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_曲流水【完结】(350)

阅读记录

  想着想着,他又忍不住苦笑,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顾青云收拾好心qíng后才回房,简薇见他这么久才回来也不在意,只以为他和方仁霄有话聊。不过当她听到后面的管姓人家愿意出售房子后,顿时大喜。

  “好,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咱们这两列的房子格局差不多,那边也是两进的,合起来就有四进,够住了。不过……”她算了算,“以前咱们家买这套房子是五百多两,加上修建就一共花了七百两左右,如今肯定涨价了,现在买两千两应该要的,这个位置的地段很好。”这价格提升得太快了,可是没办法,周围都是官宦人家,这个地段就值这个价。

  “差不多是这个价格,咱们家够钱吗?”顾青云还以为自己苦尽甘来呢,没想到买个房就再次陷入烦恼了,“我还有一笔钱在长亭那里,我那些书陆陆续续地卖,还有收入,今天长亭跟我说了,我估计了下,应该有三百两。”

  “咱们不必卖田庄和铺子,上次良哥儿成亲有礼金,大不了偷偷卖些摆设。”简薇倒是很镇定,她的首饰极多,有些金银是可以卖的。

  “我写信回乡,看爹娘那边是否还有银子剩下。”顾青云摸摸下巴,心中有一股羞愧感,没想到自己这么大了,还需问爹娘要钱。

  他想到前面几次爹娘写信来时老是问自己够不够钱用,还说这么多年他们已经攒下一笔银子,就等着他用了,家里的地买得差不多,林溪村不大,所有空闲的地都被他们家和大爷爷家买了,隔壁村的也买了一些,再远一些的爹就没买,反而把银钱攒起来,说要以防万一。

  顾青云说了几次都不管用,上次大儿子回来时还偷偷说过,说爹娘攒钱是为了让他打点用的,只是他一直没用到。

  简薇点点头,这个倒是不用急,管家那边还需要物色新的房子,还可以拖一段时间。

  *

  赵郎中致仕,顾青云上位,请了司里的官吏吃过饭喝过酒后,事qíng就进入正轨。他不是空降进来的,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已经让众人熟悉起来,再者顾青云做人做事不差,所以其他人在工作上依然很配合,让他意外的是,接替他位置的是以前户部认识的王主事。

  他外放三年学政后,回来时还是做主事,本来心qíng一直很愤懑的,没想到如今倒是调到工部来了,还做了他的副官。

  顾青云本来很高兴的,毕竟是熟人,只是当他听说对方走了太子的门路后,就只能谨慎从事了。

  在他已经适应新的职位时,九月份,消息传来,顾永辰考中秀才,院试排在第二,没有连中小三元。而顾永良依旧在家读书,没有上京。

  第217章 默契

  “不错。”顾青云看着信笺, 露出欢喜的笑容,“小鱼儿十五岁能考中秀才很优秀了, 我得写信表扬他一番。”一不小心就说出小名。

  “第一名是谁?”简薇连忙追问。

  “郡里的一名少年, 名字叫卢开云,今年十六岁,嗯, 这户人家我认识,他父亲是知府,和张兄是进士同年。”顾青云手指抚过对方的名字,笑道,“小鱼儿在信中很佩服对方, 不错,亏我还以为他会愤愤不平。”不怕有挫折, 就怕孩子们无法正确面对挫折。

  至于小鱼儿在信中流露出的遗憾是很正常的, 到底比他大哥差上一点,不过在顾青云心目中,考到这种程度他已经很满意了。

  “爷爷奶奶两位老人家的身体是否康健?”简薇折好母亲写的信,抬头又问道。

  顾青云脸上的笑意顿时一收, 沉声道:“病qíng已控制,只能将养着。”他没说的是, 两位老人家就是在熬着日子了, 大半时间都躺在chuáng上,他没想到老陈氏一向坚qiáng,但在顾季山病倒的qíng况下, 她会坚持伺候他,谁劝也不听。在顾季山病qíng好转后,老陈氏也跟着病倒了,让家里的人跟着慌起来。

  用何大夫的话来说,就看能拖多久,多则一两年,少则几个月。

  这样一来,顾青云想请假回去侍疾都不行,除非他想辞官,否则就得在京城等消息。

  简薇抬眼看他:“要不我回去侍疾?”

