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外的井水,又没说是哪个方向,怎么找?”
“从这文字上推敲,我认为有八成几率在曹延禄来这寺庙的途中。他若不熟知那一口井,主动提水,纵然同样信仰虔诚,那回鹘僧肯定也不敢对敌军主帅提出‘请去哪里为我们打水’这样的要求。”
沈芳年沉吟片刻,依然不能下决心,犹犹豫豫地问:“若是你认为错了,我们没有在向北的五里外找到水源呢?”
谢昉一笑,“很简单,我们可以回来。”
沈芳年还有最后一个疑虑,困扰许久,这才问出:“可是我要嫁的是顺平少将军,若向曹氏求援……”
“命都要没了,沈姑娘何必再在意这些?”谢昉道,“放心,曹、王两家虽然因为如今局势而互相牵制,但却也同为西北望族,都是世交,曹将军为人耿直,自然不会让王氏为难于你。”
沈芳年被他说服,于是点了点头,道:“好吧,那么我们应该收拾些什么带走呢?”
“把马车卸下来,只带最有用的东西吧,马已经是疲惫不堪了,不必增加无畏的重量了。”谢昉道。
她低头合计着,剩的这点吃的其实都装不满半个食盒了,马车上的嫁妆内的金玉之器只能通通留在这里了。除了婚被可以用来御寒,马车上还有一样物品,虽然无用,她却是一定要带上的。
马车留在这里,谢昉用烧过的枯木在洞窟门口刻下他们离去的方向和日期,希望若有人来到这里,能够知道他们的去处。
“其实这些竹简,可以带走一些,留着夜间生火。”谢昉捡起方才他们看的那片竹简,这片是肯定要留着的。
沈芳年却道:“那怎么成呢?这些都是珍贵的古物,烧毁了多可惜?”
“那……从马车上拆一些窗棱带走。”谢昉不得不妥协。
在饥饿中休养了几日,谢昉的伤口说到底也只是皮肉伤,恢复的差不多了。沈芳年连日奔波,原本的发髻早就散乱不堪,此时懒得打理,草草梳通便用一条发带将长发系于脑后。他们二人一人取了一块剩下的白布条掩住了口鼻,准备启程。
“沈姑娘,你会骑马不?”谢昉忽然想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沈芳年也意识到问题,她一个京城中的大家闺秀,怎么可能会骑马呢?
谢昉见她不语,便默默地将全部要带走的东西放到了其中一匹马背上,自己跨上另一匹马,将手伸向她。
沈芳年心中开始天人交战,若以世俗之礼论之,她与这阉贼早就不算清白,现在还要共乘一骑,若是让她父亲在天之灵知晓,定会气得再死一回。可是现在确实是生死关头,也不必纠结于礼数了。她把心一横,握过了他的手,脚踏马鞍,坐到了他的身前。
突然的高度增长和那马不安分的步伐都让她感到紧张不安,生怕自己掉下去。不过这都没有谢昉怀抱的温度让她更加害怕,她告诉自己,这是在沙漠绝境中,待到寻得救援,绝对不能对这温度有一丝贪恋。
“谢大人,我还有一件事……”她轻声道,“等到我们找到了沙州城,那么……”
谢昉仿佛知道她在想什么,直接道:“沈姑娘与我的这段经历,自然不必由他人知晓。”
☆、第八日:水源
“沈姑娘是京城人,为何会对西域古国的旧时故事如此了解?”
沈芳年摇了摇头,解释道:“其实我家祖籍在南直隶,并不是北京人。从前在南京也有宅子有地的,后来先父和叔叔都调到京城做官,姑母嫁到大同府,老太君殁了之后南京也没有人口了,便将祖产都卖了。一年间偶尔姑母从大同府到京城看望我们,便会给我们讲很过西北边陲的故事。”
“原来如此。”
他们才从废弃的回鹘寺庙出发不久,还没有见到水源的影子,但是越向北方走,地面渐渐不再是一片荒芜,偶尔出现一些低矮的沙漠植物,让人略微宽慰。沈芳年坐在马前,仍然颇感不自在,觉得还是说些什么好,“我说,谢大人,看起来在这沙漠之中,你我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谢大人的问题,我都如实解答,大人不妨也回答我一个问题如何?”
谢昉倒是无所谓的模样,“我问沈姑娘一个问题,沈姑娘问我一个,很公平。”
沈芳年试探问道:“这几日谢大人你在荒漠中,这九死一生的境地中,你最挂念的人是谁?”
她在京城便素闻谢崇礼的义子,当年在京城跟着谢崇礼在东厂摸爬滚打,后来又在昭狱暗无天日的死牢里将九十九中酷刑摸个门清,成为了阉党中最锐利的爪牙。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已经为了前程摒弃了为人的欲求和情感,成为谢崇礼手下最不通人情的机器。所以她万分好奇的问出了这个问题,只等他的回答。
谢昉愣了愣,才道:“……那应该是舍妹吧。”
舍妹?谢昉还有个妹妹?沈芳年吃惊之余,这才想到,似乎谢崇礼确实还有一个义女,“谢芫姬是你亲妹妹?”
“不然呢?”谢昉闷声问道。
“我,我一直以为你们两个是谢掌印分别收养的。”沈芳年低声道,“谢姑娘这么安静的女孩子,怎么会是你妹妹呢?”
“我和小芫家乡在颍州。十二岁那年,颍州闹洪灾,哀鸿遍野。爹娘都不在了,小芫生了重病又挨着饿。就在那个时候,义父刚刚擢了司礼监掌印,仪仗赫赫扬扬的回乡,我第一次见到乡绅三公对一个人点头哈腰,那人竟然还是个太监。义父说想在族里带走个男孩做义子,那时族里已经死的不剩几个健康孩子了,于是我才能带着妹妹来京城治病,直到现在。”谢昉淡淡说着这段往事,仿佛曾经的绝处逢生,大喜大悲的情绪,都不是他的。
沈芳年从来以为他和那些老大不小恬不知耻认阉贼作父的朝中官员没什么不同,现在才知道他是这样成为谢崇礼义子的。
见她低头不语,谢昉笑道:“沈姑娘不必同情,今日我与舍妹在京城所享,也已经是常人积世不能享之富贵。”
沈芳年却道:“当初被带到京城可以说是幸运,可这些年来若不是谢大人辛苦为谢掌印卖命,也不大可能会有今日之底气吧。”
谢昉道:“世人皆憎恶阉党,朝政上的事千丝万缕,说不上对错,但是其实在对待我和妹妹上,义父还算是很尽心的。沈姑娘见过我妹妹么?”
沈芳年见过,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文文静静的不爱说话,待在一群叽叽喳喳嘲笑她的贵女中间,颇为突兀,也不会吵架,也不知道躲避。她当然不敢把这段告诉谢昉,只能随口道:“可能是从前一起翻过花绳吧。”
谢昉忽然问道:“沈姑娘呢?此时你最挂念谁?”
“我?”沈芳年脑中居然一片空白,苦笑,自己的双亲已不在,京城的叔叔婶娘不管,远在大同府的姑母又顾不上,他们都没法挂念自己,自己又该挂念谁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水星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