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客_水獭大王【完结】(92)

阅读记录

  赵承嗣从鬼门关挣扎过来不过堪堪几日,又多次往来东宫与太子要事,几乎每日都要坐足半俩时辰。她在一旁笔墨伺候,听他们说道容桓刚到北境,就带了小队兵马剿了一群鞑虏,把近年被占的鹘鹘草场给夺了回来。辅国将军上书圣上,圣上高兴之余要户部拨了十万石粮草,而诚王的北衙也从中拨了五万石往北境先行。

  “辅国将军其府兵多为抵御鞑虏的精兵强将,却也因此并不参与朝中势力,诚王本够不上的。然容桓自小军中历练,由辅国将军亲手教导,即便辅国将军儿孙能人者辈出,对容桓这份喜爱可说独份。这次军中挂职,虎狼军小股势力入京,殿下还需从长计议!”

  太子听罢赵承嗣劝谏,沉吟片刻,目光睇向赵灵运,见她低眉顺眼模样,问道:“赵女史有何高见?”

  赵灵运淡淡道:“请殿下恕罪,奴婢并不懂兵用将。”

  丽正殿里大光明,太子坐在上首的赤金缠纹龙宝座上,穿月白绣金云纹常袍,面如冠玉,凛傲清贵。身前一张紫檀木雕刻书案,一边文房四宝,一边奏折奏章,双手平展其上,目光炯然地审视片刻,并不信赵灵运所言。半晌,眯了眯眼,挥手要她退下。

  赵灵运自去偏殿继续打理书卷杂文,一会,赵承嗣过来,叹了口气。“姐姐可知刚刚太子多有不满?您说话太不小心了。”

  赵灵运瞥他一眼,“怕是殿下对楚襄上书我进宫而不愉吧。”

  当初她为换回赵承嗣求进东宫,多的是楚襄力荐与其这许多年谋划,这些时候她在东宫太过乖觉,且太子从未宣她跟前问话,像今日这样倒是头次。

  赵灵运顿了顿,回头问道:“我要你去安排欧阳剑之事,中元节他可有去菩若寺?”

  “去了,”赵承嗣点头,而后皱了皱眉,“四姐与他见过,叫我问您一句,'他可是旧识?'”

  这话说的没头没尾,赵灵运却懂了意思,从袖中取了封信递过,“你去给她罢。”

  赵承嗣暗忖两人所做许是与潘氏有关,遂不再提,问了她近来身子如何,可有头疼复发再咳之症?原是她当日落水,肺症引起发热,太医连夜针治才算稳住。而那脑袋后面的血块,直至今日也未曾消去,常有头痛难耐。

  “伤筋动骨还需一百天,我这越来越好,你无需挂念。到是你,记得常用养身丸,暖玉也不可离身,等大好了再来东宫议事也不迟。”

  “姐姐且放心,承嗣省的。”

  赵灵运点头,“今升你做户部主事,想是圣上对你多有恩眷看重,我便不留你,自去吧。”

  赵承嗣躬身一揖,门外马公公早已候了,等人出来,抬了顶小轿,送出去了。

  ———

  北境多为苦寒寸草不生之地,不同于虎狼军营的艰苦卓绝,这十里外的铘城的将军府,正是雕梁画栋,雍容贵气。

  容桓穿一身玄色常袍,隐隐可见偾张的筋肉下溶于肃杀冷硬。他站在一处檐房下,手里展开张纸笺,正凝神细看,眉宇轻皱。

  贤妃虽只生了个公主,却因是圣上老来得女,晋封为四妃之首的贵妃,平江侯因此又累身加爵,其势力隐隐有盖压皇后母家的势头。圣上虽未封赏诚王,却允他“慰藉贵妃”的上书而搬回宫中,这也是独有的偏爱了。也是趁此机会,贵妃向圣上提了韩黛玥与他的婚事,圣上虽略有犹豫却未再说不可行。

