯得低了,小楼还是清楚地见到,他脖子上日远年湮的数道旧痕。

  拍拍他瘦小的肩头。

  那人浸沉在色彩中,只略回首点个头。他不觉察他是谁。小楼很不忿。

  “师弟!”

  老人回过头来。

  一切如梦如幻,若即若离。

  这张朦胧的脸,眉目依稀,在眉梢骨上,有一道断疤。是的。年代变了,样子变了。只有疤痕,永垂不朽。

  一时之间,二人不知从何说起。都哑巴了。

  蝶衣怨恨他的手在抖抖瑟瑟,把好好的一张脸,弄糊了一点。女演员年纪轻,不敢惊动她的艺术指导。蝶衣忘了打发,她最后借故跑去照镜子。走了,蝶衣都不发觉。他想不起任何话。重逢竟然是刺心的。

  这是不可能的!

  怎么开始呢?

  怎么“从头”开始呢?

  太空泛了。身似孤舟心如落叶,又成了习惯。需要花多大的力气,好把百年皇历,旧帐重翻?蝶衣只觉浑身乏力。

  小楼那在肩上一拍的余力,仿佛还在,永远在,他忽地承受不了,肩膊的痛楚来自心间。他哆嗦一下。

  小楼只道:“你好吗?”

  “好。你呢?”

  好像已经过了一千年,隔了yīn阳界。蝶衣五内混战……

  幸好外头有鼓乐喧天,破坏了这可恨的冷场。二人终有一个借口,便是:到上场门外,看戏去。

  台上正试着新派的京剧,戏码是《李慧娘》。其中的一折。

  慧娘在yīn间飘漾。唱着:怨气冲天三千丈,屈死的冤魂怒满腔。

  ……

  仰面我把苍天怨,因何人间苦断肠?

  李慧娘向明镜判官诉说人间贾似道横行。判官喷火,小鬼翻腾,gān冰制造的烟幕,陡地变色的戏衣扇子……包装堂皇。看得小楼傻了眼。他从来不曾发觉,一切都不同了。

  只有他站立的位置,那是上场门外。戏台上,永永远远,都有上场何下场的门儿。

  蝶衣开腔了:“平反后没排过什么长剧。都是些折子戏。”

  小楼道:“嗳。要唱完整整一出戏是很辛苦的。不过,平反就好。”

  小楼才瞥到,蝶衣的一节小指不见了。他早就上不了场。

  他一双风华绝代的手,只剩下了九根指头,用来打磨夜光杯,却是足够的。

  夜光杯,用戈壁石琢磨出来。有很多式样。高脚的,无足的。也有加刻人物,莲瓣,山水,花卉,翎毛,走shòu等花纹。

  蝶衣在单调劳累的漫长岁月中,天天面对色相迥异的酒杯。他在打磨过程中,惟一的安慰,便是反复背诵虞姬备酒,为大王消愁解闷的一幕。他反复背诵,当中必有一个杯,必有一天,大王说:“如此——酒来!”

  据说好的杯,其质如玉,其薄如纸,其光如镜。所以能够“夜光”。蝶衣从未试过,夜色之中,试验那杯之美。

  酒泉只是符号,红尘处处一般。转瞬之间,他是连“美色”也没有了,哪有功夫管杯子。谁可对岁月顽固?

  “我差点认不出你来。”小楼道。

  “是吗?”蝶衣又琢磨着:“是吗?”这样的话,令蝶衣起疑,受不住。他真的一无所有?没有小指,没有吊梢凤眼,没有眉毛,嘴巴,腰,腿。没有娘,没有师父,没有师哥……没有。小楼在旁絮絮说什么,他说他的,他自己又想自己的。一时间二人竟各不相gān。

  “愣在那儿想什么?”小楼又道。

  于喧嚣的鼓乐声衬托下,蝶衣说:“想北京。”

  “我想北京有道理。但你就一直在北京……”

  “对,越是一直在北京,越是想北京。师哥,北京的钟楼,现在不响了。”

  “什么响不响!钟楼——”

  小楼稍怔,也令蝶衣伤感。他们其实一齐老去,何以小楼老得更快?

  不!他不肯罢休。

  “北京京剧团”访港演出,也制造了一些高cháo。蝶衣与团员们,都穿上了质料手工上乘的西装来会见记者。于招待会中,由新一代的艺人唱一两段。记者们会家子不多,刚由校门出来的男孩女孩,拿一份宣传稿回去便可以写段特写jiāo差了。甲和乙的对话可能是:“这老头子gān瘪瘪,真是四十年代的花旦?他扮花旦?谁看?”

  “我怎么知道?四十年代我还没出生。五十年代我也还没出生。”

  这就是青chūn的霸气。青chūn才是霸王。

  酬酢繁密,蝶衣向团长申请假期,希望与儿时弟兄聚聚。

  后来终得到半天。晚上赶回。

  小楼领蝶衣到北角横巷的小摊子喝豆浆,吃烧饼油条去。当然,豆浆太稀,油条不脆,那天,烧饼欠奉了。蝶衣吃得很惬意——虽然他只得十只牙齿是真的。

  huáng昏还未到,天色逐渐灰,在一个非常暧昧的辰光,还差一刻电灯才肯亮,人人的面貌无奈地模糊起来。

  蝶衣觑个空子凝视他一下。蓦地记起什么似的,自口袋中皮包那硬面夹子,抽出一张烟薰火燎过的照片。小楼眯fèng着老眼一瞧,原来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大伙在祖师爷庙前,科班的小子,秃着顶,虎着脸,煞有其事众生相。

  两张老脸凑在一起,把前朝旧人细认。

  “这——小粽子!现在呐?”

  “清队时,死在牛棚里了。”

  “小黑子!”

  “下放到农场后,得瘟疫死了。”

  “这个最皮了,是小三!”

  “小三倒是善终,腿打断以后,又活了好些年,得肝病死的,酒喝太多了。”

  “小煤头呢?”

  “好象半身不遂,瘫了。是在工厂演出时吊大灯,摔的。”

  二人有点欷嘘,蝶衣合上了照片夹子,他凄然而幸运地一笑。

  “甭问了——剩下你我,幸好平安。”

  “……那斗咱们的小四呢?”

  “说他是四人帮分子,坐大牢去了。听说疯了,也许死了……怕想,都一个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谈这个了!”蝶衣不愿继续谈下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李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