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_曲流水【完结】(46)

阅读记录

  真实的原因顾青云没有说出来,这也是他的一个小心机了。来到古代这么久,又通过这段时间和本县jīng英阶层的人jiāo流,顾青云发现了自己一个最大的不足,那就是他对这些什么四书五经等经义理解的速度慢于其他学生。

  他不明白,就那么一段话,因为没有标点符号来断句,一句话就能有几种意思,几种注疏,一本《诗经》,史上还有很多人来给他写各种版本的解读,而这些也要他们一一了解。其他学生觉得很正常,这是在和圣贤对话,是在学圣贤知识。

  而他一直很明确地知道,他自己是拿科举当敲门砖,根本就没打算一直研究这些书,所以大家学习的态度原本就是有区别的,这也实在是他的缺点,不知道是不是前世的记忆在左右着他,很多时候他根本无法快速地理解老师讲解的经义,反而要自己琢磨个几遍才知道该如何答题。

  这让他忍不住怀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真的比他们低很多,要不是有他前面几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加上他比较讲究学习方法,可能他早就远远落后于其他人了。

  郁闷,如果他前世学的不是计算机,而是汉语言文学会不会好一点?

  在县学,jiāo朋友也是讲究层次和圈子的。而最受欢迎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学霸,另外一种就是家里有背景的。

  如果你两者都不沾,那你就会发现你慢慢地成为透明人,有很多好事别人是不会想到你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争斗的过程,他能出生就是争赢了其他的小蝌蚪,他能受到家里的重视和宠爱,也是保重了自己的小命,争赢了其他兄弟,所以要想在县学不泯然众人,就要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说是特长。

  诗赋经义之类的他不行,那就只能从算学来打主意了。

  只要有了一定的名声,即使只是不受重视的算学,那也是他的一项特长啊,反正他对四书五经的理解排在中等,不算太差。

  他前世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说科考录取排名的时候,主考官总爱把名气大的放在前面,因为这样引起的争议就会很小,其他考生也不会觉得有异议,反而觉得理所当然。而相反,如果是一个平时成绩平平或很差的人突然名列前茅,那大家就会怀疑:这小子是不是给主考官什么好处了?还是有人泄题?

  引起的舆论足以让考官们焦头烂额,因为即使你把状元的文章张贴出去,仍会有人觉得比不上自己写的。

  因为科举考试的主观xing太qiáng了,所以才说摸清主考官的喜好非常重要。

  县学里的一帮子秀才每天都有一段时间是jiāo流自己得到的qíng报,比如下一任主考官是谁啊之类的,有用无用暂且不说,但起码说明大家都有这个意识。

  所以他现在才想扬名,即使不是文名。当然,也的确想把他学到的知识,看能不能应用于实际中,以后等他地位高点,是否能把阿拉伯数字引进,虽然说现在中国用的这个算筹也很好用,不过还是比不过阿拉伯数字简洁明了,这大概是因为他用习惯了吧?

  顾青云刚到工地的时候,县衙户房的书吏让他怎么做就老老实实做,也不多言。不久他就摸清了这个将近六十岁的老书吏的xing格,此人是那种只想着安安稳稳过日子,只求无过不求有功的人,不过如果手底下的人想做出功劳,他也可以让你做,好处大家一起分享,坏处就只能你自己承受了。

  在这里,顾青云也见到了李书办,本来他还拿不住用什么态度对他,没想到人家一看到他就很热qíng,还对之前的事道了歉,那能屈能伸的态度让顾青云学到了不少。

  顾青云才在工地没几天就适应了,在老书吏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掌握了这种简单的记账方法。当然,大多数qíng况下他也是用珠算的,毕竟来到这里不得不学这个。

  工地的账的确很繁琐,人员来来去去,不像之前服徭役的时候,人都是固定的,又不用发他们工资,只需要记下材料、管理人员的工资、伙食等进进出出的账,老书吏带着两个书办也勉qiáng应付得来。

  现在就不行了,人员流动xing太qiáng,他们就忙不过来,单是每次给这些人员付钱就是一件很头疼的事qíng,有时候还会出现错误,毕竟有些人可能就只来了半天或几天就走。

  偏偏县令还要求不得qiáng求村民一直待在工地,以免误了农时。所以只要村民一要求离开就要给他们结账,有时候双方就会就“gān活的天数”来扯皮。

  村民们人多势众,他们可不会怕书吏,因为都说这一任的县令是好官。

  好吧,也许是老书吏很好说话的原因?

