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冬日寒风虽说不是很冷,却也有些寒意,一众人忙到日头斜落,却是累的满头满身的大汗。
林叔带着肥虎分送过谢礼,装好几十口麻袋,又借了村民的车,分了两趟才将所有的西红柿拉回家。
赵家作坊那边,前几天才将家里存粮都挪了过去,剩下的大半地界正好用来装西红柿。
赵家这番大动静,自然迎来青灵村村民的围观,赵彩央依旧没空理会,匆匆用过晚饭,就拉着林叔秦氏和梅箐,钻进作坊里。
赵彩央抱着账本点算,林叔和秦氏负责过秤报数,梅箐则将点过的挪到圈好的地方堆放起来。
忙了大半夜清点完毕,西红柿的亩产量竟然只比先前的早稻少了两成,四十亩西红柿足足有两千四百斤,去掉那些卖相不好的,也有两千三百多斤。
林叔满脸红光,秦氏和梅箐直咂舌。
赵彩央只觉得大半天的劳累飞出了九霄云外,笑容止都止不住,“那些卖相不好的,我们自家留着吃。再把那些好的拣出几麻袋来,往易生那儿,还有乌头山寨、义父义母那儿,刘伯伯家都先各送一麻袋过去。把我写的食用方法和菜方子一起附上。”
赵家备的麻袋一口三十斤,西红柿不好长放,先照着小斤两送人。
等把要送的麻袋分出来,赵彩央看着堆了半块粮仓地界的西红柿,笑着接着道,“等西红柿正式推广开来只怕还要些时日,林叔您看着安排,剩下的这些我们村里,都分送一些出去。留着大数目暂时存着就行。”
。
正文 第601章
等食肆做了西红柿的菜卖开来,就能将大头推销给食肆的供应商,让那些菜商帮着分销分卖。
另外,还要送一些到云南这边的各大云祥酒楼,附带上做菜方子,让梅箐负责安排就行。
至于其他的商机,现在只能边观望边等。
众人理清东西从作坊出来,赵彩央便钻进书房,拿出之前写给府尹大人的文书糙稿,点灯奋战到半夜,重新润色过一遍,次日jiāo给林叔,和送往府尹家的西红柿一道,先送去府尹夫人手上。
赵家种出了新鲜吃食,不过几天临近村落的村民就都尝到了实惠,只可惜各家各户刚秋收完种下新农务,这下想赶趟儿都没有地方能种。
倒是地头那里,赵家收完一茬西红柿,肥虎几个紧接着就拿着剩余的种子,开始播种起来。
细细打听过这西红柿果期短,好伺弄,村里便有人拉着肥虎打探起来。
肥虎早得了赵彩央jiāo待,并不藏私,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一时之间,当初提供赵彩央西红柿消息的粮铺生意大好,不少人都上门问掌柜的西红柿的种子。
粮铺的伙计又惊又喜,没想到这门做给赵家的人qíng生意,竟真能做起来,忙忙请示过东家,又特意上赵家拜访过一回,得知赵家并没有吃独食的意思,就放心的拿着订单往云南府的花农那里进货去了。
能吃好种,西红柿在临近村庄的推广比想象得要容易。
只是府尹大人那里却没有动静。
赵彩央也不着急,把后世西红柿能想到的吃法和做法搜罗一遍,尽数写成菜方子送去云祥酒楼和食肆,让秦氏放手在食肆推广起来。
人人都有追求新奇玩意儿的好奇心,见向来噱头频出的云祥酒楼又出了新菜式,倒吸引了不少食客,抢先吃到第一拨的人莫名就有股优越感,口口相传,反而给云祥酒楼的新菜推广大增助力。
食肆这边,秦氏氏忙得脚打后脑勺,和张氏一商量,喊了张氏在镇子上几个娘家姐妹一起过来帮手,先顶过推广期最繁忙的时期再说。
不等赵家自己开口,就有食肆的供应菜商找上了秦氏,打算进西红柿去卖。
赵彩央打的就是大肆推广的主意,自然不会定高价,齐氏按照赵彩央的jiāo待,径自和菜商谈价钱和供货事宜。
赵彩央得了信,一算作坊里剩余的西红柿转眼就能出手大半,心qíng大好。
这头乌头山寨的人帮着拉了西红柿送去镇上菜商处,那头村口缓缓驶来一辆青布马车。
却是外出访友的杜先生主仆终于回转,还带来了两位客人,正是杜先生的故jiāo好友,由杜先生请动,要来学堂坐堂讲课的新先生。
赵彩央是知道杜先生的底细的,自然不敢慢待杜先生的故jiāo,好茶好点招呼着,请了张氏帮忙打理两位客人的住处,学堂前两日正式晾晒完毕,预留的先生住处已经先搬了家具进去,只是没想到杜先生一下请了两位,只得让张氏临时再添置一副chuáng褥之类的用品。
正文 第602章
刘好运家的几个亲房侄子也是要进学堂的,张氏一听是给先生用的东西,恨不得自家倒贴钱置办,忙驾着自家马车奔向镇上南坊。
秦氏得了信从食肆回转,却是不管新先生如何,进门打过招呼,劈手就拉扯着杜先生和杜林仔细查看,生怕他们这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这回出去又带了新伤回来。
杜先生胡子都白了,于男女大防倒是没那么严格,被秦氏当折纸似的翻来看去,嗷嗷叫得胡子乱颤。
就算本来没伤,都能被秦氏折腾出内伤来。赵彩央和梅箐憋笑憋得肩头直抖,见杜林被秦氏扯来扯去满脸通红,这才出言阻止秦氏的“恶行”。一旁冷眼旁观的两位新先生看得一愣一愣的,似乎没想到杜先生也有今天,瞠目结舌的对视一眼,忙垂头掩去抽搐的嘴角。
阿童的前途一半挂在杜先生身上,杜先生又一把年纪,秦氏生怕他老人家还没倾囊相授之前就翘辫子了。
此刻见杜先生jīng神矍铄,全须全尾的回来了,秦氏这才满意的点头收手,拉着杜林嘘寒问暖一番,抬头一看面色古怪的两位新先生,才一拍额头问道,“门口的小车怎么没还回去?我怎么看着还有两个衙役守着?”
杜先生这次出远门,由府尹大人点了位府尹府上礼房的小吏,还有两个衙役一路护送着去的。
府先生老神在在,捋着胡须笑道,“礼房的大人还在外头等着,说是要等看过学堂,看着人安置好了才好回去jiāo差。”
居然就让府衙的人在车里gān等。
秦氏不拿杜先生当外人,闻言瞪了杜先生一眼,抬脚就往外走。
两位新先生一位姓魏,一位姓成,年纪和杜先生不相上下,言行举止间似乎对杜先生极其恭敬。
魏先生和成先生在一旁看着,多少也咂摸过味儿,见赵家真心拿杜先生主仆但自家人看待,心中又是放心又是感叹,他们早年和杜先生是拜在同一师座名下,后来虽也入了仕途,却不似杜先生走得那样高,早十多年前退了下来,回了广州道祖籍做起田舍翁。
杜先生找上门来请他们出山,他们原还奇怪杜先生竟对赵家的事这样热心,却又深杜先生为人脾气,既然杜先生开口,他们无敢不应。处理好家事,略一收拾就跟着杜先生一起来了。
两人本还抱着观望的心理,若是赵家不值得他们逗留出力,他们自有办法推拒,只等着走个过场,卖给府衙和杜先生一个面子也就罢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倔强的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