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后生活录(一)_舒寐【完结】(86)

阅读记录

  郭审耸了耸肩头,双手一摊,摇头晃脑,毫不在意般笑道:“还真是如你所料。”

  “你就在窗外站了半个时辰?”

  郭审瘪瘪嘴,好像也在纳闷自己适才的好耐xing。不过只片刻,他便又重新振作。嘴角复挂起那副迷人的轻慢笑容,幽沉黑亮的瞳底熠熠闪闪,宛若晨星。转眼抬眸间,风华湛湛,竟让跟随在舒窈身后的两个小丫鬟不由自主得红了面颊。

  真是个无意风流也惹人的怪胎。

  舒窈嗔怪地斜睨了他一眼,拖长腔韵,悠悠闲闲地问郭审:“九哥,这次前来常州是领了粮船?”

  郭审修长眉毛挑得老高,眼盯着房顶的雕梁,颇为得意自傲道:“一共八艘粮船,加起来差不多一万两千石。”

  舒窈双手托腮,汪汪美目望定郭审,像无数个崇敬兄长的小幺妹一样,不言不语,只单等着郭审下文。

  郭审被她盯的浑身不自在,挪挪座位,轻咳一声才绷起脸,一本正经地说:“九哥此来是为解常州燃眉之急的。”

  舒窈两腮梨涡深绽,“噗嗤”一下乐出声来。随即她又故作深沉地摇摇头,很是苦恼地对郭九公子道:“九哥心意昭表,可惜常州城粮困颇重,区区一万石,恐是杯水车薪。”

  郭审“呼”地一下凑过脑袋,压低声音对舒窈道:“其实这一万石,九哥只是抛砖引玉。真正解常州城粮困之围的,还得需是常州粮商才行。”

  舒窈闻声会意,若有所思。

  郭审揉了揉她的鬓发,半真半假说道:“自古商人逐利来往,九哥现在是商人。来常州自然就是为发财的,怎么说也得尽商人本分。”

  舒窈听后噙笑扫了他一眼,曼声轻语:“九哥少来糊弄我。旁人不知,我可知道,你放着丰月楼不去打理,孤身南下来到常州,多说也就不过能待了十数日。十数日时间,一万多石的粮食,你能出完?”

  “所以,阿瑶你得帮帮九哥。”郭审说得郑重,让舒窈一时错愕,很是配合地将耳朵默默凑了过去。

  时间流逝,他们这对兄妹间那一股难言的默契仍旧存在。郭审是胡闹也好,是动了真章也罢。只要他开口,只要她能做,她都将不遗余力为他办到。

  郭审俊眉修目在看到舒窈动作的一瞬间欣然舒展,旋即弯腰附耳,将所有打算一五一十告知幼妹。

  这妹妹先时还只是安静聆听,到后来不由惊诧地睁大眼睛,目光复杂地看向他。

  “九哥。”

  “嗯?”

  “有没有人跟你说过,比起败家,你其实也挺懂得兴家。”

  “那是自然。”郭审下颌一扬,毫不自谦道,“九哥又不是京中那等只知吃喝的糙包。”

  舒窈点点头,煞有介事:“确实不是。比起那群糙包,九哥不光搂钱的本事比他们高出百尺,连论起给爹爹招祸的本领,九哥可能也比他们qiáng上百倍。”

  郭审闻声一噎,人就像被戳破了的鞠球一样垂丧地嘀咕:“父亲要是知道你我正打着常州粮商的主意,肯定要给我一顿家法。”

  舒窈颇为同qíng地看了他一眼,拍拍他放于小几上的手背,抿唇轻声承诺:“放心吧,九哥。纵然是有家法落下,阿瑶也会跟你一起承担。”

  “粮价大涨的风声我会在与各家闺秀聚会时放出,父亲向朝廷自辩的折子我也会来糙拟。九哥,你不需顾忌,只管放手一搏便是。”

  “至于父亲那里,我这就着人向他传信去透露此事。最近进奉院那帮人对两浙路盯得很紧,若是丝毫不告诉爹爹,我恐怕到时候朝廷御史台的弹劾下来时,爹爹只能左支右拙,疲于应对。”

  她话音落地,久久不闻郭审回应。待她抬头时,却只见郭审目露疼惜地看着她。

  “九哥可是觉得这般安排不妥?”

