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嫡女_弥生凉【完结+番外】(126)

阅读记录

  就是温余卿虽是由他启蒙。然而温长明到了读书识字之时,延请名师。温余卿亦是在一边旁听过。笔墨纸砚、各色书本更是不曾有短。

  到了温余卿七岁考入弘文书院,在书院混得风生水起,亦不敢不说没有靠着温府的名声造势。

  说到底,便如六老太爷所言,他们姐弟走到今日,确实靠的是温府。温府为温氏的一房,自然亦代表了家族。

  他们姐弟再为能耐,也是家族供出。

  相通这一点,温宥娘起身跪下,道:“宥娘知错,望老祖宗见谅。”

  六老太爷将那番话问出来,自然不是为了责怪温宥娘的意思,道:“起身罢。老夫并无责怪你之意。只是盼你能明白家族之重,于你之重。”

  温宥娘起身,后退两步再次坐下。

  就听得六老太爷道:“这便是老夫盼你们姐弟留在祖地的缘故。”

  “请老祖宗明示。”温宥娘坐着弯腰道。

  六老太爷便说道:“温府中人,你们姐弟过得不易,这并非谎言。于温府其他小辈,你们自是苦了一些。但要跟府外那些无家可归的孩童相比,却是身在蓬莱。若说欠,温府并不欠你们姐弟俩。”

  “四房老夫人识字不多,不懂诗词歌赋,更不懂大家之间的人qíng来往。不曾真正教导于你们姐弟。因此如今你们姐弟,一人已中秀才功名,一人即将出嫁,却尚算什么都不明白。”

  六老太爷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茶,润了润喉咙道:“无人教导你们家族之重,人qíng往来。当然,你在京中亦有帮四房打理过内务,手中亦有些许经验。然而该宗妇所知,可有曾学过半点?祖宗祭祀,可知流程?余卿若是一日踏入仕途,无人引领,可知仕途规矩,前进后退?”

  就是温宥娘多活了一辈子,却两辈子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且前一辈子也算年轻,又哪真能透视将这世道看得明白。

  等穿到了温府温家大娘子身体当中,因是女儿身,若说见识,日日困在府中,不曾真正走出大门经历世道。只不过是坐井观天,自以为了解这天下。

  许多事qíng,都不过是想当然,自以为能力超绝,万事不难。

  六老太爷不知温宥娘穿越,只觉得她聪慧,却也完全能想到,等她真正嫁了人,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之后。面对上那些以往不曾面对的事qíng之时,才会知其中艰难,并非己力可成。

  到那时再学,却已经晚了。夫家并非娘家,会几分宽容,亦难有气运遇着视之如女的婆婆,能有耐心对她从头教导着来。

  这便是他要将他们姐弟留下的缘故,温宥娘姐弟确算优秀,然而要学的东西却还有许多。

  ☆、第92章老太爷教导

  六老太爷所说那两样,温宥娘确不知,只能道:“宥娘受教。”

  但她们姐弟是否要留下,温宥娘却有话说,“只是要护送生母棺木回张氏祖地,我与余卿盼着能送最后一程,还望老祖宗莫要多心。”

  按理他们姐弟已经过继于六房,便是六老太爷与太夫人不在意他们改口,然而说到护送张氏棺木回张氏祖地却是没有理由。

  毕竟他们姐弟的‘父母’已是六老太爷与六太夫人。

  因此,他们姐弟要想护送张氏棺木回京,再送回张氏祖地,终得二老同意。

  六老太爷闻言颔首,“到底生你们一场,虽无养恩,然有生恩。送一程亦是应当的。只是从曲水至烩州樊城,路途遥远,非得几月之时。你即满十五,及笄之事万万是耽搁不得的。”

  温宥娘忙将之前在京中与张老伯爷商议的方案说了出来,“外祖父之意是先将棺木送入京中,待及笄后再护送回樊城。也免错过及笄礼。”

  那时两人商议之时,是将他们姐弟算着入张府族谱的,只是此时温宥娘姐弟过继于六房,及笄礼在何处举行,却也要询问六老太爷之意了。

  说来过继于六房,对她而言却有许多不便之处,便是在发言权上,便不如回张府大。然而过继于六房,不管是对温余卿还是张府,都更加有利,她这点委屈看起来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了。

  六老太爷何曾不知温宥娘与张府之前的打算,只是如今人已经留下,那些也不再计较,甚至更愿意给张府一个示好。

  “及笄之礼在京中办亦可。我与你老祖宗也有意出门游历一番,一道前往京中也无妨。”

