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分明就是她出阁前江南荣荫堂里的闺房漪绿楼。那幅潇湘图,还是她自己在十岁的时候,临摹当朝山水大家董瑞原画所绘,觉得满意,这才裱了挂起来的。她一眼就认了出来。
她如在梦中,心剧烈跳动,不由自主掀开罗被下榻,俯身看见踏脚上一双杏色孩童绣鞋,下意识地瞟了眼自己的脚,这才惊呆了。
她的脚缩得不到半掌长度。伸出手,也是女童的手,白白嫩嫩,手背处几个小小的漩涡。
明瑜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赤脚朝梳妆台上立着的那枚半身镜跑了过去,镜里映出了一张女童的脸。齐眉刘海,凤眼桃腮。
她呆呆望着镜中女孩,镜中女孩也呆呆回望她。
***
时光为她而倒流了。
从醒过来开始,明瑜就把自己关在漪绿楼的屋子里,没有下去一步。夜晚,当小楼周遭一切都静了下来,近身服侍的大丫头chūn鸢和乔琴也在外间睡了下去,她耳边只剩窗外夏虫鸣吟声时,她流泪,泪断,再流泪,再断。不知道反复几次,黑暗中,最后她终于无声地笑了起来。
上苍悯人,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回到了十年之前。
这一世,她既然已经知道了从前的诸多未知之事,便定要用尽全力,让父亲隐敛光芒,让荣荫堂不被掘地三尺,让母亲安养终老,让弟妹各有其所。这一世,她再不要吟风弄雪,也不要才女之名,更不会为一个薄qíng男子而轻易jiāo心。
江南采莲,鱼戏莲田。她只要岁月平凡静好,如江州虹河上每日游dàng而过的画舫所发的欸乃声一般,闲散绵长。
她还有十年的时间,但与荣荫堂几百年传承相比,这十年太过急促短暂了。
作者有话要说:不是新坑的新坑,求温暖~~~
2
2、第二章...
第二日一早,明瑜再次醒来,耳边听见窗外鸟雀叽啾,满室充盈了朝阳。刚睁开眼,就看到自己的母亲江氏正坐在chuáng榻之侧,小声向伺候她饮食的chūn鸢询问她昨晚的进食。
“姑娘用了碗香粳米粥、烩斑鱼肝,香小菜,杏茶一盏……”
chūn鸢小心地回答着。
明瑜已经想起来了。这一年她确实正十岁,弟弟安墨还没出生,家中只有她和一个庶出的妹妹阮明珮。前几天江氏到江州城外普济寺里烧香求子,回来走水路之时,她趁了江氏不备,自己跑到船头眺望观景,结果不慎落水,幸好被及时寻了过来的丫头看见,大声呼叫给捞了起来,吸水入喉,又受了惊吓,一直养了大半个月才好。
她一动不动,凝视着身边的江氏,极力忍住了才没有再次落泪。
母亲这年才二十五六,黛眉杏眼,肤白润泽,说话带了江南的软音,极是动听。
明瑜的外祖江夔是江南名士之首,一手工笔绝天下。朝廷几次邀他入京供职翰林,却被他屡拒。明瑜的祖父慕其名,三次上门为儿子阮洪天求亲,她这才嫁入了阮家。
这样的母亲,却会在十年后不堪家灭之rǔ,用一根白绸把自己悬挂在了荣荫堂中堂的高高房梁之上。
“娘……”
她吸了口气,终于叫了出声。
江氏听见女儿叫唤,急忙回头,伸出手撩开她额发探了下额头,笑了起来:“阿瑜,可好些了?”
被母亲温润的手碰触,仿佛闻到了她身上的淡淡兰香。这是多久之前的记忆?
明瑜终于忍不住,一下从榻上爬了起来,猛地扑到了她的怀中,紧紧搂住她脖颈不放,
女儿自小虽就和自己亲,只随了年纪渐长,已经许久没有这样亲热过了。突然被她这样抱住不放,以为是还没从落水的惊吓中恢复过来,感觉到怀中温温软软的身子贴靠过来,江氏心中顿时涌出了柔qíng,任她抱着,轻抚她垂到腰际的发丝。
“阿瑜乖,莫怕。都是娘不好,往后再不会出这样的事了。”
明瑜的眼泪已是扑簌簌掉了下来,溅在江氏身上湖蓝缎的衣领之上。
“爹还好吧?”明瑜哽咽着问道。
“你爹昨日来看过你,你还在睡,这才没见着。老太太下个月就六十大寿,他今日忙着意园修缮收尾的杂事了。只怪娘不好,这些时日想自己的事多了些,竟疏忽了你,这才害你掉下水去。幸而老天有眼……”
江氏把明瑜扶正又靠在了个枕垫上,一边拿块帕子擦她面上还沾着的泪,一边低声说道。
明瑜怔怔望着母亲一双仿佛略微含愁的美目,冲口而出道:“娘,不要给爹纳妾。娘明年就会给我添个弟弟的。”
她话刚说出口,自己就觉得不对。那都是以后的事qíng,她现在却这样失口,江氏只怕会生疑。只是话已经说出了口,也不好改了,只好闭上了嘴,略微有些不安地看了过去。
江氏果然一怔。心想原来自己近日这心思竟是如此外露,连十岁的女儿都看了出来,旁人只怕就更不用说了。只是既然已是提了起来,女儿也这般年岁了,叫她晓得其中道理也好。便苦笑了下,道:“阿瑜,娘晓得你心疼我。只是我嫁到阮家十年,你爹待我极好,我却只生了个你。前头那去了的刘姨娘也只留下个二丫头。阮家这般家业,没个男丁,莫说你祖母心急催促,就是我自个心里也极其不安。只是奇了,你怎的就晓得我心思?”
