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淡墨_竹里居士【完结】(3)

阅读记录

  一家四口安静的用完早膳,墨池帮母亲收拾了碗筷,就随着父亲去了诊堂。

  墨池的父亲墨若璧是宜阳县很有名气的大夫,父亲母亲在她出生前搬来的宜阳县,到今年墨池十二岁,一家人已完全适应了这个距离长安三百多里的南部小县的生活。

  如今陈玄帝登基已三年,他与简朴仁孝的先皇完全不同,三年来骄奢淫逸、残暴荒诞,老百姓的日子已是一天比一天艰难。

  但墨池知道,往后会一年比一年更艰难,直至多地民不聊生。数年内各地异军突起,六年后,陈玄帝会被造反的义军杀死在他建康新建的行宫里。

  而后新朝取代大陈朝,并开创繁华盛世。

  两年前她开始做那个梦,梦里烽烟战火,遍地苍痍。

  只是梦境而已,她本来并不在意,但直到从父亲书架上的一个小本儿里看到了那些文字。

  文字记录的是大陈朝与下一个朝代的更迭。

  陈玄帝荒淫残暴,各地反军烽烟四起、战火连连。在后来的数年里大陈朝饿殍满地,赤地千里,数个地区的老百姓为求活命竟易子而食。只有南方的某些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小。

  因为未来的皇帝就是从南方一路打来了北方,而后建立了新朝。

  当时她吓了一大跳,把小本儿拿给父亲母亲看,他们却什么也看不到。她又拿给墨溪、大童,甚至其他的街坊邻居看,但他们看到的小本儿就是一页页白纸,上面没有任何文字。

  小本儿里明明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那黑色的字到现在还散着淡淡的竹墨香。可是,在他们看来,那只是一个书院里的孩子用来练字的普通小本子而已。

  自己的梦境竟预示着墨家的未来。

  梦境中的宜阳县饿殍遍地,每天都有人饿死,军队的注入让老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

  梦境中一直未出现的父亲、饿死的弟弟、遭受凌辱的母亲,他们都是自己要保护的家人。只有在战乱开始前离开宜阳,去江南,才能躲开梦境中既定的命运。

  但是,怎样才能说服父亲?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墨池两年。

  当时她告诉父亲母亲小本儿里的内容和自己的梦境,却吓得母亲以为她中了邪,父亲听了她的话呆愣了半响,看她的眼神复杂深沉,之后便一再警告她不得乱议政事、胡思乱想,再后来她的言语差点儿为全家招来了大祸。

  从此后她犹如醍醐灌顶,闭了嘴再不谈此事,只暗自寻找契机去说动父亲能将全家搬去江南。

  现在是建安三年,距离小本儿里提到的动荡始因‘铭泰之乱’还有两年。

  她还有两年的时间。

  注1 : 陕西秦岭以南某些地方对母亲称之为‘娘娘’。

  注2:陕西秦岭以南某些地方对父亲称之为‘伯伯’。

  ☆、第二章 墨家有女

  墨若璧医术精湛,本想让墨溪子承父业,但墨溪不喜读书,性格又跳脱淘气,反而墨池从三岁起就是他的小跟班,性格又沉静稳重,女儿尤其有一点异于常人,那就是嗅觉灵敏异常,大童抓药靠识别,墨池却在七岁时就能够做到只依靠嗅觉便准确的辨别药材。而且她记忆力也极佳,看过的书往往很容易便能记下来,而后触类旁通。

  学医的人接触药物千千万万,有了灵敏的嗅觉和超强的记忆力,墨池的先决条件就比别人好。

  大陈朝民风开放,对女子的约束相对较少。墨若璧惜才,又不是刻板保守之人。因此就想让女儿传承衣钵。

  怎奈墨池却借口学医要整日面对那些死气沉沉之人,又要忍受污浊恶臭,因此一直不愿学,只是对药理还有些兴趣,偶尔会主动帮大童抓药捡药。

  直到两年前,女儿病了一场,说了些惊世骇俗的话,整个人也好像悟道的人突然开悟一般,变得懂事体贴,性格也越来越宽厚豁达。说话处事也越来越不像个小孩子,竟主动要求跟着他学医,说女子需有一技之长,今后才能庇护家人。

  当晚墨若璧整夜未眠,反反复复看着那惹事的小本儿,又仔细的回想了女儿的话,天亮后便答应了墨池的要求。

  这两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带着墨池一起坐诊,倾力将自己一身医技传授给女儿。

  墨若璧带着墨池到了诊堂,一大早便已有数位病患在等候,父亲诊脉,墨池负责记录医案,再将医方交给大童抓药,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

  看完上午最后一位病患,墨若璧正准备挂出中午停诊的牌子,一个灰衣小厮闯了进来,对着墨若璧飞快的鞠了一躬,急急的说道:“墨大夫,请您快去看看我家四公子,他突然晕倒了。”

  墨若璧认得这是元县令家的小厮,县令的小儿子元誉自小身子骨弱,元夫人带着这位四公子来看过几次诊。

  元誉身体只是普通的虚寒之症,不算康健却也并无大碍,怎么会晕倒?

  墨若璧一把抓起案桌上的‘九针’(中医针灸器具),对着小厮说道:“小池去拿药箱,你速速将你家公子的症状说来,边走边说”。

  “伯伯,女儿与您同去。”墨池背起药箱,小小的身子背着大大的药箱,显得有点儿滑稽。

  因觉得女儿还小,墨若璧从未带墨池出过诊。此时他迅速的斟酌了一下,觉得女儿始终要继承他的衣钵,出诊也是迟早的事。便点头答应了墨池的请求。小厮很有眼色的接过药箱,一行三人快步朝着县令府走去。

  所幸县令府就在紫府大街,距离墨池家所在的闽家路只几个路口,三人疾步快行,不到一刻钟就到了县令府后院。

  元誉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满头冷汗,已是半昏迷状态。元县令心急火燎的满屋乱走,元夫人坐在床前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几个子女妾侍和伺候的婆子在旁边七嘴八舌的安慰着元夫人。

  墨池和父亲进来时看到的就是满屋子乱哄哄的场景。

  元县令看见墨若璧,慌忙迎了上来,声音颤抖着抓住他的胳膊道:

  “墨大夫,你快些看看,我儿食完午膳后就突然昏厥,如今怎么也叫不醒!你快看看!”

  墨若璧安抚性的回应了一句,又将众人全部遣散了出去,只留元县令夫妇留在房内询问元誉发病时的症状。

  加上一路上小厮的叙述,他基本已心中了然。

  墨池看着父亲拿出九针,在膻中、合谷、璇玑、关门几个穴位逐一撵揉,不多时,躺在床上的少年头上虚汗少了很多,苍白的脸色也和缓了少许。

  墨池见父亲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急忙掏出怀里的丝绢,心疼的为父亲擦拭。

  待墨若璧收了针便示意元县令夫妇一起去了外间,他皱眉道:“元小公子体质本就虚寒,不适宜进补过于猛力的补品,否则身体虚不受补,反而容易造成气血逆行。且大补之物又与阴寒食物搭配,小公子本就胃寒,阴寒之物又导致胃部痉挛,所以才会昏厥。我已施了金针,一个时辰内小公子会醒过来。”

  元夫人抬手用丝绢擦了眼角的泪,道:“都怪我,我娘家送来了两只百年人参,便让厨房和老鸭一起炖了给誉儿补一补,不成想反而害了我儿。”

52书库推荐浏览: 竹里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