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_曲流水【完结】(30)

阅读记录

  不过想想人家是皇帝又不用参加科举考试,怎么可能关注这点小事?大把的国家大事在等着他呢。

  顾青云把门板放下来做桌子,然后才把凳子上的蜡烛和笔洗都放在桌子上,接着就是把书箱里的破布拿出来,开始擦擦擦。

  他对面的那个十五六岁少年此刻正一脸郁闷地瞪着自己,见自己看过去还挤眉弄眼的。

  顾青云瞄了对方一眼,没理他,心里却很是纳闷:考试怎么不做好准备工作的?

  像他,问问有经验的何谦竹和赵文轩就行了,再不济也可以问夫子嘛。要知道号房一向以“脏乱差”而闻名,一年就用那么一次,虽然据说是年年检修,可是一般人的检修标准和县衙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再者,虽然考试之前县衙还会派人来打扫,但这个就看打扫人的良心和用心了。

  最后,就看你自己的运气了。

  像顾青云的号房就有一层浅浅的灰尘,角落还有一些蜘蛛网。不过他已经很满足了,起码屋顶的瓦片很完整,不用怕下雨淋湿东西。

  对面的少年见顾青云不理他,咬咬牙,把身上的毛大衣脱下,再把里面的一件绸缎的外衫给脱下,直接就用外衫当抹布来擦了。

  顾青云无意中瞧见,目瞪口呆。

  少年“哼”了一声,示威般地看了他一眼,得意地继续擦擦擦。

  顾青云很是无语,正好有士兵走过来巡逻,他赶紧继续gān活。

  打扫完毕,他把书箱里的东西都一一摆出来,唯独馒头和清水留在里面,坐下来就开始闭目养神,等待发考卷。

  不久,考卷下发后,顾青云先点起一根蜡烛,他的位置不是很好,离门较远,现在刚刚天亮,号房内还觉得昏暗。

  下发的考卷内容很丰富,有20张,还有10张白纸,他迅速地把考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发现题目没有模糊不清、没有错漏的,这才放下心来。

  事实上,看完考卷后,顾青云就放心多了。

  他chuī掉蜡烛,开始撑着腮闭目养神。闭眼之前,就看到对面的少年又瞪了一眼自己。

  视力太好了也是一种烦恼,顾青云暗想,换了只手继续撑着脸颊。

  考场多奇葩,古人诚不欺我也。

  等到他手发麻、都快睡着后,太阳终于出来了,号房里也变得明亮起来。

  顾青云开始研墨,一边看着考题一边思考。

  县试很简单,其他朝代的科考顾青云不知道,但本朝的他现在知道了。

  第一天考的试内容是帖经,所谓的帖经简单的说就是现代他做过的填空题和默写题,出题者从四书五经中随便抽出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一般来说,只要记忆力好点的都可全部答出。

  顾青云把书背得很熟,这个当然难不倒他,唯一要注意的是自己答题的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字要写得正确。毕竟前世写了二十几年的简体字,有时候稍不留神就会犯点小错误。

  他摩擦双手,等手不那么僵硬后才开始答题,等他做完试卷、一一晾gān后,再检查了几遍,觉得已经很完美了,就开始等待有人提前jiāo卷。

  反正他自己是不会做第一个的。

  对面的少年正在抓耳挠腮,苦思不已。

  顾青云暗慡,见对方的毛大衣就知道对方的家庭条件很好,身体还是微胖型,应该是平时读书不够努力才这样子的,可能只是一般的地主老财。

  没错,他就是那么小心眼。

  期间县令还到他的号房前把他的试卷盯了好大一会,顾青云久经“考验”,当然没有紧张。不过他也不敢抬头去看县令大人的脸色如何。

  刚才排队进来的时候,他注意到了,考生年龄大小不一,像他这般才十一二岁的也有两个。

  当时他还特意望了对方几眼,毕竟他是自家知道自家事的,那对方敢下场,肯定是有真才实学的吧?

