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金阙_看泉听风【完结+番外】(134)

阅读记录

  “二嫂,你要是住在涿县,会不习惯的。”高团说,涿县和建康的朱雀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没事的,我会习惯的。”陆希自信满满的说,当年阿娘都能陪耶耶住在小县城,她有什么不可以?她总比阿娘知道人间疾苦,那次农舍是她没有心理准备,这会她有心理准备了,她也不信高严住的地方会有老鼠。

  高团聪明的选择了闭嘴,没在陆希兴头上泼她冷水,有些事只要经历过一次,就会知难而退了。

  陆希突得问了一句:“大约什么时候到涿县?”

  高团下意识道:“马上吧。”话音一落,他就察觉到不对了,“二嫂你会说涿县话?”刚刚陆希居然和他说的是涿郡一代的口音,虽依然带着江南吴语的口音,可还是让人听懂了。

  “当然。”陆希涿郡一代方言,还是她六祖姑南坞亭君派人来教她的,说她既然要在北地生活一段时间,北地的方言就要都会一点,省得做个聋哑人,陆希这三年也跟着那人学了些流传比较广的北地方言。

  “皎皎。”高严的声音在车外响起。

  “阿严。”陆希挑起帘子,对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高严见她jīng神好了不少,心里稍稍放心,“涿县到了,我们现在这里住一晚,明天我送你去汤泉别庄好不好?”

  陆希已经打定主意要留下来了,但她估计高严不会答应,她也无意在高回面前反对高严的意见,“好。”等两人相处时再好好说。

  作者有话要说: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京城”,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东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shòu蹄鸟迹之道,jiāo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gān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只相当于今huáng河中下游河南大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xing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chūn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昨天说起煮盐的qíng节,我跟小狮子说,古代白砂糖提炼要到明朝,那么盐呢?会不会魏晋唐时期也没有jīng盐?我们一查,西汉就有记载天然气使用熬盐记载了,汉代熬盐技术很好了,唐代已经非常非常发达了。。。天然气使用比欧洲早了十几个世纪。。。太逆天了。。。天朝上国啊!如果古代重视科技的话,说不定地球都容不下了。。。我越看这些就越能感觉为什么古人有这么qiáng的自信心,那么好的jīng神风貌,因为那时候他们在天朝,qiáng国才有qiáng悍的民族jīng神。

  还有就是那个齿轮,也是小狮子跟我说,她去兵马俑看的时候看到的,现在手工根本做不出这种齿轮了,只能机chuáng做了。

  那个水利南宋纺纱机,当时我问某人,你说我女主穿越回去,能gān什么?某人问我,你想gān什么?我说不知道。他说,要不你搞蒸汽机吧。我震惊了,我说我要发明蒸汽机gān什么?我又不是瓦特!那个玩意很难弄吧?还不如搞珍妮纺纱机呢。他说,蒸汽机原理很简单,比珍妮纺纱机简单多了!我听了他的话,真跑去查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了,查了才知道珍妮纺纱机和南宋那神机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最后说那个老鼠问题。。。我以前对老鼠没什么概念,自从我某次去找我闺蜜,我闺蜜是医生,她请我吃饭的时候,正巧遇上她医生的同事,不知怎么的,居然聊上了试验用的小白鼠……我以后无数次后悔啊!那人说,你是不是觉得小白鼠很可爱?我当时傻乎乎的点头了!他绘声绘色的跟我描绘了试验用的各种小白鼠,我差不多全忘了。。。就记得一种叫luǒ鼠?还是什么,反正就是没有免疫力的那种,然后——那人跟我说,其实试验用白鼠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它一旦见到血,就会攻击同伴,直到你死活我。他跟我说,他们实验室有次过年,忘了,就把两只小白鼠关在笼子里,回来的时候,就发现两只变一只和一层皮了。。。一层皮。。。我当时午饭就没吃了orz,自从那次之后,我看到仓鼠都有心理yīn影了。。。

  ☆90、初到涿县(上)