  反观太子那边,只把赵承嗣拨到户部任主事,对赵灵运却连提一下也不曾。

  容桓放下信,抖了抖胳膊,落在了肩头的信鸽便翩然飞去。

  无用过来禀告:“世子,老将军请您过去。”

  辅国将军不上阵杀敌时,喜欢坐在躺椅里钓鱼。这花甲年纪的老头,穿一身寻常家常袍子,脸上罩着一本兵书,空余一缕花白胡子风中摇曳,手则持一柄钓竿,半天也不见动态。

  容桓到了自顾拿起另一杆钓竿,再从小巧的竹篓子里拿了个饵拴上,甩动间手臂肌肉拉伸,动作潇洒舒展。

  他耐得住,一动不动,等愿者上钩。就见风吹过,池水粼粼,扣在老将军脸上的书掉了下来。容桓扬眉一笑,一抖手,一尾鱼甩着尾巴拍打作响,眼看着拎到鱼篓里,又听啪一声,水花溅起,落回水里。

  “好小子,竟有胆子戏弄起老夫来了。”

  这声音老态龙钟,嗡嗡低沉。容桓转过头去,神色讶然,“外公醒了?”

  “哼!”

  容桓斟了杯茶过去赔罪,老将军点了点头,“你这茶不错。”

  “庐州六安茶。”

  老将军又嘬了口,面色和蔼带笑,话语间却不尽然,“你来了也有月余,可有想好对策?”

  容桓把玩着钓竿,目光盯着池水微波,似乎是想到了些什么,神色间几分诡谲残佞。“却是要回去了,今日过来也是来和您告个别。”

  “几时出发?”

  “明儿一早。”

  老将军捡起兵书,随意翻了两下,“你同你父亲不一样,我本意也是要你留在军中,可你兄长又不是个当家的样子,如今这个时候你肯来就还是拎得清的。这次回去,那些将士便不再是我虎狼军中人,你如何做都是你自己的思量。”

  “却是我与诚王换取信任,暗助楚煊,牵扯住楚襄,”容桓正了脸色,手指划在桌上点了点,“一将功成万骨枯,无论是谁登基,都不会留得好命。”

  诚王为人阴险,太子城府颇深,世家权贵间动一发而牵全身,并不容于皇帝眼皮底下。改朝换代之际,即是权贵更迭之际,现在留着他们,不过还可再烈火烹油,锦上添花一番。太子先前的风光,随着贵妃诞下公主不过笑话一场,诚王又可再与太子角力。

  “你上次说的那个顺安县主的孙女,可还是在宫中?”老将军忽而提到赵灵运,却让容桓一怔。

  “何以提起她?”

  老将军眯了眯眼,“那林庚望是个直言劝谏之人,圣上从前也得意他几分,他却与顺安县主府结亲,因而辞官回乡。”

  “太子独独看中赵灵运,我原是猜测县主府有什么东西,”容桓顿了顿,说道:“今除东宫十率,镇远将军府兵,可与之相抗衡的诚王兵马……县主府有兵符?”

  顺安县主在世时,与驸马谨小慎微,赵定更是寄情山水,时为上京的纨绔子弟。而那林庚望,虽不过五品舍人,再不过几年即可入阁拜相。他却把女儿嫁进县主府后,再不踏足上京,何以舍弃大好前程?必是知道了不该知道的。

  便听老将军缓缓道来:“当年的十王爷有先帝一道特赐虎符,是以圣上在手足相残时可保他一命。不过十王爷素来扮猪吃虎,这虎符就一直没用,传到了顺安县主那,又传给了赵定。”

  容桓听罢,那硬挺俊朗的脸上立时凛冽了起来,他皱紧眉心,显然没料到真相缘由是这样。“外公又是如何知晓此事的?怕是如此辛秘之事,上京也没多少人清楚才是。”

52书库推荐浏览: 水獭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