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这一年太多事情,让他们接受能力也变得高了起来。
如果是一年前就知道了,大概就会被人吓得不轻。
三个人转了一大圈,这才回去休息。
————
李志杰一直到晚上七点才回来,天都黑了。
这次王家收拾了两件房,这已经是极限了。
陆静然和刘秀萍一间,李志杰父子一间。
房间里还给换了新的被子,这算对方能力范围内最高级别的招待了。
李志杰说:“我们把价钱已经压到最低了,茶厂转让费5万,另外我们谈了45亩茶叶基地的35年承包,每年9万,一次性得付六年,就是54万,然后茶厂的原来的十几个工人我们必须接手过来,给他们妥善的安置,不过那些人都是技术工,这个自然。”
所以这前后加起来,一共得要59万了,不过和陆静然预料得差不了多少。
这个年代,这数字绝对是大价钱了。
59万放在银行,光是一年利息就能有接近六万,完全够一家人的花销。
对方叫价这么高,是因为那45亩的茶叶基地产出的茶叶质量非常好。
村里的种植方法,茶树和果树种植在一起,这样茶叶制成后,会有种天然的果香在里面。
那45亩地的茶叶也都已经长成的树,一亩地的年的生茶年产量在30公斤左右。
如果经营得好是能够轻易回本的,所以算不上漫天要价。
李家的夫妻俩,现在还在琢磨这里面的门道,很多东西都不太懂。
不过他们可以慢慢学,陆静然让他们留在这里,只是起了一个监督的作用,然后离开小镇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陆静然自己也对茶叶生意很感兴趣。
她喜欢喝茶,从平常自己熟悉的食物入手总是没错的。她从前喝的碧螺春市价要6000多一斤,这还是拜托客户才能定得上。
夫妻俩虽然是为自己做事业,其实也是成全她。
陆静然倒是没有急着劝人,只是把账都算了出来。
茶叶每亩3公斤的特一级成茶,每公斤至少能卖1600块。
要这么算这一亩就是4800块钱,45亩地就是二十多万,当然是有赚的。
而且她的产量和价钱都是保守估计。
而且平时,还有普通级别的茶叶可以采摘,这也是一笔收入。
这一笔笔的把算出来,收支就清晰地摆出来,能不能赚钱一目了然。
李家的夫妻俩这还算听得懂,渐渐摸到了门路。
两家一起合作来收购茶厂,但是现在要59万的成本,王家的人一共只能拿出来十万块左右。
没想到后面要承包茶园,不过他们也觉得这个可以干,还是同意的。
所以股份比例上就做了调整。
一共筹集六十万,李志杰出资五十万,王家出资十万,然后股份各自是75%和25%。
这是因为王家会出后续的人力,所以才让了一些。
陆静然和李志杰都要做,夫妻俩商量了下,绝对两个人在兴头上,自己反对的应该不起作用。
他们也就没话说了。
关键是他们也被说得有了想法,想试着做下。
比着一般的人,夫妻俩算是有想法了,不然当初也不会借钱开了餐馆。
他们虽然不懂茶叶制作,但是做生意还是门清,慢慢的琢磨呗。
陆静然当然不准备这么甩手,她会在每年采春茶的时候再派人过来考察。
适当的监督是为了彼此更好的合作。
四个人商量好,李志杰就出去和王泽华商量了明天的签约事宜。
还有各种的手续要办。
王泽华到底是资深的茶农,很多手续办起来就容易多了,不然几个外地人还真一时候摸不清脉门。
这也是陆静然选择跟他合作的原因。
签约之前,陆静然提出个附加条件,要在工商局注册备注商标。
以后茶厂除了自己的基地,也会和当地的茶农合作收购,然后包装完成后走自己的销售渠道。
商标就至关重要的,打造自己的牌子和口碑才是长远之道,只是现在很多人还意识不到这一点。
商标注册不是一天能办下来,陆静然让李志杰出钱,王家的人自然没意见。
不过这个商标的使用权,也就挂在了他们的贸易公司的名下,王泽华想着是对方出钱去办理,自然答应了。
这个合同算起来,自己已经占了便宜了。
李志杰不太明白陆静然一定要坚持这样,不过他去问,对方告诉她虽然好处暂时显现不出来。
但是‘无形的资产’。
在李志杰的印象里,‘无形的资产’就等同于不要钱,所以他就马上没有兴趣了。
李志杰最近非常忙,应酬多。
请本地负责办理这些事物的人吃饭,还要和各大茶农接触了解。
每天都喝不少酒,他觉得自己酒量见长了。
陆静然看着走进来的人,开口说:“幸好有你在,不然我还真没办法。”
她倒不是恭维人,事实上还真这样。
她一个姑娘不可能陪着群老爷们去喝酒。
李志杰说:“茅台可真贵,今天就开了4瓶。”
一瓶17块,这就花了快七十多了,还得吃饭呢,天啦。
陆静然说:“贵倒是不算贵,不勉强喝就好了,别到时候喝得胃穿孔。”
这个年代,喝茅台是一件挺高消费的事,毕竟平均工资百来块,一瓶茅台就得花去个五分之一。
但是再往后二十年,很多人工资高了,退休工资七八千一个月,最后还买不起一瓶当年的茅台。
所以陆静然觉得真不贵。
两桌人才喝了四瓶,这边人都不太能喝,不像是宁县,山区冬天冷而潮湿,很多人都习惯喝两口驱寒。
所以茶农和李志杰不在一个层次上,陆静然倒是不担心人被灌酒。
他们在南市停留了十二天,这才办好了前期的手续。
这边的办事效率都低,还是在走了关系加快速度的前提下。
李家的夫妻俩本来以为两天就走,就带了两件衣服,没想到失算了,就陷入了困境。
还是陆静然去市里面买了衣服给他们。
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刘秀萍和李福来要回宁县。
他们得把那边的事情处理一下。
李春玲这会儿就已经一个人搞不定的,更不要说让她全权处理后续的事情。
夫妻俩去了十几天,这都打了七八个电话了。
一家人前脚刚走,二姐李红红就来了,说是帮忙,然后活儿没帮着干多少,但是抢着收钱特别积极。
这些天的钱,一半都进了对方口袋里。
李春玲和人说理也不管用,李红红说自己这么累帮着做事,分点怎么呢。
而且大哥大嫂家现在这么多钱,只怕是看不上。
两个人吵了几次,但是李家性格敦厚的老四可不是老二的对手。
李福来和刘秀萍也很生气,所以必须得去看一看。
52书库推荐浏览: 西淅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