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如菊_乡村原野【完结】(398)

阅读记录

  在哪都不缺人争斗的。

  李耕田忙道:“这话说的是。槐子,你可不要大意了,村里好些人都说下年要买地,虽然他们只是买三五亩,多不过十来亩,要是在这中间划一块,你这地就不完整了,看着也烦不是。”

  槐子急忙谢过二人,说他一定不会说出去的。

  又寒暄了几句,槐子便邀宋掌柜去张家坐坐,赏脸吃顿粗茶淡饭。

  宋掌柜笑着推拒了,说他还有事在身,等改日再专程上门拜访。

  于是槐子辞别二人,跟jú花携手去了。

  宋掌柜看着二人背影,目光闪烁,他很是好奇那小媳妇有什么法子,居然信心满满地答应年底凑出钱来,他看得清楚,张槐先是犹豫了一下,但马上就收敛了,这说明他事先并不知道他媳妇的想法。

  不过,想想郑家,他不自觉地笑了,有些拭目以待。

  李耕田也奇怪,这几百亩地,可是要一千多两银子,张家和郑家虽然还算富足,几个月内,怕也难凑出来。

  两人遂商量再去其他地方瞧瞧,要是张槐真凑出钱来了,方家也好换个地方买地。

  且说槐子和jú花匆匆回去,在路上,他轻声问道:“jú花,你……”

  jú花微笑道:“别急。槐子哥,咱回家再说。”

  张槐见她神秘的样子,忍不住笑了,遂不再言语,一心走路回家。

  到家后,jú花把公婆都叫进屋,又让人叫来了娘家爹娘哥嫂,想了想,又唤刘黑子进来,两家子济济一堂,让刘婶、葡萄在外看小娃儿,来人就说一声,然后关门议事。

  葡萄在廊下看着板栗和小葱,还有弟弟,虽然隔着门,也能不时地听见一句半句话传出来。

  “就是太占地方了……”

  “……这么多,能卖得掉?”

  “那一时半会儿也凑不够哩……

  “……太麻烦,下面水也多……”

  两家人一直商议了两个时辰,才开门出来,何氏、刘婶和jú花煮了饭,大伙吃过了,然后旋风般地忙碌起来。

  槐子找来吴成,jiāo代了他几桩事:一是安排人掼大量土坯备用;二是找些会编篾器的佃户,多多地编大竹篓子,也不要太jīng致,不过就是家常装东西用;三,等土坯gān透了,就带人帮郑家和张家在后院盖东西厢房,所以他要先带人过来,把东西院墙边的huā树,以及墙外的竹子都挪走,若是占了菜地,就只好把菜拔了。

  青木则带着马叔去各村收购辣椒;槐子又安排了吴成的两弟弟带了佃户跟在后面帮忙。

  于是,过不两天,下塘集就传出:清南村的张家和郑家大量收辣椒,青的红的都成,不过太嫩的不要,要长硬实、个头大没破皮、带着辣椒蒂的,每斤三文钱。

  集上的青辣椒也就两三文一斤,但并不是送多少去都能卖掉的,毕竟这东西一般人家都有,也就那些富户和铺子的人才会买。红辣椒倒是可以卖给方家酱菜作坊,也是三文一斤。

  这下乡民们可高兴了,就有人自己挑了往张家送。

  一传十,十传百的,卖辣椒的人自动上门,青木也就不出去了,跟槐子在家总揽事务。

  过些日子,两家后院都盖起了东西厢房,全是土坯的,不过屋顶上盖的是小瓦。

  这样一来,后院就小了不少,那也没法子。往后要是把靠山的北面院墙也盖了房子,这院子就算是两进了。

  郑长河、张大栓则各自带人在地里忙,为种小麦准备,还烧了许多稻糙,用糙木灰拌了家畜粪肥,说是点小麦的时候好丢窝子。

  两家人不停忙,偏又赶上旱地收获的季节,玉米、huā生、huáng豆、葵huā子、山芋,所有的佃户都被请了来,有时候晚上也闹哄哄的。

  没有人发现,趁黑夜的时候,那些糙木灰被运了好些进了两家院子,甚至这些天两家烧饭也用稻糙。

  张家有时直接在院子里烧一堆稻糙,说是焖jī。当然,这些都是张家和郑家父子还有刘黑子在做,郑家的马叔和马婶也是知道的——想避开他们也不容易,只能选择信任了。刘小四都不知道——他被槐子派去集上收辣椒了。

  晚上,张大栓父子、郑长河父子,还有刘叔、黑皮,把晾gān的辣椒弄下地窖,又拿了许多大竹篓子下去备用。

  先在大竹篓子底部铺上一层糙木灰,然后将辣椒码一层进去,再倒一层厚厚的糙木灰,再码一层辣椒,一直将竹篓子装满,上面盖上稻糙,再盖上篓盖子,然后将篓子抬到墙边放好,再继续装下一篓。

  由于后院的东西厢房还没盖好,所以先收的辣椒只能放到地下储藏室里来。

  因为储藏室有地下水,槐子不知存放在这里会不会坏。张大栓则说没事——粮食放在这不也没坏么?主要是他们挖了地下水井蓄水,所以储藏室里还算gān慡。

  第四百五十一章 纷纷猜测

  那年储藏室挖的时候,jú花也下来看过。因为这地方地下水太丰沛了,跟北方不一样,所以寻常人家地窖根本不敢挖深。

  张家和郑家的储藏室是挖得很深的,那水就汩汩地冒。好在地道方向是往后山去的,于是低洼的地方就专门挖了地下水井蓄水,而储藏室则建在地势稍高的山上,不,是山底下,而地道最后的出口也在山上,隐蔽又通风,所以储藏室才没那么cháo湿,里面冷飕飕的,气温很低。

