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凤乱江山_琼南北枝【完结】(219)

阅读记录

  想到这里,他深深一叹,打算转身离开。或许未来几天自己都会成为整个咸阳城的笑话,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讥笑吧。

  正在此时,一行卫兵突然从外面推开众人闯了进来。把周围旁观的百姓们吓了一跳,立刻纷纷后退惊疑不定的看着场子中央。

  那身披盔甲的士兵来到场子里面,盯着站在最里边儿的汉子大喝道:“是哪位把木梁扛到了这里?”

  百姓们齐齐伸手指着那汉子:“是他!”

  汉子急忙跪在地上:“官爷,小人并不知道……”

  不等他说完,那身披盔甲的士兵一下子把他扶起来,赞赏的拍拍肩膀道:“你做的很好,要的就是你这样完全信任官府的人,今后但凡是像你这样完全信任官府的百姓,绝对都会获得巨大的利益。来人呀,把五十两黄金拿来!”

  当即有士兵将盛着五十两黄金的口袋拿过来,送到了那汉子的手中。

  周围立刻爆发出惊人的议论声,无数人都被官府如此信守承诺的行为所震惊,更是追悔莫及的想要拍自己两巴掌。

  五十两黄金呀,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笔数目,倘若自己把那木梁扛过来,这五十两就是自己的呀。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黄金,足够一家人安然享受多年安逸生活。

  想到这里不禁羡慕嫉妒的看向了那男子,这时候谁也不再嘲笑他,反而无比羡慕他的果敢。

  看到引起了众人巨大的反应,那身披盔甲的士兵暗自点头,商鞅先生的计策果然是对的,只要能够立下信任,老百姓自然觉得自己有好处,没有人会不相信政官府。

  当即大喝道:“各位百姓听好,因为完全信任官府,此人便有五十两黄金的赠与,从今天开始也就得到官府的庇护,谁都不得去强抢他手中的黄金,否则官府必将为他出头。还有,今后官府还将出台一些类似今日的政策,只要大家完全信任,一定会获得巨大的好处。”

  说罢对着男子点点头,一行士兵有大跨步的离开了集市。

  如此一来,那男子成为了第一个幸运儿。也引发了整个咸阳城的巨大动荡,不至于爆发了山呼海啸般的震撼。每个人心中都对官府信守承诺的形象感到无比深刻,甚至由这一件事都产生了期待,不知道接下来官府还有什么样的新手段。这时候他们的心理已经不再是怀疑和嘲讽,而是满腹期待了。

  赢匡个千问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同时对望了一眼,皆感到无比振奋。千问微笑道:“以小见大,以利益刺激百姓的积极性和动力,这商鞅有点脑子。我想夫君你不需要再考验了,赶紧做出点行动,刺激一下商鞅的动力吧。”

  赢匡挑了挑眉毛:“你的意思是?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千问摇摇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种有个性的人才你必须想尽办法笼络他,而且要拿出十足信任他的姿态来。夫君,你现在是一国之主,不要再拿当初的领兵大将思维来看待人,要适当的释放权力,让别人努力的为你工作。”

  赢匡笑着点头,开心的走上去摸了摸千问的脑袋:“那就按夫人所说的,我立刻手书。看来昨天晚上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夫人今天对我格外夸赞呢。”

  千问被他哄得俏脸一红,白了他一眼,主动走到案前研墨。赢匡走过来大笔刷刷刷写了一道诏令,完毕后盖上自己的大印。喊了下人给商鞅送过去了。

  商鞅重赏了那汉子之后,一直派人去观察咸阳城各处百姓的反应,听闻大家都很兴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样的结果还是让他比较满意的,只要百姓相信了,以后做什么事情都不再是阻碍。

  这时候有赢匡的下人骑着快马找到了他,微笑着将秦王的诏令送给商鞅。

  商鞅看过之后立刻激动的热泪盈眶,竟主动跪在了地上,朝着赢匡所在的方向深深一礼:“秦王大人竟如此信任重用商鞅,仅凭半日一件小事就彻底信任了我,商鞅肝脑涂地,绝不负秦王大人的信任!”

  第四卷:凤还枝·啼笑佳缘 第二百五十五章 变法开始

  第二日一早早朝,赢匡将文武百官集合起来,宣布了要实行变法的决定。

  而且直接在朝廷上宣布,任命商鞅为太宰,全权负责变法的事情。这期间将会有秦王本人完全支持。

  说完这个决定之后,赢匡满脸郑重的看着文武大臣,他知道接下来面对的压力会很大,也带着充足的心理准备去面对这一切。

  果不其然,刚刚宣布了要变法,朝中的大臣就立刻沸反盈天,大声议论起来。不出片刻,两位肱骨之臣就几乎在同一时间走了出来,朝着赢匡深深行了一礼,大声道:“秦王,祖宗之礼不可废啊!”

  赢匡抬眼一看,走出来的正是甘龙和杜挚两位大臣。二人全都是秦国的贵族,而且世袭已久,应该是个国家中既得利益者最根深蒂固的代表。

  甘龙沉痛道:“秦王,古语说得好,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这是千百年来都不变的道理呀。”

  杜挚也立刻应和道:“没错,我大秦使用此法已经数百年,整个国家和平安定欣欣向荣,有什么必要变来变去?”

  赢匡皱起眉头,从旁边下人手里面拿了一份调查的卷宗过来。道:“实不相瞒,我之前对变法仪式也是心存疑虑,可是如今形势大改,各国的井田制纷纷废除,土地可归个人所有,带来的是赋税方面的改革与变化。我等倘若置变化于不顾,是不是也有些太过于滞后了?要知道齐楚燕韩赵魏等六个国家都已经开始了变革,难道我们就要固步自封?”

  甘龙冷笑道:“我也知道各个国家有过变法,可是大王你有所不知,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都引起了国内的巨大争议,甚至因此产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情,导致国情动。乱,百姓惶惶不可安定。您觉得这样真的好吗?”

  赢匡皱起眉头,将目光看向了站在一旁面无表情的商鞅,忍不住道:“太宰商鞅,你不打算跟两位分析一下嘛?”

  商鞅站出来,先对赢匡深施一礼,随后傲然的看向了两位股肱之臣,笑道:“前世不同教,为什么去效仿上古之法?帝王没有一个是一样的,任期内法令政策也各不相同,你循的理是哪个理?治理国家也不是只有一个办法,哪个办法对治理国家有利,我们就选择哪一种。汤、武这两位都不是效古的大王,不循古而兴;殷夏之所以会覆灭,就是因为固守前世的东西而不做任何变化。照这样看来,两位大人的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我们看的是什么时代适合什么样的治国之策,循礼虽不说是坏事,但一成不变却是不对的。”

  听到这话,赢匡顿时高声叫好,笑着说道:“商鞅的话正好代表了我的心中所想,变法之事势在必行,你们就不需要阻拦了。”

  甘龙与杜挚叹息一口气,皆有些不情不愿的走了回去。但是如今大权都掌握在赢匡手中,他们反对也是没有效果。

52书库推荐浏览: 琼南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