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哥哥,那日她当真没有让你带话给孤”
周怀政摇摇头,略显无奈:“回殿下,当真没有。”
这话太子已问了不下三次,次次都是一样的答案,他却总是不肯相信。
“她当真就只说了:谢太子恩赏”
周怀政点点头,垂眸回答:“是。殿下。当真就只有:谢太子恩赏。”
赵祯脸色不愉,像遇到费解难题般蹙眉来回踱了几步,最后仍想不通一样,万分气愤地甩了袖子,沉脸大步离开。
他一向是个温厚秉xing的人,平日纵是被冒犯,也嫌少有这样气恼。眼下也不知何人触了他的霉头,竟让他有如此表现真不知帝后知道,会如何责罚让太子不快的人呢。
“太子是有什么心事”
出崇政殿,赵祯去明仁殿给皇后请安。才起身,刘皇后便微蹙了秀眉,眸色沉幽,倾身而问。
赵祯仰头看向自己母后,张张嘴,yù言又止。
刘后见此,沉吟片刻,凤目淡淡扫向赵祯几个贴身近侍。以阎文应为首的几个小太监瞬时被吓得双膝瘫软,两股战战。一个个跪伏在地哀告道:“皇后娘娘赎罪,奴才们伺候不周,实在不知殿下他是因何不愉。”
刘皇后微微侧身,招手唤赵祯来到凤座前,母子二人咫尺相对,她声音清冽地问他:“太子,可有烦忧事要说与母后”
赵祯抿抿唇,眼盯地砖,好一会儿,还似下定决心般摇了摇头。
“母后,儿臣并无甚烦忧。”
无甚烦忧瞧那眉头皱得都能写川字了,还无甚烦忧
刘皇后看着兀自嘴硬的孩子,眼底涌起丝丝无奈笑意:太子是何样人她心里清楚。他自幼宽容有度,待人谦和,轻易不会着恼。可一旦恼了,却也不是忍气吞声的主儿。如今这般明明心火暗烧却仍按捺不发想来,是打定主意,要将惹他苦闷的那人一护到底了。
刘皇后勘破不点破,见儿子隐瞒,她也顺势说:“没有自然最好。太子国之储君,所思之事自当以社稷江山为先。”
“是。母后教诲的是。儿臣谨记在心。”赵祯拱手沉声,倒真将她教导听在了心里。
刘后见此无奈苦笑:孩子与她恭谨有余,亲昵不足。不yù与她私话,也是qíng有可原。
“也罢。今日你尚有武课,母后便不多留你。去向你杨母妃请安吧。”
赵祯闻言眉色顿松,与刘娥行礼告退后,径直赶往淑妃杨氏的辛夷殿。
杨淑妃的辛夷殿距离皇后寝宫并不远,步行也就盏茶功夫。皇后与她关系甚笃,素来走动频繁。尤其此时,前朝均衡打破,丁谓与寇准相争白热;后宫见势自然风起云涌。皇后内震诸妃,外慑朝臣,jīng力所限,对太子难免疏于照料。而淑妃作为皇后所信之人,于太子看顾上,自然责无旁贷。从幼年,赵祯就经常待在辛夷殿。到如今,他宗室玉牒虽是在皇后名下,但长在淑妃膝下的时间却远远多于在明仁殿。
与面对刘娥时的正经恭敬不同,面对淑妃,赵祯轻松自在许多。才到淑妃寝宫,他就一脚跨进殿门,对正吃早茶的淑妃娘娘行礼问安:“小娘娘,祯儿给您请安了。”
他唤她小娘娘,亲昵之称溢于言表。来到这殿中,赵祯也似完全没有遮掩打算,入门就显露真实xingqíng,对着淑妃娘娘委委屈屈诉苦道:“小娘娘,祯儿心里憋闷得慌。”
淑妃娘娘闻言放下茶盏,一双汪汪秀目望定赵祯,眉宇间满溢关切,柔声问:“怎么了一早就绷了脸谁惹咱们太子殿下了”
赵祯低下头,慢吞吞蹭到她身边,像被人欺负了的孩童般,闷声闷气答:“祯儿被人嫌弃呢。”
“什么嫌弃”淑妃娘娘娥眉轻挑,失笑问,“被谁人嫌弃”
“祯儿有个小友,相处挺好,也从没见她怕儿子。儿子觉得跟她在一处玩耍才最舒心。”
赵祯说到此顿了顿,抬头愤愤然加快语速:“可前两日她家中出事,祯儿派人传话安慰。结果她什么回应都没给儿子,还还差点拒收了儿子送的东西”
赵祯口吻激越,好似百思千虑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会被臣子家的一个女孩子冷落
真真岂有此理
杨妃静静坐着,听他说完,才弯眉而笑追问道:“就为这个”
赵祯点头,随后又觉自己无理取闹,补充:“非是祯儿气量狭小。实在是”
“是什么”
赵祯瘪瘪嘴,躲开杨娘娘探视的视线,低头咕哝句:“不管怎么样,好歹她给我句回应也好。”
最后一句他说得极其轻微,也说得极其委屈。就像不知所以,莫名就被朋友厌倦了的普通小男孩儿,一边在回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一边又难以抑制地伤心失落于被朋友疏远的事。
“太子。”淑妃娘娘见此,轻轻地唤了他一声。待他回神,才伸手招他过来,为他边理衣襟边问,“太子为什么派人去安慰你那小友家中又出了何事”
“她祖母过身了。”
杨妃娘娘点点头,似有所悟:“那她不回应也实属平常。太子,至亲辞世,凡重qíng之人,心中必定悲恸不已。你那小友日日守在灵堂,满心满怀都是与祖母的历历往事。这时节,你纵有安慰,她又哪有余力仔细思量便是真怠慢疏忽,也不过无心之失。”
“无心之失”赵祯面色微松,似信非信。
杨妃娘娘眼底蕴笑摸摸他前额,示意他安身坐下后温声道:“太子,有失未必就是坏事。人无完人,谁能一直滴水不漏”
“你小友这番作为虽委屈了你,却也佐证她不是个阿谀媚上之徒。你与她jiāo,至少能让人放心。若碰上八面玲珑又薄qíng寡义之人,你母后与小娘娘才会担心,才会惶恐。恐你为人算计,为人利用还犹不自知。”
赵祯听后一手撑腮,小声嘟囔句:“如此倒是我错怪她。”
杨妃娘娘见他释怀,招手吩咐一个宫女:“把太子素日爱吃的茶点端来。”
“小娘娘,祯儿不饿。”
杨妃转过头,看着赵祯温声诱哄:“你下午还有武课。若不趁着闲暇在小娘娘这里垫点儿,等武课时候饿了,可没人敢给你送吃食。”
赵祯一抿嘴,不满嘀咕:“母后给祯儿给定的这戒条好苛刻。祯儿听说市井庶民尚有百样吃食。为何轮到她自己儿子就只有一日三膳”
“你母后那是为你好。怕你吃多了糕点,不好好用膳。”淑妃说着站起身,接过宫女端来的盘点,也不假手他人,亲自为赵祯布筷置碟,“再说庶民百食乃坊间商贩所做。未必有宫中御膳可口。”
“才不是呢。小娘娘,你可知樊楼的饭菜就挺美味。”
“开封第一楼那是圣祖皇帝驾临过的地方,饭菜当然一绝。不过,太子,你是何时去的樊楼”
赵祯一怔,想了想才凑到杨妃娘娘耳畔,压低声音神秘兮兮道:“今年正月,跟郭家小娘子一起。”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