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那,不是毛笔吗?
梁儿不禁惊讶的瞪大了双眼。
自从她来到这里,见到的都是如小刻刀一样的刀笔,还从未见过毛笔。
她记得毛笔应是秦将蒙恬所制啊,而此时蒙恬应该还是个没断奶的小娃娃吧。
“你在看什么?”
燕丹余光瞥见梁儿盯着自己的手出神,便开口询问。
梁儿闻声回神。
“殿下……怎会有……毛笔……”
“毛笔?”
燕丹一滞,复看向自己手中之物,轻笑道:
“毛笔……此名的确更为贴切。只是,它的名字不叫毛笔,而叫做弗,楚人称它为聿,也有一些国家称之为不律。此物虽是少见又昂贵,却是产自我燕国。故而我身为燕国太子,有几支弗笔却也不甚奇怪吧?”
梁儿听后,自觉失言。
“呃……是梁儿见识浅薄了。”
“无妨。此物在民间本就极为罕见……梁儿可想用用看?”
燕丹面容温和似水,将弗笔递给梁儿。
梁儿略有迟疑,可因心中实在好奇,终于还是双手接过弗笔,仔细端详了起来。
这弗笔无论长短、粗细,都与毛笔极为类似,只是毛笔的笔头是cha入笔杆中的,而弗笔的笔头则是将笔毛以麻丝夹缠包裹于笔杆之外。
梁儿见弗笔的毛油亮的出奇,似乎也与现代的毛笔不同,便忍不住伸手摸了摸。
“那是兔箭毛。”
燕丹解释。
梁儿闻言也不经意的附和:
“原来是兔毛,难怪手感油滑。”
燕丹取了一块竹条递给梁儿,示意她可以在上面写写看。
梁儿将弗笔蘸饱了墨汁————此时的墨汁其实就是黑色的漆汁。
笔毛轻轻落于竹片之上。
拖动弗笔,行笔却并不如现代的毛笔流畅。只一个转弯,漆汁就几乎殆尽,只得中断再去蘸一次漆汁。
如此,当她磕磕绊绊终于写完了一个形体复杂的大篆字,竟已经蘸了四次漆汁。
梁儿专注于笔,却不曾发现此刻燕丹眸中划过的一缕华彩。
她放下弗笔,不禁轻呼一口气,叹道:
“为何行笔如此不顺畅?竟还不如刀笔好用。”
燕丹耐心解答:
“兔毛油亮光滑,不吸漆汁,因此才书写不畅。且弗的做工较刀笔繁杂许多,故而价格昂贵,一般也只做贵族收藏娱乐之用。不过倒是有一点优于刀笔,便是弗可以将字书于布匹之上,如此相比厚重的竹简就可以省下许多存放的空间。”
嗯是啊,省下许多空间,同时也要làng费许多钱财,尤其是写在这么奢侈的锦布之上。
梁儿听了燕丹的说辞,目光不禁落在他方才书写的那块雪亮的锦布上。
这样一块半米见方的锦布,怕是可抵寻常人家一个月的口粮了吧。
燕丹注意到梁儿心中所想,微笑道:
“锦布价格高昂,故而写于其上的内容大多都极为重要,如此也算物有所值。”
梁儿心中一惊,心想燕丹之前要写在锦布上的内容怕是很重要的,自己却不知好歹的盯着人家的笔看,岂不是有偷看之嫌?
难怪燕丹会问她“在看什么?”。
思及此处,梁儿忙垂头敛目,躬身施礼。
“看来殿下原本是有要事要忙的,是梁儿打扰了。”
“呵呵,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些随记罢了……倒是梁儿你,竟会写燕字。”
梁儿恍然,眼前的是燕太子,因此刚才她想都没想,下笔就写出了一个燕国的文字。
“啊,梁儿早前虽是流民,却在公子政身边做了两年的侍书,七国文字大都是识得的。不过多是只识其形,若是要写出来却是写不全的。即便写出来了,也写得……极为难看……”
再看方才她写在竹条上的那个字,的确很是难看,不免面上有些讪然。
“嗯,确实不太美观……所谓字如其人……梁儿是否愿意往后与本太子一同练字?”
梁儿茫然抬眼望向燕丹,见燕丹一脸严肃认真的样子,确定此绝非玩笑,心下又是一阵冷汗,燕丹对她还真是“施恩不断”啊。
“殿下厚爱,梁儿着实有些受宠若惊……”
不料燕丹竟摇头大笑出声。
“哈哈哈……你若真那么容易受惊,也不会公然拒绝本太子那么多次了。”
此话一出,梁儿更是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只得连忙低头怯怯道:
“多谢殿下,梁儿日后定会用心练习。”
语毕,侧目瞥见燕丹碗中的浆汁已无,梁儿便顺势收了碗急急退了出去。
只留燕丹独自在房中含着笑意连连摇头。
☆、第二十章 微妙变化
? 自那天起,梁儿每日都要去燕丹的书房练字。
一段时日过后,在燕丹的督促和耐心教导下,她已经基本可以将七国文字悉数写出,并且字迹也工整耐看了许多。
不知不觉间,两人之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如今梁儿也可以很自然的与燕丹相处了。
这日正在乖乖练字的梁儿无意间抬眼,发现燕丹竟然在看《商君书》,不免心中有些怅然。
遥想战国之初,秦国只图有武力,农粮贫瘠,综合国力很是弱小,还处在西方偏僻之地,被诸侯排挤,更被当做夷狄一样为诸侯所不齿,因此经常被大国欺凌,几近灭国。
直至卫人公孙鞅在秦变法,将都城迁至咸阳,颁布《垦糙令》,废井田,立郡县,还推行了依法治国等政策。
秦国由此而成黑马之势,一跃成为战国最qiáng大的国家,也因此公孙鞅被赐商地为封地,为商君,才有了后世鼎鼎大名的商鞅。
再看如今的燕国,地处北方极寒之地,国力衰微,却无法如当年的秦国那样觅得良才,恐怕燕丹的心里是无限遗憾的。
“怎么?本太子看《商君书》,可有何不妥?”
燕丹终是感觉到了梁儿异常的目光。
梁儿连忙解释。
“梁儿……只是有些好奇殿下对商君的看法。”
燕丹淡笑,放下手中书简,毫不避讳的道:
“商鞅见解独到,且有胆识有谋略,乃是旷世奇才……若是我燕国也能得此人相助……”
话到此处,燕丹却不再继续说了。
梁儿见状,心中对燕丹的想法更是了然,便直言:
“殿下,梁儿认为,天下没有两颗jī蛋是一模一样的。即便商君真能出现在燕国,可燕国却是没有秦孝公的……”
商鞅的确厉害,可在他去秦国前,也曾想着在魏国一展抱负,却被魏惠王当疯子一样看待。
若非有秦孝公这样求贤若渴的伯乐,力排众议坚持任用商鞅变法,也便不会有如今的秦国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amo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