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生活_寒小期【完结+番外】(337)

阅读记录

  而乡亲们则明确的分为两派,一派是毫不知情的外村人,纷纷表示羡慕嫉妒,生了这么个儿子,这辈子值了!另一派则是知道真相的本村人,那心里的滋味哟,别提了。有些不怎么淡定的,还拿眼去瞧袁弟来,结果袁弟来没瞧到,倒是看到袁家那小胖子和扁头哥仨并排坐在后头的矮柜上,翘着脚边看电视边哥俩好的瞎聊着。

  一出大戏刚落下帷幕,另一出大戏又悄然登台。

  臭蛋被生活老师带下去休息了,生怕时间一长暴露了什么,而教练则接过了被采访的重任,不等记者发问,就一个重磅消息砸下去:臭蛋明年要去美国比赛。

  吓死乡亲们了!!!!!!!!!

  那可是美国啊!

  这个大家都知道,资本主义国家,庞然大物般的存在。以前资助过老蒋政府,弹药军械都给过的那个传说中的老美啊!要是这样还不知道,那大跃进的时候,总听说过“三年赶英五年超美”的口号吧?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口号还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可起码人家老美有多能耐,大家伙儿心里还是有数的。

  可把乡亲们吓得三魂去了两魂半。

  等好不容易魂魄归了位,乡亲们纷纷拽住赵红英和张秀禾,他们想让臭蛋帮着带点儿美国的东西回来,外国货多稀罕呢,不拘是啥,只要是在外头买的就成。

  张秀禾不知道该怎么去应付热情万分的乡亲们,尤其是好几个人都已经在掏兜了,拿着钱硬要塞过来,吓得她连连后退,说啥都不敢胡乱收钱。

  就在这时,赵红英开了口。

  “臭蛋他不记事,回头收了钱忘了,我是不管的。”

  对哦,这个时候乡亲们才想起来,臭蛋他是个傻子啊,国家级的傻子,要去美国比赛的傻子……

  微妙的感觉在屋里升起,这话要咋说呢,咋感觉自个儿连个傻子都不如呢?到底谁才是傻子呢?

  再一次的,赵红英开口解救了开始怀疑人生的乡亲们:“臭蛋明天上午还有一场比赛,是那啥……男子二百米跑步。到时候你们都要记得过来啊,看完比赛也别急着走,我下午就让老大去买些好吃的,明个儿中午我们老宋家请客摆流水宴!记得要来啊!”

  第098章

  比赛结束也才上午十点多, 乡亲们都意犹未尽的继续看接下来的比赛,赵红英见状, 索性把仨儿子都喊出来。

  “这会儿时间还早, 你们仨赶紧往县里跑一趟,买些大鱼大肉的, 别心疼钱。”赵红英拿出了压箱底的钱, 塞给了宋卫国。

  宋卫国刚想说自个儿也有钱,就被一眼看穿了他想法的赵红英瞪了眼:“让你买你就买, 啰嗦什么?我孙子拿了全国冠军,我这个当奶的还不兴掏钱请客吃饭?赶紧给我走!早去早回!”

  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宋家哥仨就被亲妈轰出了家门。

  赵红英是真不担心, 现在这年月又不比前些年了, 有钱还怕饿肚子?真要是蠢到连买个包子都不会,趁早饿死算了!

  哥仨站在老宋家的红砖楼前面面相觑,正想抬腿往县里去, 就见张秀禾飞快的奔了出来,手里也捏着一卷钱:“强子他爸, 我这儿有钱,咱们家臭蛋出息了,咋能叫妈掏钱呢?拿着, 这都是强子上回塞给我的。”

  宋卫国很是忧伤,他想问问强子,你小子知道给你妈塞钱,咋就没想着点儿他呢?再想想一口一个妈的臭蛋, 他顿时就绝望了。哪怕毛头现在还看不出啥来,他也完全不抱希望了。

  顺手接过了钱,宋卫国问道:“还要买点儿啥?”