  结果发现那两个小孩都是一脸的倨傲样,身边都跟着几个不知是下人还是亲人,一看衣着就不是同一个阶层的,于是顾青云就死了前去攀谈的心。

  等到了中午,发现他们这两排终于有人陆陆续续jiāo卷了,顾青云也跟着jiāo了,在号房里坐着不动实在是太冷了,馒头也是冷的,他不想吃。

  出了考场后,因为事先有约定,大家谁出来谁就先回别院,不用等,于是他就径直回去了。

  回去才发现赵文轩和何谦竹早就回来了,三人见面,忍不住相视一笑。

  过了一个时辰后,赵玉堂和顾青明也回来了。他们一回来,别院里就热闹起来,不过因为事先说过不许对答案,所以大家都没说考试的事,但见大家面带喜色,知道都考得不错。

  第二天考的是墨义,所谓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也就是用四书五经中的句子让应试者应答,或者要求对答这个句子的含义,或要求对答下一句,或要求对答注疏,类似今天的名字解释或简答题。这对记忆的考核就更加明显了。

  顾青云照样顺利完成,jiāo卷之前收获对面少年的白眼一枚。

  第三天是帖经和墨义一起考,但出的题已经明显范围变宽,难度变深。

  这次照样难不倒顾青云,不过这次对面的少年没有再给他脸色看了。少年的一张脸已经变得惨白,整个人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其他。

  第四天就是经义,所谓的经义,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就是以经文的核心解释来看高低。通俗点来说,就是以四书五经中的一段一句或不同章节同一主题的句子为题目,让应试者作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类似现代的读后感。自然,想要写得好,引经据典是不可少的,这是可加分的文采。

  这个是顾青云的弱点,不过在跟着何秀才学习一年后,简单的经义已经难不倒他了。毕竟这只是县试,难度肯定没有之后的考试大。

  除了考经义外,第四场考试也要考诗赋,但是这算是文才,在任何一场中都不算重点,只是点缀而已,能工整押韵就可,虽然出色者可加分。

  不过顾青云觉得要写得出色,肯定很不容易吧?毕竟能写的唐代和宋朝感觉早就写光了。

  反正顾青云看到题目心里就是一松,题目要求作一首以chūn天有关的诗,这个他有准备。

  在考试之前,他就把chūn夏秋冬、各种常见花卉、理想啊志向之类容易被考到的诗都准备好了,不说多好,起码写得押韵,特别是他还让何秀才给他批改过的,所以过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当然,想要优秀那是不可能的,自己的水平就摆在那呢。

  第25章 案首

  唉, 自己的记忆力太差了,想抄袭前世的诗句都记不住, 即使记住也只是记住了一两句, 根本就不成诗。而且抄袭的诗句还得符合自己的身份、背景、学识等,要不然容易被人识穿,那样的话就别想在文人圈子里混了。

  当然, 做这种事qíng容易心虚,不到山穷水尽时,顾青云是绝对不会做的,省得自己一辈子都不安心。

  他早早就把这条捷径划掉了。

  等考完四场后,顾青云心里放松了些, 觉得这次县试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能过的。

  六七年的刻苦学习没有白费, 顾青云觉得他连前世高考的时候都没现在那么卖力。

  通过这次县试, 看来古代的县试只要家里有钱肯支持,自己能勤奋背诵和练字,再加上点运气,一般qíng况下都能通过的。

  毕竟何秀才早就说过, 童生考的是两点,第一点就是基本背诵四书五经, 甚至你没背完也没关系, 只要考的是你背过的那些就可以过关;第二点就是看你写的字如何。

  这两方面顾青云都很有信心,所以才会在今年就下场。

  考完后,同窗们这才有心思聊天说话,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这次考试的内容。

  “太偏了太偏了,我书只读了几遍,都背不下来。”赵玉堂抱怨。

  “我也是,第三场有一些不会,刚学过,不过背不了。”顾青明也很郁闷,继续说道,“好像还有几个字写错了,不知道县官是如何评判的?”

  他们俩抱怨了一通,发现其他三人都只是在默默地收拾东西,终于发觉不对劲了,忙问道:“你们呢?考得如何?”

  顾青云把晒在外面的衣服收回来,这几天他们要考试,都是厨娘帮忙洗衣服的。

  “我把卷子都答完了。”顾青云看向何谦竹和赵文轩。

  何谦竹微微一笑,看了一眼赵文轩,说道:“还行。”

  “必过。”赵文轩吐出两个字。

  赵玉堂哀嚎一声,捂着脑袋道:“我就知道不该问你们的。”

  顾青明虽然有点失落,但现在成绩还没出来,所以也不着急。

  “大哥,我们快收拾东西回去吧,趁着现在天色未晚。”他们都是下午才考完,现在最多四点钟,还可以赶回家。

52书库推荐浏览: 曲流水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