  涿县地属大宋的边关,chūn暄和烟微坐在车上,悄悄的挑帘望去,看到那一排排的低矮的房屋、尘土漫起的道路,以及一个个带着刀在路上走来走去的大汉……她们甚至还瞄到一名抱着孩子的少妇,在孩子哭得的时候,直接撩起衣襟当众给孩子喂奶,两人面红耳赤的放下车帘,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啊!两人脑海里同时浮现了这句话。

  五树嫂看出了两人的想法,安慰她们道:“大娘子不住在涿县,就是今天郎君没时间送大娘子去。”对涿县的qíng况,五树嫂要更了解些,因为高严第一次带去的陆家仆役中,就有她和五树的长子大诚。

  chūn暄和烟微同时摇头:“如果汤泉别庄不在这里的话,大娘子是不会去的。”两人伺候陆希多年,对陆希的心思还是能把握的,既然都随郎君来了涿县,她就不可能离开郎君了。

  “可是这里可不是芦苇dàng,姑娘会住不惯吧。”五树嫂吃惊道。

  “郎君不是在涿县有居所嘛,大娘子肯定会住在那里。”烟微说,她和chūn暄虽没来过涿县,可对涿县的大概还是有数的,当初大娘子派家中管事仆佣来涿县的时候,就吩咐过,如果汤泉别庄离郎君的驻地太远的话,就不要大肆修建别庄,主要把他们居所修建好,想来郎君的住所应该已经收拾好了。

  “郎君的居所应该修建还可以吧。”穆氏说,她儿子阿伦和大诚一样,都是第一次就随高严来的,阿伦专门负责修建郎君和大娘子的居所,五树嫂的儿子是去负责管理郎君和大娘子在附近的农田了。

  几人正说话间,马车就转入了一条宽敞的大街,众人眼前顿时一亮,宽阔的可以并排在三辆马车的大青砖铺成的道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地上的青砖光洁,不带半点灰尘。高严目前的居所,是他从一个败家子手中卖下的祖宅。

  卖下后他也没修整,直到三年前阿伦来涿县后,才开始翻建,论对农庄的了解,他没大诚那么jīng通,可陆家那次东平坊的翻修,是他和父亲全程参与的,对那次历时快五年的陆家巷东西二弄翻修记忆犹新,这次陆希让他来翻修一间旧宅,他还是绰绰有余的。温泉别庄那处又有施先生cao心,他就专心弄涿县这一处了,他可清楚的记得大娘子说过,如果汤泉离郎君驻地太远的话,她不会长住别庄的,故翻修旧宅的时候,他格外jīng心,几乎是事事都过问了。

  得知高严和陆希今天回到后,他早早的起来,让侍从们将家里从头到尾的全部再次打扫了一遍,确认主院连角落都没有半点灰尘后,就和同样早早赶来的大诚,从汤泉别庄赶来的施老先生一起,拆了大门的门槛,迎接主人入内。

  “施先生,您喝茶。”阿伦先给施平倒了一杯茶。

  “阿伦,你这里弄的不错。”施平昨天就来了,梳洗完毕后,悠然的转了一圈后,对阿伦的修建大为赞赏,可以看出这老宅的前几任主人,也是花过心思置办的,但后来子孙不争气,大部分院落都破败不堪了。阿伦照着原来宅子的格局翻修,牢记大娘子的吩咐,要多问当地熟练的盖房工匠,基本和当地富户修建的没太大差别,但细微处还是能看出阿伦花了很大的jīng力,大院落套小院落,层层叠进,又防卫森严,让施平不住的点头,“这格局弄的不错。”

  尤其让施平喜欢的是,阿伦给下仆和高严亲卫们置办的洗漱间gān净清慡,即使是最冷的天气,也能保证大家三天梳洗一次,甚至净房外,还有一间暖房,可以让梳洗的人在暖房里烘gān头发后再出去,就算是大冬天也不至于顶着湿发在滴水成冰的外头走。

  “这是我问了当地的工匠才琢磨出来的。”阿伦憨笑道,“要是没有他们,我们连个火坑、火墙都搭不出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看泉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