  若不是这地下水麻烦,当年两家人也不会连挖一个多月了。

  jú花也跟下来瞧热闹,蒙着口罩带着帽子。

  她看见幽幽的灯光下,那地下水井闪着粼粼波光,井边水浅的地方,几根青荷舒展,一只粉色的荷花婷婷静立,清幽而神秘;还有几丛菖蒲也是绿油油,笔直向天。

  这是她闲着没事gān,让槐子种的,甚至还在水井里放了些小鱼。

  她纯粹是为了好玩。在这不见天日的地下,一切平常的物事都显得很神秘,颇有些传奇和玄幻的味道。别的不说,就那井水,冷冽而清澈,比她家的井水更加刺骨,她夏天有时取了来冰镇果菜,跟冰箱拿出来也差不多。也不知井里的鱼儿养久了,会不会味道更加鲜美。

  她看了好一会,才转身往上走,来到储藏室,声音闷闷地对槐子道:“咱们索xing挖一条地下小河沟出来,一直通往门前的小清河,那地下水就有地方去了。”

  大家都觉得这主意好,郑长河和张大栓笑道,就由他俩慢慢挖,其他人只管gān各自的事。

  青木道:“是要通一条暗河。这地下虽然有水,可是冷的很,所以没啥cháo气,是藏东西的好地方。慢慢修好了。往后说不定会派上大用场的。”

  槐子道:“这不就派上用场了?辣椒放在上面,很容易让人发现,这个法子也不是很难,想保密可不便宜。要是传出去了。也就这头一年能挣点钱,往后怕是不能了。”

  众人都沉默。

  jú花叹了口气,终究是家小业小,别看他们忙得人仰马翻,收两万斤辣椒,也不过能赚几百两银子罢了。当然,这跟以往的生意比。已经是发横财了。

  慢慢来吧,希望这法子不要那么快被泄露。

  这是地道的农村土法子,不是什么科学方法,是她在前世的外婆家看到的。

  外婆不过是在厨房墙角用篾席围一个小小的空间,倒几撮箕糙灰进去,把几十斤辣椒用糙灰埋起来,等冬天时再掏出来吃,新鲜的很。过年时。亲戚们吃了新鲜的辣椒炒豆腐gān,啧啧称奇。

  这辣椒摘早了不成,需等立秋以后。不知是天气的原因,还是辣椒的原因。

  只是奇怪的很,却没有人想起来用这法子赚钱,甚至村里人都不会纷纷效仿,顶多说一声“明年我也埋一些”,回头到了明年没准又忘了,那记得的顶多也不过埋个一篮子而已。

  想来小农经济的思想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扭转的,要不然,改革开放时,某个伟大的人物也不会先在南方画一个圈。搞以点带面了。

  jú花看见辣椒,有时想起这事,有时又忘记,那天灵光一闪,就想起这个法子。

  清南村的人见两家敞开了收辣椒,都百思不得其解。心道jú花又弄出啥新鲜的腌菜来了?

  连宋掌柜也想不通。

  自然有人会用言语试探,还有人gān脆上门去看究竟。这些人也不全是想占便宜,不过是好奇心qiáng罢了,乡下人也不懂那么多含蓄,就想弄个明白,不然心里跟猫抓似的难受。

  两家人当然不会说,只道过些日子就晓得了。

  问的人当然不痛快了,嘀咕着“好稀罕么”就走了,然后就说他们家人全都神神道道的。

  清南村的人虽然狐疑,但能将辣椒多卖些钱,那也是高兴的。本来秋后的辣椒,摘一茬少一茬,如今为了能多卖些,家家户户浇粪薅糙,jīng心伺候,那产量就比往常多不少。

  一边忙着,一边还不住嘀咕张家闲话。

  李耕田明晓得肯定是jú花又弄出啥花样,也没跟家人说这事,如今他家可不缺钱。

  这日,他三叔李明堂来找他爹李明瑞闲话,几个老人在桂花树下坐着说笑,他也在一旁听着,不时凑趣cha上一句。

  他媳妇方氏带着几个婆子,摘了五篓子连带四篮子辣椒,有红有青,见李长雨回来了,便让他安排人去张家卖辣椒。

  李长雨一屁股坐到桂花树下的树墩子上,把腿一伸,笑道:“娘,这几篓子辣椒也卖不了几个钱,留着自家吃吧,费事跑路了。”

  方氏白了他一眼道:“你好有钱哩!看不上这几文钱是不是?也不晓得当初是哪个,一碗一碗地卖酸辣粉丝……”

  李长雨急忙打断她话道:“我去卖,我叫人去卖还不成么?娘就不要翻那老话了。我啥时候瞧不上那几文钱了?不过是觉得咱家人多,这些菜总要多留些。”

  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方氏见小儿子窘迫的样子,不再讥笑他,解释道:“这是吃不完的。张家既然收这个,肯定有大用,咱们也不光是为了钱,卖给他家,也算是帮他们一把。不然腌许多辣椒,吃到明年都吃不完,还是送人。”

  她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明堂就不高兴了,因为方氏每年送他家最多。

  李耕田也道:“对,槐子收这个,咱就多卖些给他。村里人多卖些,也省得他们跑路——我见青木还带人到远处的村庄去收哩。他娘,往后辣椒有多的,全卖给槐子,反正他们两家合伙的。”

  方氏点头道:“我就是这么想。让人把辣椒地又翻了土,浇了肥,过两天就能再摘一茬,总还要摘不少。”

52书库推荐浏览: 乡村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