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王嗜妻如命_昭昭【完结】(878)

阅读记录

  乐成帝擦了嘴,将帕子丢开,“今儿的事情,相比你们是知道了,给你们三日的时间,朕要一个满意的结果。”

  按理,在人死的第一时间,京兆府就该接手的,不过,李鸿渊没让人报案,白家人将尸体弄回去,也没想报案,李鸿渊是查了自己内部的问题,白家是只想着让乐成帝主持公道,太悲痛,也太愤怒,或许是“忘”了。

  乐成帝这里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下面三个人就头疼了,因为没有第一时间接手,中间很多地方怕是要出现断层,比如说,晋亲王庄子上的相关人,那白公子身边伺候的人,这些都相当重要,而现在这些人还有没有命在都是未知数,毕竟,这些人主子要打杀了,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可是,西里边再如何的叫苦不迭,嘴巴上也只能应承。

  事实上,聪明人都知道,这事儿无非两种情况,其一,那就是个巧合,白家的小子倒了血霉,别人没事,就他一命呜呼,其二,就是有人算计晋亲王,无非就是借白家的手对付晋亲王。

  若是前者,白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咬死晋亲王不放,这不是皇上想看到的,若是后者,那么算计晋亲王的又会是谁,其实范围还是有的,说大不是大说小不小,想当然的,肯定不好查,那些相关的人再出现死伤,就更难查,而最后的结果,同样不是皇上乐意看到的。而这两者,后者的可能性远远地大于前者。

  而且即便是后者,但如果查不是个所以然,白家必然还是回咬死晋亲王不撒口。

  更关键的,要让皇上满意,那么什么才是皇上满意的。

  说白了,这种事就不该放到明面上来查,到底如何,皇上自己定性。

  京兆尹跟刑部尚书,或许还有所顾虑,有些程序不敢走,大理寺卿第五太卿,面对案子的时候,那就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该怎么查就怎么查。

  因为情况特殊,白公子的丧事还没有办,白家连白幡都还没有挂出来,自是不会有人上门吊唁,如此,肯定也还没有入殓,只是被收拾妥当,换上了体面的衣服,外表看上去,倒也没觉得多可怖。

  事实上,跟白公子一起去庄子上的人,的的确确已经被怒不可遏,又找不到发泄途径的白学士夫人给杖杀了,还不准他们的亲友收尸,直接被扔到了乱葬岗草草埋了,本身没什么价值,不过,与他们相关的人事物还是要一一详查。

  好在,属于晋亲王手下的人还没有如何,相反,那想要自尽,反而没死成。

  白公子身上的疑点同样要查,如此,验尸是必须的。

  人死都不得安宁,白家人如何会允许,哭天抢地的就是不允。

  其他人犯难,大理寺卿那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百家人那是恨不得生啃了他,眼神中都淬了毒,第五太卿毫不退缩,“只要本官还在这位置上一天,那就得公事公办,白学士也无需如此看着本官,要真瞧本官不顺眼,大可到皇上那里参一本,如果皇上将本官罢官,自然就没本官的事儿了。”

  在靖婉的印象中,第五太卿那也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儿,喜欢摸胡须,时不时的还扯断一根,同样喜欢花花草草,偶尔也像个老小孩,会跟自己祖父“抢东西”,还会斗嘴,争得面红耳赤,尽管知道他某些方面连乐成帝都相当头疼的“臭脾气”,到底是没真的见过,然而,当真是彰显出来的时候,也不得不叫人叹服。

  白学士被第五太卿气得不行,可是这一本,他当真不能参,毕竟,第五太卿是正常程序的查案,说破了天,他都占理,如果参他一本,那么,白学士就该被人认为是接着与乐成帝的情分生事了,到时候,不仅是白学士要被指摘,便是乐成帝,都可能被大臣们各种念叨,乐成帝到时候要能高兴才奇怪了。

  白学士咬紧了后牙槽,只能被人隔绝在外,眼睁睁的看着仵作在已死的儿子身上捣腾,他的夫人哭嚎撒泼,早就没了形象,诅咒第五太卿不得好死,断子绝孙云云。

  第五太卿冷眼瞧着,板着一张脸,格外的严肃。

  说起来也是第五太卿好修养,如果换一个人,指不定就直接顶回去——真正断子绝孙的可是你白家,这不,独苗苗都没了,莫不是做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才会落得这般下场。——要知道第五太卿可是儿孙满堂,一家和睦,出息的也不少。

  最后倒是白学士的夫人自己给嚎晕了过去。

  不得不说,仵作还是有点能耐的,根据尸体上表现出的一些特征,几乎可以断定,死者生前是吃过某种药物的,而其作用,大概也是置换一类的。

  根据这条线继续往下查,果真查到了死者的一个小厮身上,可是,小厮已经死了,线索也彻底的断了,若不是那小厮是白学士夫人下令杖毙的,都要怀疑是白学士的夫人有莫大的关联,她是在杀人灭口。知道自己的鲁莽,断了重要线索,白学士夫人又晕了一回,只是,在醒来之后,如何都不承认自己的错处,没照顾好她儿子,使得她儿子枉死,这样的下人难道不该死?

  事实上,也如同最初所预料的那样,根本就没查出结果,虽然一切都指向的确是有人谋划这一切,但是,每一条线,不管白家的人,还是李鸿渊庄子上的人,查到某些地方就断了,再也查不下去,就好比是一股线,分了几根出来,然后被齐齐斩断。

  查不出头绪,乐成帝就算再怎么发火,那结果也是一样的。

  白家人虽然理智了一下,认为不该完全迁怒到晋亲王身上,可一想到宝贝疙瘩肉的独苗没了,如何还能理智得了,即便是想要理智,其他人或是哭嚎,或是指指点点,或是幸灾乐祸,总是不停的提醒,冲涮着他们的理智,这人悲愤倒了一定的程度,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寻找一个发泄途径。

  白家的那位前阁老,又见天的往宫里去,明明身体越发的不好了,瞧着像是随时都会死在半路上,还是没有停止他这样的行为。

  乐成帝分外的头疼,这到底曾经助他良多的舅舅,而且设身处地的想想,到底是没办法说出什么重话,可是,要把这事儿完全的算到他儿子头上,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白公子的尸身也不可能就一直那么摆着,总要入土为安。

  于是,白家终于挂出了白幡,做起了法事。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的上门吊唁,尤其是那些嫁出去的姑奶奶的婆家——那些姑奶奶倒是在得知事情的第一时间就回来了,直到几日后的现在,又帮着料理各种事情。

  倒是想要安慰安慰,让他们节哀顺变,然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不是简单一句话就能消除的,看着一家人那凄惨的模样,就让人忍不住唏嘘。

  白家以前没儿子,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没少被人笑话。

  而作为不白学士的夫人,就算是生了四个女儿,也被说成不下蛋的母鸡,被数落,被嫌弃,那种委屈,那种苦滋味,一直到第五次怀孕,生下儿子才结束,事实上,她年纪不小了,丈夫为了生儿子,早就不跟她同房了,那孩子还是她算计得来的,生下来是儿子,她的地位稳稳当当了,曾经的一切“过错”,都跟没发生一样。

52书库推荐浏览: 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