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窑_唐花花THH【完结】(36)

阅读记录

  他入行尸走肉一般地过了几日,茶饭不思,胡子拉碴,一到晚上就是把自己关在屋子不在出门。

  第四日,莫顿仍是睁着眼睛到了天亮,正想起身,没想到莫少华蹬门进来了。

  “给我起来!”莫少华一脸怒火。

  莫顿从床上起来,急急忙忙地穿衣洗漱。

  “你看看你,都成什么样了!你是要做大事的人,整日惦念着那点儿女私情,在屋子里愁眉苦脸,成何体统?”莫少华开始教训莫顿。

  莫顿不说话,只忙着自己的事情。

  “就这么几天,全村的人都知道了,你整日浑浑噩噩,心不在焉!哪有个将军儿子的样子!”莫少华不依不饶。

  他忍不住了,大声嚷起来:“将军儿子?!什么时候我又变成将军儿子了!我只不过是淮山村村长的儿子,就知道买米买盐,我还知道什么?我做了什么?我怎么了?”

  “啪!”莫少华没有想到莫顿会顶嘴,气得用力拍了下桌子。

  这一拍,把家里的下人都拍来了,下人们没见过村长发这么大脾气,更没见过莫顿涨红了脸和父亲说话,都纷纷过来劝阻。

  莫少华黑着脸回了书房,莫顿则气鼓鼓地在下人们的帮助下穿好了衣服,顺带把几天来没刮的脸刮了个干干净净。

  “你想怎么样?”终究,莫顿还有没忍住,一个人来到了李资谦的家里。

  李郎中一改平时谦和热情的样子,傲慢地说:“怎么?大名鼎鼎地莫大将军不便前来,反而派你这黄毛小子来了?”

  莫顿怒火中烧,握紧了拳头就想揍李资谦。

  李资谦一看他发怒,却更加得意:“莫顿少爷,别生气,万一打坏了我的头脑,记不得涂姑娘暂住的地方可就麻烦了!”

  莫顿的愤怒已经没法用语言来形容了,但是为了涂安真的安全,他还是忍住了,阴沉着脸哑着嗓子问:“你到底想要什么?”

  李资谦看着面前的莫顿,像看着一直发怒的小野兽。李资谦知道不能再激怒莫顿了,要不然他真的出手,自己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回去告诉你爹,让他拿着他手里的衢州布防图来见我!”李资谦开口了。

  “你等着!”莫顿把门一摔,头也不回地走了。

  莫顿刚一进屋,就被在屋子里等候多时的莫少华和长老围了上来,莫少华焦急地问:“怎么样?”

  原来,大家一直认为李资谦挟持涂安真只是个导火索,他肯定另有目的,可是李资谦不开口,村长就无法准确得知他的准确目的,于是只得一大早怒斥莫顿,利用莫顿和涂安真的关系,直接到李资谦那里问个究竟。

  “原来他是要衢州布防图,那这么说高丽一定是跟蒙古人达成了协议,只要李资谦拿回布防图,他一出去便放他回到高丽。”莫少华分析到。

  “这里李郎中到底是什么人?”莫顿忍不住发问。

  “李郎中就是李资谦,是高丽王的儿子,也是将来高丽王位的继承人。当初他来大宋做质子,为了就是寻求大宋对高丽的保护,待他成年后再回到高丽做王,可没想到大宋江山突变,他留在了这个小小的村子里。后来高丽内部又起纷争,高丽王的弟弟在蒙古人的帮助下强占了王位,可这个新的高丽王坐王位不到半年就死了,他膝下并无子嗣,高丽人才想到了要把这个李资谦接回去继承王位。”一个长老说。

  “那他又怎么就和蒙古人扯上了关系?”莫顿又问。

  “恐怕是李资谦主动送上门去的吧。”回到这话的长老一脸鄙夷。

  “这高丽小儿,就是墙头草,风往那边吹,他就往那边倒。”

  “估计李资谦用这布防图为交易,要求蒙古人的庇护。”又有人猜到。

  长老们一通分析,像极了当年在朝堂上的议论,可是大宋从来都是说的头头是道,做起来却一塌糊涂……

  “爹,您打算怎么办?”莫顿问。

  莫少华脸色一变,沉沉地叹了一口气。

  “大人不如直接把这布防图直接给了李资谦,这事就一了百了,当年要不是因为这个布防图,我们也不至于流落到这里荒郊野岭。”

  “我也赞同给李资谦布防图,当年他赵家皇帝承诺半年后就回来解救我们,可这都过去了快五年了,他们赵家在临安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我们却在这里日日提心吊胆!”

  “反了你们!”莫少华愤怒地拍了桌子,“这几年饿着你们了么?让你们空着肚子打仗了么?你们在淮山村吃饱穿暖,不问世事,还想怎样?要是真把布防图给出去了,蒙古人一下子打到临安去,害得国破家亡、江山易主的千古罪名你们来背?”

  “可赵家皇帝这几年来根本对这一带的布防不闻不问,否则大人和我们早就被召集回去了。”长老们也不甘示弱。

  “行了,你们都别说了,我自有主意!”莫少华一挥手,让长老们走了。

  莫顿这才了解了来龙去脉:原来这些淮山村的长老,都是当年莫少华的手下,带着这一带的布防图躲进了深山老林,大宋皇帝承诺会回来找他们重新布防,可没想到换了一个皇帝却完全不再理会这事情。别有用心的高丽人一直觊觎着这张布防图,而抓住涂安真,仅仅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事已至此,莫顿突然明白了涂安真的生死对莫少华和长老们来说,似乎不那么重要了,要营救涂安真,可能只能依靠他自己,他望了望坐在书桌旁的莫少华,若有所思地皱起了眉头。

  作者有话要说:  交代了两个关键人物的身世,还有很多历史知识哦,

  求收藏,求评论,谢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大都,宫城。

  夕阳沉沉,宫人们早已点起了灯火,一派生机勃勃。

  皇帝忽必烈下朝归来,一脸疲惫。察必帮着他换下质孙服,他却念念不忘手中的奏折,那是真金从池州呈上的奏章:“池州自降以来,瘟疫肆虐,死亡无数,幸得我大元军队协助,恶疾已控,现陆续进驻城郭,全盘皆在帷幄矣……”忽必烈看了不禁会心一笑,一旁的察必皇后却担心地说:“也不知真金身体怎样?突然失踪又突然出现,也没回大都好好养养!”说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待察必放好衣服,刚转过身来,忽必烈便安慰似的握着察必的手,自豪地说:“有这样的儿子,乃我社稷之福祉啊!”

  察必对忽必烈笑了笑,并未言语,默默倒了一杯茶,递给忽必烈,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儿子,身边两个最爱的人,日夜为大元操劳,她只得暗自心疼。

  “启禀皇上,财政大臣阿合马求见!”忽必烈正喝着茶,下人来报。

  “什么事?”忽必烈随口问了一句,披了常服边说边往外走,察必不便阻拦,但还是望着忽必烈的背影,皱了皱眉头。

  “启禀皇上,臣有一事禀报。”阿合马见忽必烈从寝宫中出来,连忙跪在地上。

52书库推荐浏览: 唐花花T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