明瑜掩饰道:“我见娘这些时日心思重,自个胡乱猜的。”
江氏不疑有他,微微叹道:“老太太如今催bī得越发狠了,三天两头说要早早闭上眼睛去了,免得添堵。你爹又是个孝子,叫他这般夹在中间为难,娘也于心不忍。我倒是看上了个人,知书达理,人也寡言少语,更不似那些见了爷们就直丢眼风的狐媚子们。这几日我正寻思着这个事,等过几天你爹略微空些就跟他提下,挑个日子办了,也算是了了桩官司。”
江氏虽没提那人名字,明瑜却是晓得,就是前世里的那个杜姨娘。这杜姨娘名若秋,父亲杜秀才是阮家所办的从珍馆里养着的一个文人。从珍馆馆藏天下书籍,不少江南仕子闻名,纷纷前来投靠。杜秀才空读满腹诗书,却是屡考不中,家中穷得揭不开锅。听闻江州阮家广养仕子,所谓人穷气短,只得厚着脸皮托熟人找上了门。阮洪天见他籍籍无名,也没放心上。只他素来大方,自然不会在乎多养一人,手一挥,道正在编纂一部书,过去帮忙就是。杜秀才解了燃眉之急,感激戴德,就把女儿杜若秋送入了阮家说伺候夫人。
江氏哪会随意往自己屋里放人,正想随便打发出去,突然想到婆婆一直在敲打自己,如今瞧着就是要往自己房里塞人的意思。胳膊拧不过大腿,与其到最后被塞个不知道根底的人进来,还不如自己挑一个能弹压得住的。见这杜若秋识文断字,带了几分清冷之美,这才留了下来,细心看了半年多,见她寡言少语,不似那种争qiáng好胜之人。又故意试探了几回。逢阮洪天在家时,叫她送茶点到书房去,让从自己娘家跟了过来的rǔ母周妈妈跟去悄悄查看。周妈妈回来报说,她把茶点送了去就低头离去,并无多说一句话。这才有些满意,心中就存了把她抬上来做妾的念头。
明瑜知道祖母下月六十大寿后,母亲就会给父亲纳了杜若秋做姨娘。只是那杜姨娘此后一直郁郁寡欢,更没生出个一儿半女。倒是江氏自己,没两个月后竟是察觉有喜了,生了明瑜的弟弟安墨。后来荣荫堂败落,江氏悬梁自尽,杜姨娘不愿受rǔ也吞金自尽。昔日门人亲眷唯恐被牵连,一夕间散去无踪,甚至不乏出来指认阮洪生罪名的,连个收尸的人也没有。据说还是杜秀才和那个打造了意园奇景的顾姓匠人感念父亲当年的知遇之恩,一道出了银钱奔走打通关系,这才将江氏连杜姨娘收尸下葬,免遭被弃乱葬岗。
前世的明瑜无能为力,也就罢了。如今既然晓得了,又明知母亲是抵不过祖母的施压,这才违心给父亲张罗妾室,且那杜若秋也抑郁没了善终,她又怎会坐视不理?
“娘,你前次去佛前就是求拜子嗣。我虽回来落水了,只昨夜睡着之时,梦见娘给我生了个弟弟。娘再耐心等三两个月,不定我这梦就灵了呢。”
明瑜想了下,又补了一句。
江氏见女儿一张小脸上神色郑重,还道她只是在安慰自己。心中微微有些纳罕,这个从前一向只醉心吟诗作对风花雪月的女儿一夕间竟似长大了不少,心中宽慰,伸手抚了下她额头散发,笑道:“好,好。就听阿瑜的,阿瑜的梦一定灵光……”
“太太,姑娘的早膳送来了,用了歇片刻还要吃药。”
母女两个正说着话,chūn鸢带了个小丫头进来。
这一年的chūn鸢也才十四岁,父母都是阮家下人。父亲周大在外园打理花木,她娘在灶间是个小管事。江氏从前给明瑜挑大丫头的时候,先送了自己身边的乔琴过来,又见她年岁虽小些,人却老成,生得也周正,站在一堆丫头里就她显得稳重,这才也把她从外院奉茶调到了漪绿楼。她自过来就用心服侍,等到了明瑜十六岁出阁时,她已是二十。按了规矩是要配人的。她娘给她相了个阮家香料铺子掌柜的侄子,那侄子在铺子里帮忙,明瑜有一次去自家铺子时见过,人很忠厚,也能gān。正要向主家求告之时,江氏却看中她对明瑜的忠心,想着女儿嫁去千里之外的京城,虽是遂了她的心愿,且以明瑜的美貌聪慧,想来丈夫也不会亏待她。只身边有个知根知底的人跟着,总比临时换人要好,心里就存了让她跟过去做通房的打算。
52书库推荐浏览: 清歌一片 穿越重生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