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巡抚不知何时回了府,让人叫来苏婷,看她的仪态表情,似乎就已经知道了所有人的事情,便没有多言,倒是又做了一回慈父,让她好生养着,却没问过她是怎么伤的,他关心的,只是苏婷在此行过程中,李鸿渊与靖婉的所有言行。
苏婷也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诉他,虽然不算是一字不差,但大致上没什么误差,也没有带入个人的强烈情绪。
苏巡抚听完,面上看不出任何的异样,将苏婷给打发了,然后坐在远处,一边喝茶,一边静静的思考。最后的重点竟是:晋亲王妃!
骆沛松留了饭,不管李鸿渊愿不愿意,只要靖婉点头就可以了,反正骆沛松算是看出来了,在这种小事情上,完全不用询问某人的意见,靖婉说“是”,他就不会出言反对,简直就是“妇唱夫随”。
身为女方的长辈,再没有比这更值得高兴的事情了,毕竟,骆沛松对活阎王的“忌惮”可没自家兄长那么深,有话说话,训了就训了,最多不过过两天就拍拍屁股走人,完全不用担心他会被穿小鞋什么的。不过,骆沛松发现,自己还是小瞧了活阎王的度量,在婉丫头的事情上,那心眼或许是比针尖还小,但其他的,完全不像是他打听到的那般睚眦必报,当真是指着他的鼻子骂一顿,他也能面不改色,他知道,这其中不是没有婉丫头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也更加可以看出,这个人,越发的深不可测,无权无势?一无是处?说不得这夺嫡之争,这才是最大的变数。
骆沛松游离在京城之外,但不代表他对骆家之事就全然漠不关心,相反,骆家有他最在意的人,是他的根,他很清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在外逍遥,不是没有他兄长的关系,他相信,如果骆家出了什么事,就算他没有被牵连,他日后行走在外,也必然会遭到排挤,说不得为了斩草除根,他死在哪个犄角旮旯都可能。
思及此,骆沛松觉得,自己或许该回京,有必要找兄长好好的聊聊。
骆沛松的膳食,跟其他博士一样,都是开明书院的人统一配送,而得知有王爷王妃在,自然得加菜,不过,就算是加,也不像开明府的官员那样,用尽了百般的心思,这菜品的数量上也是远远不相及的。
对于开明府的官员们那样的贬损,在这时,他的胃口倒显得不错。
因为靖婉在,又没让江万里避开,再次采用一案一席,再加了于仲擎跟史大人。
在对李鸿渊的感官改变之后,骆沛松也不再刻意的横挑鼻子竖挑眼,心平气和的与李鸿渊说话。
李鸿渊的话依旧不算多,但是,不管说什么,他都能接得上话,而且,每每却能说道点子上,甚至一针见血。便是谈书论学,也绝对不在话下,除了靖婉,大概就没有不吃惊的。江万里虽然为人内敛不张扬,但是,他自持,年轻一辈中,在才学上,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人应该不多,遇到了倒也不奇怪,只是当这个人是一位皇子,一位年轻的亲王,那可就实在太意外了。
皇子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从来不会有人将他们往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方面培养。
如果在才学上勉强齐平的话,晋亲王对凡事的理解,就是他远远不及的,他似乎站在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带着“指点江山”似的气度,别说是他受益,包括骆沛松竟然都从中得到了感悟。
想想也是,李鸿渊经历了前世今生,就算他经历的全部岁月还是比骆沛松差一大截,他阅历过人生的悲苦,尝尽了心酸,经历了国家的动弹,看尽了战场的悲壮,也使得一个国家从风雨飘摇到繁荣昌盛,最后更是体味了死亡,这些方方面面,有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自然是看的宽,见得广,理解得深刻。
而骆沛松,就算是大儒,但对人生的体悟,到底还是狭窄了许多,更别说他基本没沾染过的主宰江山沉浮的大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江万里实实在在的对李鸿渊行了大礼,因为李鸿渊的话,甚至填补了他的不足。
说起来,这里面未尝没有李鸿渊故意的成分在里面,毕竟,他也清楚在最初时,江万里的欠缺之处,现在就给他填补填补,缩短他仕途上的弯路,以便日后更好更快的为他卖命才是。下面的人办事得力,他这个老大才会更轻松不是,当甩手掌柜才能当得潇洒,没有后顾之忧。
而骆沛松对李鸿渊负一百的好感,嗖嗖嗖的直接快要飙升到正一百,各种不顺眼,变成了各种顺眼。
靖婉眼珠转了转,心里轻叹一声,该说果然还是那个活阎王吗?一旦想要讨好一个人,就没有不被他轻易拿下的,虽然,现在的情况,远远没到讨好的程度,顶多算是顺手的刷了一下好感度,只是这效果杠杠的,实在是太好。
而整个过程中,唯一保持沉默的就只有于仲擎一个人,他毕竟是武将出生,虽然照样读书,比起这些人还是差了太多太多,当然,他不懂的,也仅仅是一些书本上的东西,时事正事,他懂的,大概仅次于李鸿渊,毕竟,日日守在乐成帝身边,什么事儿都听了一耳朵,只要不是太蠢,时间长了,不懂的,都该懂了。
可是,他对李鸿渊依旧是实打实的震惊,见识了他的狠辣与手腕,再见识了他的睿智与远见,对于乐成帝放弃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实在觉得他是暴殄天物,同时也更加的好奇,圣上这么做的原因。
第285章:差别待遇
将这些人被李鸿渊实打实的折服了,便是靖婉,早就见识过他部分才学能力,这时候也由衷的崇敬,只是,这种崇敬维持不到“三秒”,李鸿渊回头,借着酒杯的掩饰,对靖婉笑得有点“小得意”,似乎在说,看,这么容易就被搞定了。
靖婉忍不住想要扶额,话说,这种“求表扬”的感觉是怎么回事,一定一定是错觉。
以至于,靖婉心里升起的那么点疑惑——有些东西可以学,学得快,可是有些东西,是没办法学的,他从出生之后,据说就没离开过京城,何以有那些远超心智“体验”与“阅历”——被他这么一打岔全给抛到九霄云外。
最后,骆沛松表示,他会在开明府停留一段时间,一直到靖婉他们离开,他才会离开。至于下一个目的地,既然有回京的想法,而原本又没有其他的明确计划,就直接去京城好了。到时候他会留下自己的书信跟名帖。
“如此就再好不过了,祖父祖母都会很高兴的,如果能就此住下的话,大概会更高兴的。”靖婉笑言。
“这也没准了,毕竟现在年纪也不小了,让你祖父祖母担心很多年了,早些年父母尚在时,因为不愿意成婚,一直都是他们帮忙在父母面前周旋,才没有将关系弄得一团糟,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纵容我的任性,再继续这么让他们担心下去,确实是有些过了。在他们眼里,不管我多少岁,大概都是不定性,不靠谱,私以为早些年的确是这样,只是到后来,大概是习惯了,习惯了行走在外,漂泊不定。这印象,也许是时候让他们改变了。”骆沛松多少雨点怅然。
52书库推荐浏览: 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