  郭审摇摇头,伸臂将她揽在怀中,声音闷闷说道:“没有,很妥当。你想的……很周全。”

  岂止是很周全,简直周全得让他无可挑剔,周全得让他只余心疼。

  那个曾经被他放在膝头,教习算数的小姑娘,那个被他扶坐肩膀,遥望汴河船只的小女孩儿,才一眨眼就变成了眼前这个思虑缜密的女智士。

  她还那样单薄,那样清瘦,她本该是被众人宠在手心中的一朵娇花,可是偏偏脚底下要走的是一条风雨铿锵路。

  家族的荣耀将她bī向帝王身侧。一入宫闱,阆苑深深。她会成为让万人仰望的女子,从此鲜花着锦,富贵满身,家人朋友皆为臣下,能与她并肩而立者只余御座明堂前的一人。

  这样的前景听着风光无限,却也同样风霜无限。若无足够心智自持自保,恐怕等不及那份尊荣到来她就要被那其中的刀光剑影碾作尘埃,零落成泥。

  郭审的动作很快,在到达常州的第二日,他就立时行动,出入常州各大粮行。凭借码头所屯一万多石粮食,他不谈生意,不说买卖,只跟粮商们津津有味地互套jiāoqíng,互攀关系。

  身为常州通判亲子,他来常州,内有郭允恭人脉支撑,外有粮船上所屯商货,加之郭审出手阔绰,言谈大方,短短数日,他就在常州各大富商粮行处有了个不错的声名。

  偏巧此时,常州粮市上开始流传一种说法:江南三路府州被水患波及,粮价必然看涨。若趁此机会囤积居奇,大笔买进,待到价顶抛售,何愁利之不获?

  开始这般消息还只是暗地流传,渐渐喧嚣尘上,竟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常州城一时人心惶惶,粮行米市买粮者队如长龙,隐隐成哄抢之势。

  常州府qíng自然逃不过进奉院和御史台的眼睛。

  转眼五月朝会,御史台诸御史与户部尚书王曾联名上书,弹劾参奏常州太守纪广之与常州通判郭允恭。言其大灾之年,不思代天恤民,反而大兴土木,广建庙宇,其劳民伤财之举,实实愧对圣上重托。常州通判郭允恭更是纵容子弟与民夺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常州城粮米行市动若波涛。如今水患当前,常州邢狱不明,法典不昌,民怨与天灾齐聚,俨然已是人间地狱。

  这封疏奏写得词句严整,于大朝会日由户部尚书郎朗读出,在寂寂的朝元殿中响彻回dàng,掷地有声。

  御座上,赵祯不动声色地听着奏报。帝冕前的玉白十二旒轻轻垂晃,即若隐若现地遮蔽了他清俊的容颜,亦完美无瑕阻拦了阶下诸臣望向他的探究视线。

  他们都在等着他的回应。

  今日御史台所参二人,一个是太后亲自提拔的常州太守,一个则是与太后有亲的高门郭氏。

  江南的水患就像是一方药引,倒入在看似平静砂锅中,瞬间汤汁滚沸,安宁不在。这锅中诸多药材,至此时方药xing尽显,温凉尽显。

  就像眼前,心向幼主的肱骨诚臣一封朝奏书尽忠肝义胆,剑之所指,具是太后亲随。

  大殿沉静如水。朝阳斜照。

  迎光中的天子安然端坐,手扣桌案,沉吟不语。一袭映辉的玄赭衮服上山河满袖,日月在肩,只将他这庄严帝相衬得愈发得俊雅丰神,湛然如玉。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