  “你自个儿看着办呗,那啥糖块多点儿来,瓜子花生也要,家里的不多了。再有啥小孩子爱吃的零嘴也带些来,明个儿来的孩子铁定不少。你再瞅瞅有啥苹果橘子的,我看城里人都爱吃那个。”

  张秀禾还在低头盘算着,王萍也急吼吼的冲了出来,一看人还在这儿呢,赶紧往外撵:“你们咋还没走?叫妈看到了,又得骂人了。大伟他爸,这个钱你拿着,你舍不得用,大伟上回才给了我五千块,大哥大嫂他们家孩子多,哪像咱们家,丁点儿负担都没。”

  宋卫党还在发懵呢,他媳妇儿已经撵他出去几百米了,边撵还边说:“鸡蛋不用买,一路上过来还不得蹭了,再说家里还有些,回头乡亲们来吃喝也会随礼的。多买肉啊,多打两斤油啊,走走走……”

  等宋家哥仨回过神来时,他们已经被撵出去好远了,而张秀禾和王萍妯娌俩则乐呵呵的往回走,说要去村委打电话。

  娘家离得远就是不方便,好在现在多半村子都装了电话,哪怕娘家那个村子没装,隔壁的总还是有的。摆酒席这么高兴的事情,怎么能把娘家人落下呢?至于赵红英,那反而不用愁的,一个村子的,到时候他们肯定来。

  乡下地头办酒席容易得很,加上这会儿又是九月里,瓜果蔬菜都是现成有的,鸡蛋也不少,毕竟现在家家户户都养了十几二十只鸡,多半还都是母鸡,最不缺的就是鸡蛋了。倒是肉,这没肉不成席,肯定得大买特买,以前物资供应紧张的时候,那确实有些难办,而现在随便往县里菜场一跑,几百斤的肉都能买来,就是小县城里一般只有鸡鸭和猪,不像京市,牛羊肉都随便买。

  再有就是桌椅板凳了,趁着村里人还没走,赵红英高声一吆喝,多半人都抢着应声,拍着胸口允诺明个儿一早就把桌椅搬过来,还争抢掌勺帮忙的活儿。

  正说得热闹着呢,赵建设送走了乡里的领导,又回到了老宋家,听着这话就说:“姑,你明个儿就要办酒?那干脆也别在你家了,去坝子上,那边敞亮,摆个几十桌都不成问题。”

  要说老宋家的院子也不小了,可一想到明个儿可能全村都会过来,甚至还有其他村子的,确实是坐不开。

  “乡里领导都走了?那人家明个儿还来不?”

  “来!肯定来!”赵建设喜气洋洋的,这会儿他全然忘了那些年被他姑坑的惨痛人生,满脑子都是乡里领导对他的夸奖,“说不准明个儿县里也会来人。”

  县里?

  乡亲们顿时哗然,上一次他们村这么出风头,还是宋卫国折腾出大红薯的时候。那会儿,他们一出门就昂首挺胸的,只觉得特别自豪。而现在,时隔多年,老宋家又出了风头。

  不对,再往上一次也是老宋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还有两个衣锦还乡的大老板!

  “老宋家这是什么风水啊,咋好事儿全落到他们家了?难道真的是祖上积了德?”

  “现在都啥年代了,还说这些。要我说,那就是人家老宋头、宋老太教的好,瞧这一个个的,多出息!要是我家的孩子有这么能耐,我做梦都能笑醒。”

  “上回,宋老太不是从京市回来,还拿了啥计划书给村长,说是好好按着上面来,咱们村子迟早比城里人过得还好!”

  今年年初,放寒假那阵子,喜宝借阅了不少图书,做了个比较切合他们村的计划书,虽然真的要全部完成至少也要花个五年十年乃至更久,可不得不说,有了这份计划书,至少让大家心里都有了底,不像以前那样,想好都不知道往哪里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寒小期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