  她这么一说,顾青云眼睛一亮,只是一想到京城的应酬和方仁霄、连氏,他就暂时打消这个念头:“家里有良哥儿兄弟俩就够了,再说了,还有我爹和二叔他们在,你在京城有很多事qíng要做。”

  顾永良之所以一直没上京,一是为了照顾顾季山他们,二是因为在林山县气氛很是安静,觉得适合他读书。

  方仁霄本来觉得这样不好,两年后就得考会试了,还不如回京,毕竟京城的资源丰富,在他和自己在,还可以指导功课,只是想到顾季山和老陈氏,就妥协了,没再说什么。

  会试三年一次,这次不行,以后还有很多次机会,但能尽孝的机会失去就不能再来了。而且有顾永良在,顾永辰还有个人指导。

  “就是委屈了瑶儿,她一个公侯家的小姐一成亲就到咱们老家去,离开父母。”简薇叹了口气,脸上带着满意,“这还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他们夫妻感qíng?”

  这对婆媳只相处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但两人的xingqíng颇为相似,很合得来。

  顾青云跟着点点头,只是他觉得应该没事,大儿子的信中没有表露出来,当然,没有表露也是正常的。

  “良哥儿会处理好的。”顾青云还是对自己大儿子的魅力和大儿媳的人品有信心。

  傍晚方仁霄和连氏从郊外爬山回来,听到顾永辰中秀才时,都很是高兴。

  “这么一来,明年的八月份,辰哥儿就得和瑜哥儿一起去考乡试了?”连氏突然想到这个问题,“瑜哥儿作为舅舅,万一考不过外甥,这面子……”她还是很关心这个有血缘关系的、唯一的外孙的,尤其简瑜人是不大着调,但他人长得俊,嘴甜,会哄人,所以在京城待一段时间后就迅速成为连氏的心头好。

  顾青云和简薇面面相觑,半响说不出话来。

  舅舅考不过外甥,之前不是已经发生过一次了吗?

  顾景似乎也想到这个事,黑亮的眼睛看向顾青云和简薇,眼里流露出笑意。

  方仁霄瞪眼:“这不是常见的事?别说是甥舅一起考,就是父子同考,再加上个爷爷,一家三辈同进考场也不稀奇。考不过就考不过,难不成咱们辰哥儿还得为了照顾舅舅的面子故意落榜?那个不争气的家伙。”

  顾青云一听,忙开口道:“外婆,您放心,瑜哥儿上次来京已经懂事了,念书也很努力,老师又教过他,家里还有岳父在,这次肯定没问题。”

  简薇在一旁跟着点头,又笑着说道:“这次院试,大姐家的丹参也中了秀才,虽说是挂在榜尾,但总算是得偿所愿了,大姐他们一定很开心。”

  “何家的?”方仁霄记xing还是很好的,“老夫记得他年纪已经有……”他暗自算了算,半响没开口。

  顾青云忍住笑,道:“我这个大外甥比咱们家良哥儿正好大十岁,今年二十九岁,这次中秀才,只能说不容易。”别看家里的小孩一个个中秀才年纪都很小,好像很容易似的。其实大多数qíng况下,一般的寒门学子在三十岁之前中秀才都属于正常。

  方仁霄一听就没了兴趣,咕哝道:“举人四十岁之前不中就不必再考,进士是五十岁之前就得考上才好。”

  顾青云赞同,他做了两任的副主考官,心中清楚这个潜规则:“年纪太大录取了也做不了多少年的活,在考官看来,这是làng费机会,还不如把机会让给那些年轻点的人。不过大外甥还有几次机会,兴许他如今就开窍了呢,这种例子古往今来不少,有些人几十年不中,一中就从童生一路顺利成为进士,呵呵,大家都说这是时来运转,挡都挡不住。”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虽说是可以学到老考到老,但过了一定的年龄,考上的机率会越来越小,除非你真的出色到一定程度。

  可是如果出色到一定程度的话,早就可以考上了,毕竟如今的科考,主观xing比以前减少很多。比如说算学题,这是有标准答案的,正确与否一目了然。

  想到乡试,他又在琢磨着明年的乡试自己要不要去申请做主考官,他如今在工部各方面的关系已经理顺,渐入佳境,离开一段时间是可以的。

  只是一想到王翎知王主事,不对,是王员外郎他就止住这个念头。

  做了正五品的工部郎中后,身为一司的主官,他的直属上官就变成了正三品的工部右侍郎,可以说他的jiāo际圈子一下子就提高了一个档次。相对应的,就是qíng况更为复杂。

  他还真怕自己去做主考官期间,王翎知会不会背着他做出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就算以前两人通过蹴鞠赛成为能说得上话的朋友,但在官场上,这种关系很不牢靠。

52书库推荐浏览: 曲流水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