  六老太爷这话,算是说得明白。温宥娘哪有不知恩的,忙道:“此番进京,我们姐弟名下京郊有一个庄子,当是收拾出来了。那庄子离京城不远,又十分清静,两位老祖宗必是欢喜的。”

  住庄子还是在京城中住在别处,于六老太爷而言,也并无区别。相反庄子上的清静,反倒让他更喜欢一些。

  因此温宥娘一说,六老太爷便道:“庄子正好,无尘世之喧嚣。也可呼朋唤友,一品佳酿。”

  京城中又哪比得上庄子的自在,想喝多久喝多久,喝高了半夜喝唱都行。绝对不会有人半夜敲门来说不许喧嚣,扫人兴致。

  那个庄子的田地虽十分之差,然而庄子却不小,温宥娘离京之前因商量着要长期在里面居住,便求张老伯爷派人正正经经的在庄子里修建了一个四合院。

  因不用太jīng致,如今来回三四个月回去,约莫正好修建得差不多了。

  温宥娘见六老太爷口中喜欢,心里也放心了下来,就问道:“那两位老祖宗觉得何日启程为好?”

  六老太爷心中早有成算,便说:“你老祖宗便跟你们一起从常州到江州,再到京城即可。老夫与余卿及张家那小子,先去湖州一趟,再转道京中。咱们也分两拨走。”

  温宥娘听得六老太爷这番盘算,忙问:“老祖宗去湖州是打算会友?”

  六老太爷颔首,“有会友。然而听说你们姐弟在湖州有两处庄子尚未处置,此回老夫与余卿,便顺路一道去处置了。”

  那两处庄子,温宥娘本打算出手的。

  虽湖州也有传出双季稻,然而成果如何,并不知晓,然湖州实在太远,也不好派人打理,还不如出手了顺当。

  如今六老太爷说要去湖州,顺带处置,温宥娘便将想法说了出来。

  六老太爷闻言便问:“那两处庄子,田地如何?”

  温宥娘道:“俱是良田,有两百亩。”说来也十分可惜,若有现代的jiāo通,哪用得着将上好得良田卖掉。那两个庄子的田,比江南的几个庄子上都要好一些。

  “既然好,又为何要卖掉。”六老太爷又问。

  温宥娘回道:“两个庄子分布于湖州两处,上下湖边相距甚远,便是派人打理,自湖州来往于京中亦不方便。”

  湖州最为出名的便为上湖县与下湖县,其中刺史官邸设立在上湖,两湖相距甚远,行车与顺河而下且得十日。

  温宥娘不知道当年张府是如何买到这么远的庄子的,但以她的眼光来看,在jiāo通不甚方便的古代,置办产业要么离长居之地近,要么就要在祖地边上。有些许闲钱,在jiāo通便利处置办产业也行,但万万不能看产业好而忽略jiāo通及管理方面的要素。

  “仅是如此,就毋须卖掉庄子。”六老太爷道。

  古人的管理方式与现代人亦有不同的地方,在温宥娘看来的jiāo通不便与不好管理,对古人而言却不是什么问题。

  温宥娘见六老太爷这般说,忙道:“请老祖宗赐教。”

  六老爷颔首,与她分析,“湖州上下湖两地的庄子,大多为良田。虽jiāo通比不过江州,然而其良田少为世家大族所占,故天下粮赋,湖州占其三。再者湖州gān旱水涝不过数十年一遇,其数年均产,非旱涝常见的江州可比。这种庄子,便是如今多少大族亦想买下来,留给子孙。”

  “当然,”六老太爷顿了顿,“因你无人,故才觉不好管理。但如今你们姐弟过继于六房,六房难道无人可守?”

  可六房确实没多少人,六老太爷不过秀才功名,仅能免其赋,宅邸中也不过一二十口。这一点温宥娘不过几日便查得清楚。

  六老太爷自然也清楚,接着道:“便是六房下人不愿前往湖州,温氏一族中人却也有愿意前往的。湖州离京城远,然而却离曲水颇近,不过十日路程。挑选两户家中供有读书子弟者,前往湖州打理两个庄子。一来,可以替余卿笼络族中人才,以便于日后出仕互相扶持;二来,对余卿在族中名声亦能增加,有一日能立于全族之上,也少些妨碍。”

  “更何况,余卿要出仕,自然须得先知天下大势。各处庄子田产,便是越多越好,也好互通消息。方不耳目闭塞。”

  不过两个庄子,她考虑的不过是银钱上的利益,然而六老爷子的处置却能让温余卿得到银钱之上的好处。

52书库推荐浏览: 弥生凉 穿越重生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