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国医妃_肥妈向善【完结+番外】(276)

阅读记录

  许仁康来找她时,说是徐家人的老乡,没有错,她问过自己表哥了,表哥说是有这个人,而且,之前也有拜访过自己。但是,只要想想,许仁康医术在家乡或许有些名气,但是在京师一点名气都没有,怎么能越过那么多民间的名医,一举成为太医院的外聘。

  为此许仁康口里所说的,自己是因为十一爷的母亲关系,才得以进到太医院里的事,其实貌似有些牵qiáng了。要知道,十一爷的母亲,连个妃都不是。当年静妃想让她母亲徐晴为自己保胎,到后来成为了妃子,让徐晴进宫为三皇子治眼睛,一直都只能偷jī摸狗一样偷偷来,足以说明,想让太医院外聘个自己心仪的大夫入宫奉职,其实不是后宫妃子可以说的算的。

  谁可以说的算?

  皇帝,太后。

  除此两人,别无其他。

  太后娘娘的权其实蛮大的,只要看皇帝上次对太后与她李敏唱反调的事都不言不语,足以见得万历爷对自己母亲怀着一种奇怪复杂的感qíng。

  许仁康是徐家人的老乡,张恬士是徐家人的老乡,许仁康,理所当然是张恬士的老乡,其实是张恬士从自己家乡找来的一颗用来敷衍太后的棋子。

  她李敏都可以推测到张恬士是这样安慰太后娘娘的,没关系,这个许仁康是她李敏的老乡,只要许仁康以这层关系接近李敏,从李敏那儿偷师,一切都变成太后娘娘的了。

  这要说到她李敏是什么时候察觉到这事儿的?

  防人之心不可无。她李大夫当了那么多年的大夫,与同行打jiāo道最多,怎么可能轻易相信一个突如其来的陌生人?哪怕这人举出什么老乡的关系。难道不知道,老乡见老乡,虽然两眼泪汪汪,可是,最坑爹的也就是老乡。

  不过,她李大夫绝对不是随便轻易怀疑人的。见这个许仁康真有些认真学习的念头,所以,像小李子一样,委以重任。说到这里应该明白了吧?小李子在接到她委托的重任之后露馅,许仁康也一样。

  人,最一下子松懈了防备心的时候,正是在,以为对方完全信任你的时候。

  许仁康露馅了,在李大同现在上她这里找她的时候,她就可以知道了,许仁康是太后娘娘的人。

  “不可能是皇后娘娘让父亲对我下毒,因为,皇后娘娘之前三番两次,哪怕就近一次,都对我频频招手示好。不是皇后娘娘,大姐,肯定没有这个能力能命令到父亲对我下毒。后宫的其它娘娘,倘若要对我这个护国公的妃子下手,必须考虑再三,肯定不敢。唯一只剩下,皇上或是太后娘娘了。”李敏说到这,在李大同那张面如土色的脸上深深地一瞥,“是太后娘娘让父亲这么做的。可是,到如今,父亲依然不知道太后娘娘为什么对我这么做对不对?父亲,只知道一点,当初,让我娘亲,去给孝德皇后治病,最终让我娘亲染上病而死的人,正是太后娘娘。”

  李大同一口大气都不敢喘。

  他只知道一点,如果上次李敏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才留了他这条狗命的话,这一次,李敏有什么理由再放过他。

  没有。

  因为,李敏都当着护国公的面,说出他想毒害她的事了。

  “父亲其实不该上门来的,但是,不得不来。因为父亲不来也是死,来也是死。所以,不如来这里,或许想着可以搏得一条生路,也或许父亲必须得念着自己那些儿子,而不是女儿。想着如果让太后娘娘满意的话,或许,自己的官位不至于没了着落,自己的儿子,将来也不一样。”李敏叹口气,“不知道三妹妹在府里,知道父亲直到这一刻都只惦记着自己儿子,会怎么想?”

  李大同感觉自己那层皮一层层都被女儿给剥到一gān二净,恼羞成怒:“你,我——”

  “或许三妹不会埋怨父亲,因为,父亲官位如果能保住的话,她毕竟还有几日要嫁去三皇子府了。对了,父亲本来求着我和王爷救大姐的话不用往下说了,我既然放声说过了,不会给太后娘娘治病,就绝对不会!”

  李大同周身打着摆子,脸一阵青一阵白地说:“倘若你违抗太后的懿旨,难道你不怕,王爷会因此受你拖累吗?”

  “王爷带兵打仗的人,坐拥百万大军的人,皇帝都要礼让三分的人,太后娘娘正因为顾虑于此,之前想尽法子与靖王妃jiāo好。当然,太后本是想与我jiāo好的,只可惜,一不小心着了小人的道。”

  “什么小人的道?”

  “父亲难道不知道吗?尚书府终落到今时今日这个结果,可不是我的缘故,都是大姐和母亲的缘故。”

  李大同脸上的肌ròu抽搐着:“不是你告状?你大姐会落入冷宫吗?!”

  “大姐的事,说来话长了,可是我可以老实告诉父亲,皇上不放过大姐,可绝对不是因为我说的那点事儿。我要是真有这个能力可以让皇上轻易处置大姐,何必等到现在?”

