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_郁雨竹【完结+番外】(33)

阅读记录

  刘公公默了默道:“听说林大人还有一幼女,也很可人心。”

  皇帝若有所思,“她姑姑是郡主,她就不好与她姑姑同辈了,那封个县主?这次他们家把外地的别院也全都卖光了,连京城的别院也没留,但总不能以后进京见驾要住在客舍吧,那多寒酸?”

  刘公公就笑,“那陛下给郡主和县主赐一府邸便是,陛下手中好的房子别人可是连看都没资格看的。”

  皇帝心情微好,想了想道:“当年父皇曾给林家赐有一宅,就在鲁王府隔壁,但林智嫌弃它跟鲁王府太近,看着伤心,所以一天都没进去住过,告老还乡后更是直接还给了朕,你说朕把那宅子赐给她如何?”

  不是皇帝给林江找不自在,而是京都里现在空着的各个府邸就那处宅院最好,本来那是预留给他封王后的府邸,所以就安排再他大哥的府邸旁边。

  他父皇当年赐这个府邸给林家也是安抚的意思,林颍倒是接受了,但林智恨死了鲁王和齐王两位皇子,哪怕他们都死了,别说住在他们曾经的府邸旁边,便是连听都不愿意听到他们的称号。

  所以一天也没进去住过,宁愿住在自家的别院里,甚至维护都不愿意派下人去,一直是皇帝留着人在那里打理宅院,下人的花销也全都是皇帝负责的。

  皇帝再度强调了一遍,“那处宅院是真的好,当年里面的布置可是朕亲自规划的……”

  就是没住进去就当了皇帝。

  第24章 感激

  不必等到第二日上朝,当天林江折子的内容就传了出去,举朝皆惊,不知道多少官员喷了茶,摔了碗,据说还有两位老大人一下没站住摔了一跤,现请假回家休养了。

  大家之前已惊了一次,毕竟林江卖掉产业捐献的手笔太大,他们已有了心理准备,却没料到他的手笔这么大,这是把家底都给掏出来了?

  这笔钱太大,皇帝自然慎重,所以在和刘公公说了些悄悄话后就把六部尚书和禁军统领及还在京城探亲的卢真给叫来了。

  虽说现在大梁境内盗匪不多,但也要以防万一,那可是六百二十多万两钱呢,万一被人劫了怎么办?

  至于贪,有具体的数目在这儿,又是运回京城他的手中,皇帝相信还没人有那么大的胆子从他手里抢食。

  所以主要防备的便是外敌。

  这样一来,跟外敌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卢真便入了皇帝的眼,更重要的一点是,卢真和林江是同窗,虽然读书时常争长短,但皇帝看得出他们惺惺相惜,让卢真去交接也容易方便些。

  卢真只带了几个亲卫回京,所以皇帝打算从禁军中给他调一批人,押送六百二十多万两钱,还不知道林江准备的是白银,黄金还是铜板呢。

  所以皇帝决定给他派两千人,不够再从扬州调派一部分守军。

  而户部也要做好交接准备,人不够就从其余五部调配。

  六部尚书都很兴奋,他们已经看到无数的钱冲他们飞来了,心里开始计划着该怎么花这笔钱。

  兵部尚书想,一直发不下去的抚恤金有着落了,将士们今年应该有新衣穿了,嗯,武备也可以换一批。

  工部尚书想,眼下最要紧的是拨钱去疏通汾水,今年太原到晋州一带的雨水多,汾水已经许多年未曾疏通过,之前他还打算上折让皇帝强发劳役,但现在看来不必了。

  有钱干嘛去害民不是?

  户部尚书则想,拖欠的官员俸禄终于可以发下去了。

  吏部官员则想着后年的两科考试可以多增收一些,各地的官员都有些少,有的地方甚至是一人当两人使,之前没钱发俸禄,现在有钱了,多招些人,我们也轻松些。

  礼部尚书想了想,觉得陛下的皇陵还可以修建得更好一些,陪送的东西也能更丰厚一点。

  皇帝不知道底下的六人已经帮他算好钱的去处,还在高兴的叮嘱卢真,让他快马加鞭赶去扬州,也不必急着回来,看林江有何需要帮扶的地方,帮他将事情解决好。

  然后便表示他还有一道旨意给林江,会派两个礼部官员和几个侍卫跟着他一起去。

  皇帝表示自己不急,国库也不急,只要他能在下个月月初回到京城就行。

  这个月已经走到十二,卢真默默地抬头看皇帝。

  就算两千禁军全部配马,他们急行军到扬州也要四天,回程时带那么多钱,快则**天,慢则半个月。这样算下来月初回到京城,那他还能在扬州待几天?

  您急就急,为何嘴上却说不急?

  但卢真垂眸想了想,觉得初一是月初,初十也是月初,他只要在初十之前回来到就不算违背圣意,辜负皇帝了。

  所以卢真愉快的决定他要在扬州待足半个月再启程。

  皇帝把早先写好的圣旨交给礼部尚书,让他派了个年轻正直的礼部官员去扬州,又嘱咐了些话,这才挥手让他们下去。

  而此时,林家又放出了一重磅消息,为了给林江和林家祈福,林清婉决定将林家储存的粮食都捐出去,江南各州都有,凡持下户户籍的人都能到当地林家设立的点里领取一定的粮食。

  而无下户户籍,却又实在家庭贫困的,须得里正和当地两位老者的签字才可以去领取粮食。

  户籍的等级是根据纳税额来定的,纳税越多,家庭的资产便多。

  而下户就是那些只能租赁地主的佃农或只有少许田地的农民。今年江南加增军税,这两户受伤最重,现在夏粮未收,好的还有些米糠吃,不好的,只怕只能吃树叶和树皮了。

  林清婉对这些不了解,但林江却是在江南当了十多年父母官的,对这些再了解不过。

  粮食也是他让捐的。

  因为他加征军税,江南一带的百姓现在对他的感官可不怎么好。这一世好一些,因为他从不少富户那里索捐了一些,平摊到百姓头上的军税少了一点。

  但那也只是一点点而已。

  现在依然有不少家庭在因此而卖儿鬻女。

  林氏对江南贡献很大,如今不少江南百姓家中只怕还供奉着他祖父的长生牌位或画像,而他这十多年来一直在江南为官,尽责清廉,同样赢得不少的声望。

  但这些好只消一次坏就会被全盘否定,如今不知道多少人恨着他呢。

  尤其是那些因为军税而家破之人。

  林江不怪那些人,他也怪不了他们,因为的确是因为征收军税才让他们本可以勉强维系下去的家庭破碎。

  可他又不能不征收这笔军税。

  而今他能做的就是把家里的存粮散出去,让那些因为军税而难过的人好过一点,能保住一条命是一条吧。

  林家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农庄,每年粮食的产量都是很可观的。

  除了自家的粮铺消耗,其余的粮食大多折价供应给国库,还有一些则是入库当地的库房。

  那是救急粮,有过两次,江南遇灾,国库拿不出粮食,便是从林家的库房里先借来赈灾,第二年才归还。

  所以林氏的库房里有不少粮食,每年出陈粮而换入新粮。

52书库推荐浏览: 郁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