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太妃_何甘蓝【完结+番外】(169)

阅读记录

“是。”骆显点头,上前给太后请安。
“母后如何了?病情可有起色?”
“就是累了,没什么大碍,这不跟她聊了一会儿,精神多了。”太后看了一眼旁边的舒慈。
骆显转头看舒慈,笑着握住她的手,道:“既然如此,那以后便让她多来陪陪母后。”
“自然可以,只是下次太后再不许将臣妾拦在外面了。”舒慈笑道。
骆显挑眉:“拦你,这是为何?”
太后瞪了一眼舒慈,嘴角带笑:“藏不住事儿的东西!不过就是拦了你一次,你还想告状不成?”
“既然是告状,哪有当着您告的道理,自然是回去才好说坏话!”舒慈一边笑着,一边倚在骆显的肩上,娇俏可人。
太后点了点她,无奈:“就你机灵!”
骆显一笑,敏锐的察觉到这两人之间变得融洽的气氛。
出了寿康宫,骆显牵着舒慈的手往外走去,后面的奶娘抱着太子,小步跟在后面。
“朕有时候政务繁忙,忽略了母后,她老人家体恤朕,不爱说这些。但既然你和她聊得来,以后就多来陪陪她,就当是对朕好了。”骆显说。
“对你好?”舒慈挑眉,“我跟太后大概比跟你更默契吧。”
“是吗?”骆显诧异,“朕之前看你和母后的相处,还以为你们俩合不来呢。”
男人有时候就是这么粗线条,在大事上分析得头头是道,在女人的事情上就像是失去了判断力似的。
走上了大道,舒慈甩开他的手,骆显知道她是想避嫌,却不如她的意,上前握住。
“光天化日的拉拉扯扯,你就不怕堕了你的帝王威风?”舒慈挑眉,轻笑着看他。
“朕的威风可不是这样来的。”他勾起嘴角,像是一只高傲优雅的豹子,那忽明忽暗的眼眸就像是野豹的眼睛,带着侵略的目光,让人无处遁形。
舒慈低头,抿唇一笑,也不知道是为何。
“朕想好了,等这次禹儿的百日宴过了,就将立后的事提上议程。”他突然说道。
舒慈停下脚步,扭头看他:“你当真?”
“无非就是一场暴风雨,早迟都会来,有何可怕?”他伸手刮她的鼻尖儿,看她一脸的戒备,忍不住笑了起来,“放心,有朕在前面挡着,他们奈何不了你。”
“是,他们奈何不了我,但那些文官的唾沫星子能喷死我。”舒慈撇嘴。
“你岂是那等怕别人议论的人?”
舒慈白了他一眼,道:“在别人的眼里,我可是高贵优雅、善解人意的贵太妃。岂容那些文人的笔杆子坏了我的名声?”
“哦?”骆显皱眉,疑惑道,“朕以为,你在外人的眼里不一向是张扬跋扈、肆意妄为、恃靓行凶的印象吗?”
舒慈一口气差点儿没提上来:“……”
作者有话要说:  舒慈:禹儿,咱们走!
禹儿:哼,走,不理父皇了!
骆显:朕的私库里,似乎有不少奇珍异宝快要放霉了。
禹儿:母妃母妃!咱们带着一起走吧!
第91章 捉弄
三月二十日, 高丽国的使者终于到了。
以往高丽国的使者来京都会带上许多礼物,以示对南秦的尊重, 也是炫耀自己国力的一部分。这次他们同样带了不少的锦帛玉器, 却是架子大,里面空。使者一行人走过长街, 沿途的老百姓都出来围观, 指指点点。有小孩儿不小心冲出了重围,一下子撞到马车拖着的箱子上, 箱子滚落在地,小孩儿爬起来一溜烟儿地跑了。
“这里面装的什么东西?怎么如此轻啊!”
“是啊, 这小孩不过七八岁的样子, 力气能有多大啊, 这就撞到了?”
“看着车队这么长,不过就是个空架子,切!”
“……”
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 高丽使者面色青紫,恨死那个冲出来的小孩儿了, 只是环视四周,那个矮小的身影早已混入了人流,遍寻不得。
“姐姐!”
“狗子, 干得漂亮!”
“姐姐吩咐我办的事情,我自然是全力以赴啊!”
“看把你得瑟的。”
一阵轮椅的声响传来,“姐姐”顿时机警了起来,掏出钱包塞给狗子:“来, 拿去买糖吃,千万别说出去啊!”
“知道!”狗子忙不迭地点头,听到轮椅的声音越来越近,“公子来了,我先走了啊!”
“快走!”
皇宫里,太后的病总算是好了,舒慈也不用每日奔波于西宫与寿康宫之间了。
骆显还是忙,都好几日没见到人影儿了,舒慈嘴上不说,但心里也是惦记他的。
“娘娘不如给皇上送点儿甜汤去?”紫婵出主意。
“他不喜欢甜的。”舒慈道。
“娘娘,您真笨。”紫婵摇了摇头,“甜汤只是个说头,不过是让您正大光明去看皇上而已啊。”
“你才是笨。”舒慈瞥他,“本宫与他现在是什么关系?贸贸然地去送汤,不是又留给前面那些大臣们参本宫的把柄吗!”
紫婵顿了一下,眼珠子一转:“那……您又扮成宫女好了,反正这个您也是驾轻就熟的。”
舒慈瞪了她一眼:“主子做什么要你来安排?没规没矩。”
“奴婢也不想操这个闲心啊,只是您近日总是无精打采的,只要一听到皇上歇在养心殿不过来了,脸色立马就不好看了。”
舒慈错愕,她摸了摸自己的脸,表现得有这么明显吗?
紫婵给舒慈换了一杯热茶,道:“娘娘,您就去吧,看您这心痒痒的样子,奴婢都替您着急。”
舒慈抬手,一个暴栗就敲到了紫婵的脑门儿上。
“哎哟喂!”紫婵呼痛,整张脸都皱了起来。
这边,主仆俩在斗法,那边骆显忙得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养心殿里的大臣们进进出出,用各种各样的琐事来烦皇上,名头还各不一样。有些是请皇上定夺,有些是请皇上三思,还有侯府家的公子和伯爷家的公子打了个鼻青脸肿,也被他们老子拉来请皇上主持公道。
所谓帝王,说白了,就是这个国家的大管家,零零碎碎的鸡毛蒜皮的,他都要管。
骆显一边听着户部尚书痛陈战争花费巨大,几乎要掏空了国库,一边忍着这老东西影射他太爱征伐了,建议他下次出兵之前最好看看自己家的钱袋子。
户部尚书走了,礼部尚书又来了。
骆显道:“选贤举能是国之大事,今年虽不是科举年,但朕喜获一子,理应普天同庆,故而加开恩科。其一自然是为了选拔人才,几次叛乱,朝廷缺乏人才,朕求贤若渴;其二,便是让士子们记住太子于他们的恩德。”
“皇上英明。”礼部尚书弯腰拱手。天下士子何其多?真正能鲤鱼跃龙门的又何其少。科举三年一次,本就难等,等来一次若发挥失常则又要等上三年。皇上加试恩科,虽有为太子笼络人心之嫌,但也是实实在在地造福了千万士子。
礼部尚书领旨而去,外面等候召见的大臣们总算是散尽了,骆显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

52书库推荐浏览: 何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