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难为_苏小凉【完结】(164)

阅读记录

  礼部尚书已经急出了满头汗,奇的是,皇后站过来后没多久,乌云散去,阳光从云层倾泻下来,天色也亮堂了。

  生怕过会儿再出什么意外,礼部尚书赶紧宣读,就在宣读完后要新皇接牌参拜时,官员后的人群中忽然一阵喧闹,几十个人朝押着纪凛的高台上冲去,这些人有些穿着官服,有些是侍卫的打扮,临时蒙了面,像是早就埋伏在其中的。

  若是登基仪式被打断,那就是比祭天求雨还要不吉利的事,老天爷连拜都不想让新皇拜,所以纪灏没有受那边的影响,接过牌子后往台子走上去。

  那边则是涌出了大批的侍卫阻拦。

  在场的官员都不知道到底看哪边才好,其中不乏有官员在其中参了一脚,绊一下那些侍卫也好,要让这营救更顺利些。

  不知谁喊了声:“他们就是南平人。”

  祁风已经站在最面上解开了绑在纪凛身后的绳子:“少主,我们走!”

  “慢着!”

  基本是刻不容缓的,底下越来越多的侍卫根本容不及他们再做别的打算,要么带皇上离开,要么一起葬身,祁风顺着皇上的视线看向那边皇后娘娘所在的位置,心一狠,趁着皇上不注意,一掌打在了他的后脖上,将他打晕了过去。

  这些官员真的要看过来了,眼看着这些南平人将皇上救走,那边还有个正在登基的,这样的场面,活了几十年的别说是见过,听都没听说过。

  沈嫣看着消失在视线里的人,紧绷着的身子微晃了下,被后面赶上来的秋瑶扶住:“皇后娘娘,此时晕过去可不吉利。”

  沈嫣看着已经走到一半的纪灏,再看秋瑶那半点不着急的神qíng,仿佛皇上的离开是预料中的。

  刚刚他才说过皇上必须死。

  沈嫣猛然一震,她明白过来了。

  他关皇上,拿自己做要挟bī迫皇上写下让位书,再众目睽睽之下要将皇上摆在这里,他不是要杀他,他是为了引那些真正的南平人来救皇上。

  这样一来,才是真正的在文武百官面前坐实了皇上和南平人有所勾结的事实,他没有想杀皇上,他为的是让他永远回不来。

  第112章

  登基大典在许多人看来其实并不算顺利, 先是这天yīn了一阵,随后出现了一批来路不明的人,带走了皇上, 虽说新皇的登基大典没有被打断, 但在他站上高台拜祭时,开阳没多久的天又隐隐有了yīn下来的迹象。

  在不少信奉于此的官员来说, 这样的天象,更像是一种预兆。

  可当下没谁敢说, 礼部尚书更是急着想把这过程走完, 只要赶在天色yīn沉下来前完成, 他这脑袋才算保得住。

  整个殿外的气氛显得有些怪异,真正开心的人并不多,沈嫣抬起头, 云层过来后,将太阳光再度掩藏了起来,照耀在城墙上的光线暗淡,高台上的光也没了。

  沈嫣朝下看去, 远远的,在人群中看到了祖父和父亲,她jiāo卧在袖下的手轻轻一捏, 脚下趔趄了下,直接倒在了秋瑶的怀里,双眼紧闭,晕过去了。

  这时的登基大典还没好, 纪灏才从高台下来,礼部尚书还在心中默默想着哪一步能省略去了加快速度,沈嫣的这一晕倒,让殿前有些混乱。

  木槿她们不顾阻拦冲了上来,从秋瑶手中扶住了娘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推开的秋瑶也不好发作什么,红莺也奔了上来,还有苏嬷嬷,皇后娘娘现在身怀六甲,牵一发就动全身,于是苏嬷嬷朝底下候着的太监喊道:“还不快去请太医!”

  秋瑶见她们要把人带走,朝前迈了一步阻拦:“登基大典尚未结束,你们不能走。”

  红莺正要反驳,搀扶着娘娘手臂的地方,红莺忽然感觉有拉扯感,她当即意会过来,神qíng未变:“皇后娘娘前几日就身子不适,刚才一站就是一个时辰,身体哪里受得了,现在人都晕过去了难道还要让她留在这儿不成。”

  还看什么新皇登基,就是把她们的头都砍了也要把娘娘带回永和宫去,红莺说完后搀着娘娘要qiáng行离开,秋瑶看向还在走下来的皇上,qiáng行阻拦不得,皇后晕过去了,也只能让她们走。

  可走了的话,今天这样的场面,传出去又会遭了非议。

  木槿和红莺可不会多留一刻,你犹豫是你的事,扶着娘娘下去后,抬上软轿,要回永和宫去。

  底下的侍卫倒是没有阻拦,很顺利的让她们走了,那些官员看在眼里,神qíng又是不同,登基大典上都接二连三的出问题,那往后……

  官员们怎么想,他们其实已经想不过来了,十天前皇上才去宗庙为染了疟疾的百姓祈福,这会儿才不过十天时间,也没宫乱,皇位这就移了位,事qíng发生的太快,有些人真没能反应过来。

  今天当场皇上又被人给劫走,新皇又要立皇后为新后,一连串的事,不少人还懵着。

  直到登基大典结束,随着人cháo进殿跪拜,离开皇宫,其中有些人还处在云里雾里,也怪不得他们,这些人接触不到最高点,所知道的事有些还都是传了几回后才到耳朵里的。

  也就是在这里,才有人想起来要问,口口声声说皇上和南平人勾结,可咱们一个南平人都没抓到过啊,审都没审出来过,何以为证?

  提出疑问的人这会儿没人理他,众人看他的神色,就如是:你才知道么,我们早就想到这个了。

  后头还有官员往外涌,这些声音便随着涌出去的人跟着传了出去。

  两个时辰后的永和宫内,快傍晚,天色依旧是灰蒙蒙的,沈嫣靠在chuáng上,手中是纪凛留给她的护身符,凉凉的铜片在手中握着有了热度,沈嫣轻轻的摸着这些,他那天没有正面答应自己,原来是打算好了要在今天离开。

  若是留在阜阳城中,势必要找地方躲藏,这么多人,沈家外肯定有人看守,荣昌侯府和周将军府也不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城去。

  皇上当初改变主意让乔将军留在拢州不召回阜阳,如今赶过去,淇河拢州二处的兵力是能集合起来,朝堂上卫家手中的兵力不多,杨大人与冯大学士是文官,不足为惧,还有就是陈家。

  沈嫣眉头微蹙,陈昭仪是德王的人,那这陈家就算以前不是,如今势必要配合,工部那边若是受制,大哥想要调配人手就有些不易了,祖父和周将军他们是因为皇上和她遭了挟持才被迫配合,皇上这一走,应该会很快联络周将军才是。

  再算算余下这些人,三年过去,德王手底下就只有那些暗卫,他手上若是有足够的兵力也不至于要用那样的方式来bī宫,朝中有卫老国公这样对德王一门心思忠臣的,也有对德王不服的,这些人的屈服,都只会是暂时。

  登基之后,朝堂之上恐难以太平。

  屋外忽然传来李福公公的声音,木槿走了进来,也不知该如何称呼才好,神qíng有些着急。

  沈嫣将护身符放到枕下,看着门外,很快的,见到了纪灏的身影。

  那一身龙袍穿在他身上其实很般配,针工局那儿日以继夜赶出来的衣服,没有分毫差的,而他生来就是帝皇家的人,即便是几年过去,依旧是气势不减。

52书库推荐浏览: 苏小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