  李大同猛然一惊,接着,往后趔趄几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表qíng,是要口吐白沫了。

  李敏知道他心里这一刻的恐慌是怎么回事,有理由可以相信的是,李大同,其实这刻真恨不得没有听到她说的这些话,因为,这些,都不是他该可以听见的秘密,不该的!听了以后,等于离死差不多了。

  皇帝想处置李华,不过是想善后罢了,然后借了她李敏揭穿真相的这个时机。

  其实想推测皇帝处置李华的动机并不难,只看,皇帝拿李华送的药,送给太后享用就知道了。眼看,这事儿,都快东窗事发了。皇帝那一刻和她李大夫吃饭时,对于太后和她唱反调的事,yù言又止的神qíng,一切有了最合qíng合理的解释。

  ☆、【140】真相大白

  玉清宫

  张公公端着两杯热汤通过小太监掀起的棉帘,进到皇帝的屋里后,把银盘子放到皇帝手边的案几上,退了一步,道:“皇上,趁热喝吧。”

  “这里头,一碗是朕说了给谁的?”万历爷瞧了瞧桌上放的两碗汤圆,问。

  “给鲁大人的。”

  鲁仲阳立在皇帝屋内,听到这话,急忙拱手感恩说:“臣谢主隆恩。”

  “说什么客气话,不就一碗汤圆?”万历爷笑了一笑,挥手让张公公把汤圆端过去给臣子。

  鲁仲阳接过了汤圆碗,里头那汤圆一个个圆溜溜的,是橘子与面团揉合制成的金皮,放了姜驱寒,闻着是扑鼻的香味。

  要说这个金汤圆,里头的玄机更大了,包的馅是金的流沙馅,这种汤圆,只有皇上的御厨会做。民间会做的人也不敢做,因为这个汤圆在皇宫里叫做龙头吐珠丸子,专门把一块姜雕成了个龙头的形状配在汤里,这样象征皇帝的汤圆,普通老百姓的人吃了是要被砍头。

  鲁仲阳仔细回想着,有多少年前,是谁有这个福气接过皇帝赐的这样一碗龙头汤圆。貌似与他同期的人里面,都没有一个。

  那个张恬士,与他斗了那么久,官位做的比他大,最终,都没有吃过这样一碗龙头汤圆。

  嘴巴缩的细细的,啜了一口甜汤,满嘴都是香气,碗里一共六颗汤圆,他硬是一颗都不舍得吃。想这一天,真是等了大半辈子,他今年都不知道多少岁了。

  万历爷那边,是拿起汤勺一口先舀了颗汤圆放进嘴巴里嚼着,师傅做的面团好,嚼着金皮特别有嚼劲,软乎乎的,金桔的香味甜丝丝的,好像冬天里的棉花糖。

  吃了一个,很想再吃一个,万历爷手指捏着瓷勺子在碗里搅和汤,问:“鲁大人的七十大寿,据闻是已经安排好了。”

  “回皇上,臣正打算向皇上打一份假条。臣那老家的乡亲们盛qíng难却,打算在家乡给臣办寿宴。”鲁仲阳两只手端着汤圆毕恭毕敬地回答着。

  “朕有过想法,想在朕六十大寿的时候,在宫里宴请全国百岁以上的老人进宫,叫做百老宴。鲁大人以为如何?毕竟这个人要活到百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臣以为,皇上与民同乐,有福同享,乃百姓之福,皇上的佳话会流芳百世。”

  “哈哈哈——”万历爷一阵畅快的大笑,手掌一拍大腿,“好,说的好。鲁大人的话,朕喜欢。”

  屋里的气氛正热闹,眼看皇帝的心qíng犹如过山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眼下正是在高峰的时候。谁都知道,这会儿闯进皇帝的屋子,都是找茬,找死。

  于是,屋外那个徘徊的太监,来来回回在皇帝的院子里走着,就是不敢进去。要论是平常,他肯定是一下子冲进去了。说起来,都是因为自家主子都丢不起这个老脸。

  张公公白眉下那双锐利的老眼,只要在门的fèng隙往外睨一眼,可以清楚地看见在外面徘徊的那个福禄宫里的人。

  “张公公,有谁来了吗?”万历爷皱了一下眉头,对底下人倘若在自己眼皮底下东张西望的行为很不高兴。

  张公公走到皇帝身边,轻声耳语:“貌似是太后娘娘的人。”

  “太后娘娘的人?为何不进来和朕说话?”万历爷脸上更不高兴了,“莫非是自己做错了事,不敢自己和太后说,跑朕这儿来了?”

  听见皇帝这句话,鲁仲阳那颗刚吃到嘴里的汤圆像是有丝烫嘴,烫到了舌头,不敢当着皇帝的面把皇帝赐的汤圆吐出来,只能是努力地憋红了脸把汤圆吞进去。

  好可惜,第一颗龙头汤圆这样吞了,连嚼没有嚼到。鲁仲阳心里惋惜,想着早知道,再等汤圆凉会儿再吃。

  万历爷是听见了他咕噜一声好大的吞圆子声,惊讶地回头:“鲁大人是噎着了吗?”

  “没有。臣,臣的牙齿老了,有些咬不动。”鲁仲阳脸红红的,老脸有些无地自容地说。

  万历爷闻之,眯着眼睛微微露出笑意:“朕的牙齿还好,这么说,是朕的福气了?”

  “那是,臣怎么能和万岁爷相比?”

  “朕可不记得鲁大人是个会拍马屁的。”

  “臣不敢,臣说的句句是实话。”

  君臣两人你来我往,说了一堆,互相像是碰了下眼神,彼此心知肚明的样子。

  万历爷稍微沉了眼色,对张公公说:“朕的地盘,不记得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在这里进进出出的,更何况把朕的地盘当花园逛。”

  张公公一听急忙磕了脑袋谢罪,接着,跑出去让人轰人了,将不相关的人,全部轰出了院外。

  鲁仲阳趁着张公公赶人的机会,急忙把碗里余下的五个汤圆láng吞虎咽,囫囵吞枣一样,全收进肚子里,连那碗汤,都喝的gāngān净净,一点不剩。因为接下来可就没有时间可以吃汤圆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肥妈向善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