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君之妾_天行有道【完结+番外】(214)

阅读记录

  傅瑶苦思了一回,吩咐秋竹道:“你去将笃儿抱来。”

  秋竹为难道:“小皇孙已经睡下了。”

  “照我说的做吧。”傅瑶只说。

  这个年纪的小孩正是渴睡的时候,秋竹将他抱来时,笃儿还在揉眼,显然仍未从困乏中清醒。

  傅瑶温然执起他的手,“阿娘吵醒你了?”

  笃儿摇头,“阿娘不会无缘无故叫我。”

  这孩子真是天生的聪明,傅瑶心里既欣慰又感动,她的声调比以往更加柔和,“阿娘要你帮忙做一件事,你敢不敢?”

  笃儿眨了眨眼,表示不解。

  傅瑶凝视着他那与元祯一样澄澈的眸子,轻声道:“明儿我会带你去勤政殿面见诸大臣,无论阿娘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都不要吵闹,安静待在阿娘身边,做得到吗?”

  笃儿再聪慧也只是个孩子,傅瑶尽可能说得清楚明白,原以为这孩子起码得有些疑问,谁知他却干脆的道:“我都听阿娘的。”

  这样纯粹的信任,傅瑶不禁双眼濡湿,紧紧地搂他入怀。

  次日一早,傅瑶穿着一身素衣,脸上连脂粉都不施,就这样牵着笃儿的手出门。谁知在廊下,却不期然的遇见了张德保。

  张德保是元祯身边最衷心的近侍,可是从元祯走后,傅瑶都许久没见过他了,还以为他关起门过他的逍遥日子呢,因此骤然瞧见还有些吃惊。

  张德保巴巴的问道:“太子妃可是去往勤政殿?”

  “你也知道了?”傅瑶的诧异溢于言表。

  “奴才也是听淑妃娘娘宫里的人说的,”张德保眼睛红红,“如今为了改立太子的事,勤政殿的大臣们都吵得不可开交。殿下尸骨未寒,他们就急着争权夺利……”

  傅瑶急忙截断他这不吉利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张德保的眼睛挪到元笃身上,圆脸上异常坚决,“就算殿下不在了,也还有小皇孙呢,怎么轮到他们置喙?”

  这倒是和傅瑶想到一处来了。不过看张德保这副悲壮模样,傅瑶实在为他难过,又不能对他说明实情,只好暂且瞒着。

  她点了点头,“也好,那你就随我一同去吧。”

  到了勤政殿门首,只见杨凡亲自领人在门口守着。

  傅瑶装作看不见他,笔直的就要推门进去,谁知杨凡皮笑肉不笑的上来拦住她,“淑妃娘娘吩咐过,不许闲人擅入。”

  张德保飞奔上前,竖眉喝道:“大胆!不看看这是太子妃殿下?”

  杨凡冷冷的睥睨着他,“太子妃不好好在宫中养胎,跑到这儿来做什么?定是你这奴才撺掇的,回头我就禀告淑妃娘娘,将你这刁奴逐出宫去!”

  傅瑶懒得废话,一脚将他踢开,牵着笃儿的手,昂首阔步的向内走去。

  杨凡连滚带爬的起来,神情羞恼不堪,向那班没用的宫人怒道:“都愣着做什么,还不快拦住她!”

  宫人们蠢蠢欲动,张德保忙跟到傅瑶身后,张开双臂护着她,一面说道:“哪个不知死活的,就只管上前来!别忘了,太子妃的腹中还有太子殿下的骨肉呢,折损了殿下的血脉,你们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傅瑶暗赞他反应机敏,想到拿孩子当挡箭牌——她这一胎怀得正是时候,孕妇有孕妇的特权,任谁也没胆子坏了龙脉。

  傅瑶大摇大摆地往里头走,杨凡在一边恨得咬牙,也只好干看着。

  勤政殿来的大臣不多,但却是其中最位高权重的几位,因此这小型集会便不可等闲视之。

  傅瑶进去之时,众人俱是一脸愕然,还是周淑妃最先笑道:“太子妃怎么过来了?这儿可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来人,送太子妃回宫。”

  说到后一句,她的声调微微抬高,显然觉得不耐烦。

  终于露出本性了么?

  傅瑶冷笑一声,慢慢说道:“听闻淑妃娘娘正同诸位大臣商议改立太子之事,妾身为殿下的嫡妻,自当来做个见证。”

  “不是改立太子,是‘立’太子。”恒亲王纠正道,“太子妃你也知道,殿下他已经……”

  周淑妃悲悯的道:“太子妃受了这样大的刺激,神智怕已经不清楚了,还是快送她回去吧。”

  傅瑶面上无动于衷。

  大将军孟河冷冷说道:“后宫不得干政,朝堂之事,岂由你一介妇人插手?”

  傅瑶轻轻勾起嘴角,“淑妃娘娘不也是妇人么?还是在将军心中,淑妃娘娘格外不同些?”

  “你……”孟河老脸一辣,黝黑的耳根子居然有些泛红。

  周淑妃眉眼中越发显出戾色,平常温柔的模样也不见了。总算她克制的好,傅瑶这话并没对她造成什么打击——横竖只是一个死了丈夫的疯妇而已。

  兆郡王为人狡黠,可是也偏怯懦,出来打圆场道:“众位何必伤了和气,太子妃你有什么话,当面说出来就是了,只是这内廷琐事咱们插不上手,朝政上的事,太子妃你也帮不上忙。”

  他干笑了两声。

  傅瑶反问他,“王爷适才可是在商议立太子之事?”

  这话她明明已经问过,这会子又拿出来说,兆郡王虽觉得奇怪,还是点了点头。

  “众位打算立何人为太子?”

  兆郡王拱手向天,声调顿挫,“如今陛下的骨血之中,只有三皇子尚且存世,自当立三皇子为储君。”

  傅瑶轻轻的笑起来,“王爷这话错了,你还忘了这一位呢!”

  她将笃儿拉到身前,按着他的肩膀道:“他才是陛下的长子嫡孙,论起血脉,比妃妾所出的三皇子更为尊贵,大人说说,不该立他为皇太孙才对么?”

  兆郡王哑然,她这种说法当然没错,可是亘古以来,少有越过子辈直接立孙辈为储的,这算什么?

  好在太子妃不过是一个势单力孤的孀妇,纵然占得道理,她也翻不出天去。

  傅瑶平静的目视在座诸人,“众位大臣以为呢?”

  众人都不做声,周淑妃暗暗松了一口气,正要吩咐送太子妃出去,就见右相赵炎秋出列说道:“老臣以为,太子妃所言有理。”

  赵炎秋与皇后同姓赵,虽然并非一支,但毕竟有些因缘在里头。自打左相高文波离世后,文臣里以赵炎秋为尊,虽然并无实权,到底资历还在。周淑妃拉拢他,也是为了继位之事更名正言顺,不想他会临时倒戈。

  她哪知道赵炎秋也有自己的盘算。赵炎秋素来只与高氏一族有隙,至于投靠赵皇后还是周淑妃,对他而言都无可无不可,只是如今赵皇后新丧,周淑妃又有意拉拢,赵炎秋才姑且顺从她。但据他这些日子冷眼旁观,周淑妃倚重孟河比旁人多上许多,恐怕来日一旦淑妃掌权,大历朝便会兴起武将压倒文臣之风,他这个右相还有何立足之地?

  没想到现在太子妃却跳了出来,太子妃娘家无甚背景,若能扶持她登位,来日还愁不能风光么?正是因为想到这点,赵炎秋才会站出来为她说话。

52书库推荐浏览: 天行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