  顾青云还在这里见到了自己的爹和二叔,两人看到他都很高兴,顾青云在县学忙得不亦乐乎,已经有十多天没回过家了。

  之后,顾青云就把自己的想法跟顾大河说了后,两人再补充了下,他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书办。

  老书办的确是挺喜欢顾青云的,觉得他不像其他秀才那样,对自己有点看不起,爱理不理的,因此他即使很忙,还是有耐心听一下顾青云所说的办法的。

  “你是说只要来gān活,gān够半天就发一截棍子给他,等他想走的时候就拿着棍子来结账,这样我们只要数一下棍子就知道他们做了多少天,完全不用记他们的大名?”老书吏眼睛一亮,他暗自思考了一会,再看着自己的手下,问道,“你们觉得这个法子怎么样?”

  老书吏每次翻到那些雷同的姓名就觉得脑袋都疼起来,一个村可能就有几个叫李大郎的,没想到现在竟然不用跟他们的名字打jiāo道了,真是太好了!

  “好,我们怎么没想到?”李书办语气很遗憾,也很高兴。

  另外一个仔细琢磨了一会,也没意见。

  事qíng不点不明,一旦说开就没什么神秘的了。

  而且顾青云怀疑可能更早的时候就有人知道这种方法,只是古代jiāo通不便,消息流传得很慢,即使有流传的,人家也不会把这种消息散播出去,都是说些轰动的八卦,这才导致了顾青云现在能想出这种“新”点子。

  顾青云就请求老书吏把其他来帮忙的县学学子集中起来,大家开始商量着该怎么完善。

  “最主要的就是要防止百姓拿其他木棍来骗我们。”木棍代表钱,顾青云就怕出现这种问题,那到时账目对不上自己要被责怪的。

  “不会的。”说到这个,老书吏就很有信心,道,“木棍折成两段,我们各拿一段,到时木棍对不上,哼哼。”他冷笑一声。

  顾青云一惊,随即想到这个时候人们对于欺骗官府的胆大程度……嗯,基本上很少有人敢的。

  这事qíng就这么定了,几人一起完善整个流程,派人通知工房那边做一批木棍出来,用同样的材质,不同的长短来代表工种,每天的工钱越多棍子就越长,几番考虑后,这才开始实行,最后当然工作效率大增。

  两天后,大家都熟悉流程了,顾青云他们的工作量大减,村民们也觉得这法子简单,只要好好保护自己的木棍就可以了。

  因为这个事qíng,老书吏在县令面前露了脸,还让顾青云的名字也再次传入县令的耳里。除此之外,他还投桃报李,把顾大河从沉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让他做了个小管事,活轻省了不少。

  为此,顾大河每天的工钱从8文钱升到10文钱。

  顾大河见此,到期也不回家了,继续gān。等顾二河按耐不住找来的时候,顾青云也找个机会让二叔做更轻一点的活。

  既然有权力为什么不用?顾青云才不管别人会不会觉得他假公济私,反正他每天就端坐在房子里,不gān活的时候就看书背书练字,该gān活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做。

  没过多久,他就基本掌握做账这个技能,老书吏见他上手了,就跟县令说不用学生再过来了,留着顾青云在此就行。

  那些县学学子得知不用再来的时候,都松了一口气,对顾青云很是感激。

  接着老书吏自己回县衙办公,只留下另外一个书办和他两人在此。

  李书办跟着老书吏回去了,这让顾青云松了口气。这段时间,顾青云虽然对李书办非常不喜,但面上还是不能表现出来,现在对方走了,心下觉得呼吸的空气都新鲜起来。

  工程还在继续,顾青云也吃得越来越好,刚开始还和大家一样是馒头包子稀粥,后来就是和那些衙役一起开小灶,每天都有一两片ròu,青菜还有油水,比在县学吃得好多了。

  顾青云自己开小灶,还把顾大河和顾二河叫来,把属于自己的那一份ròu分一半给他们,三人都过得挺好的。

  两个月后,时间到了10月份,码头终于赶在天气变冷之前修建好了,现在就等着有船只知道这条路,从这边走。

  顾青云觉得县令总会向府城报告的,只要官府出一则通知,宣传的速度肯定很快,而且这条桃江最终流入大运河,可以通到京城的,虽然路途长了点,但不颠簸啊,在船上比陆地好走多了,以后这条江水肯定会很繁华。

52书库推荐浏览: 曲流水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