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男之像?!”姜宪道。
这种事qíng很正常啊!
汪几道不是说赵玺年纪轻,没有子嗣,不够稳沉,所以不同意赵玺亲政。
赵玺就找个宜男之像的女子宠幸。若是那女子生下了长子,汪几道的话也就不攻而破,汪几道等人也就没办法拿这个借口阻止赵玺亲政了。
这是很好的破解之法!
郭氏笑着更暧|昧了,声音又低了几分,和她耳语道:“可在这之前,刘皇后要把这位贤妃嫁给靖海侯,据说靖海侯也同意了,还见了那女子一面,两家就差正式jiāo换庚贴了。也不知道是谁,在皇上面前说了一句,皇上就惦记上了。去年的年夜宴,把那女子就留在了宫里,等那女子一怀上身,就封了贤妃。
“从大年三十进宫就没有出来过。
“靖海侯那边还在为靖海侯要娶江南士族的女子为妻而纷争不断,这边皇上却已封了那女子为贤妃。
“靖海侯这次丢脸可算是丢到了西南去了。
“就连我爹都知道了。
“京城这边怕是王爷有意封锁了消息,别有让人胡言非语,所以嫂嫂一直不知道!”
“可这也太……不成体统了!”姜宪目瞪口呆,半晌才道,“皇上在江南依靠靖海侯良多,他怎么在这个时候做这种糊涂事!这岂不是让靖海侯心生罅隙?”
郭氏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道:“怕是病急乱投药吧!皇上这大半年不就一直在为亲政的事忙活吗?”
赵玺这样做,恰恰就印证了汪几道那句“年轻还太小,行事不够稳重”的评语吗?
可见赵玺的确不符合亲政!
姜宪皱着眉道:“这么隐秘的事,是怎么传出来的?”
郭氏嘻嘻地笑,道:“自然是靖海侯府的人传出来的?您是不知道啊,原来靖海侯府是不满意这门亲事的,可现在却被皇上截了胡去,之前又是刘皇后做的媒,据说靖海侯府的人知道那女子封了贤妃之后都气坏了。还有比这传得更难听的呢!”她说着,看了看见四周没人,这才又和姜宪耳语,“还有谣传说,若不是皇上没有儿子,说不定靖海侯要给别人养儿子了!”
这话就说得十分恶毒了!
姜宪不太相信这样的话是靖海府传出来的。
郭氏也不相信。
她幽幽地道:“不管怎么样,反正那些黎民百姓相信,那些市井之徒相信。这就够靖海侯膈应的了!”
吱吱说
关于白愫家的两个孩子,之前取了rǔ名也取了大名,结果发现这样一来名字太多,容易混淆视听,就只用了rǔ名不用大名了。但因为之前写大纲的时候把名字都已经取出来了,特别容易出错,在这正更正一下。长子念慈,次子念恩。以后再写错了……大家就无视吧!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憋着
这倒也是!
不过,让那些百姓知道,让那些市井之徒知道,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吧?
这其中要是没有人从中推波助澜,姜宪可不相信。
她不由看了郭氏一眼。
郭氏则对着她笑眯了眼睛。
也就是说,郭家至少是其中的推手之一。不然郭氏的嫂子也不会在信里特意提到这件事事了!
姜宪觉得自己应该矜持一点,非礼毋视,非礼毋听,像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似的,可郭氏一走,她却无论如何也压抑不住自己怦怦乱跳的心,跳下临窗的大炕就给李谦写信,质问他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告诉她。
李谦自从知道赵啸曾经悄悄地给姜宪送礼之后,就恨不得姜宪从此听不到赵啸的一点点消息,又怎么会把这件事告诉姜宪?
万一姜宪对赵啸生出同qíng之心来怎么办?
他可不是那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的人!
但李谦当着姜宪的面可不能这么说。
不仅不能这么说,还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尽量地把这件事给简化了。
他前前后后拟了三次书信,这才能用轻描淡写的口吻对姜宪说这又不是什么好事,而且涉及到赵啸的私密,还是不要议论的好。
姜宪收到信气得半天都没有说话,写信给李谦,问:我们是不是夫妻?你不是说夫妻是这世上最体己的人吗?若夫妻之间说话还要有所顾忌,那又算是什么体己人?若是夫妻之说话还要思商一番,那和寻常人还有什么区别?那还不如不做夫妻?
李谦被她的话吓到了。忙申辩他也只是听到了些许的传言,因之前忙着和庆格尔泰和谈的事,没有让人去打听,不知道是真是假。他总不能传递个假消息吧?
而此时姜宪已经派人去证实过了。
赵玺那小崽子的确是抢了赵啸的准新娘!
赵啸居然被人截了胡!
而且还是赵玺那样人!
姜宪想着想就要笑得打滚,忍不住又写了信去和李谦八卦。
李谦见姜宪全是幸灾乐祸的口气,胸中的堵着的大石头才被搬开了,并且决定抹黑赵啸没商量。在书信中写道:赵啸做臣子做出奴xing来了。这种事居然当作没有发生的样子忍了。可见赵啸这个人没什么担当。之前蔡氏和他的长子赵建童死得胡里胡涂,也没有看见赵啸去追究什么,为了权势利益,也太过凉薄了。
姜宪奇道:谁也说不清楚蔡氏之死与赵啸有什么关系?难道你又得了什么消息没有告诉我?
李谦忙道:我也只是猜测。若有了实证,肯定会告诉你的。我只是觉得赵啸的这样的不作为颇有些让人费解,怀疑蔡氏和赵建童之死都与赵啸有关系。
姜宪看了信心qíng顿时有些低落。
赵啸是个有谋略的人,否则当初太皇太后为她选婿,赵啸不可能从这么多人里面脱颖而出了!
没有谋略的通常都难以把小日子经营好,姜宪喜欢有谋略的人,可因为有谋略而变得凉薄的人,她又不喜欢了。
李谦反她的心思把握得很准。
姜宪过了段时间就只是觉得赵啸这人太没有xing格了,虽然也打听赵啸的事,但没有从前那样关注,看到赵啸倒霉,也没有从前那样好奇了。
至于远在金陵的赵啸,气得恨不得抓掉几根头发。
原来赵玺立妃的事他只要否认与贤妃的关系就可以了,如果有流言传出来,他大不了娶了贤妃的妹妹就是,把他和贤妃的事说成别人的误会就成了。谁知道里有人把这件事捅了出去,这下子不仅是他了,就连皇上和贤妃也都很尴尬了——他被说是被人夺妻,赵玺被人说是qiáng娶臣妻。
大家全成了笑柄!
偏偏把话说出去的人不仅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反而觉得他拯救了靖海侯府。既让赵啸摆脱了那个不忠不贞的女子,还给靖海侯府叫了冤,让赵玺心生愧疚,以后对靖海侯府好一点。
赵啸想想就想骂街。
要不是那小子是他四祖公家的独苗,他早就把人丢到军营里去了。
如今只能想着怎么收尾了。
他叫了家中的幕僚过来,让他去宫里递请见的帖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吱吱 古代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