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行必有我夫_央央【完结】(169)

阅读记录

  “孟丞相自从事变之后就一直称病在府,不明用意;至于卫侯爷,跟郑爽怒骂干架几回之后,渐渐妥协,郑爽夺权,他却是第一个站出来拥护的。”

  君浣溪听得两人平安无恙,不由舒了一口气,稍一抬眸,正好对上天子宇文敬明断了然的目光,相视而笑--这留守京师的一老一少,真是配合默契,一个服软,一个随硬,倒是为今后天子返京还朝做准备,外乎内应,保存实力。

  丞相孟仲卿侵淫官场多年,自不必说,那卫临风一介年轻小辈,犹能做到当机立断,收放自如,实在是个人才!

  思想之际,宇文敬已经与徐诺开始着手布置南行之计,一直不予吭声的楚略也参与进去,不明说明意见。

  君浣溪在一旁静静倾听,终于从他们的话中大致弄清事态的发展。

  原来,宛都事变前后,郑爽利用郑妃出面主持大局的机会,又手掌国玺与兵符,换防施令,大肆调动兵马,静宫禁七军的高层军官几乎全然清洗尽换;对于各个郡国的文武势力,也是积极拉拢招揽,并徐诺委以重任。

  如今京城之中,郑党势力已经一手遮天,掰倒不易;而在东西南北四郡,各处的太守刺史以及掌握地方武装势力的都尉,态度却是明晦不定,就是郑爽一流,都是鞭长莫及,无法一一兼顾,更不用说是只是掌管京师缴巡的南军统帅徐诺,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去。

  “臣一路过来,已经设法联系弘西郡守谢逊与豫北刺史钟林,还有掌管豫北兵马的都尉洪琛,他们却是将信将疑,明明已经察觉到宛都的异变,而宁可派人辗转反复进京打探消息,也不愿随臣同行迎驾,讨伐逆贼。”

  徐诺话声刚落,宇文敬便是冷笑道:“这些人,子啊地方上享乐惯了,怎舍得目前安然无恙的状态?他们不是不愿信你,而是要看清形势,等待时机,为自身谋取最大利益。”

  君浣溪听得微微点头,不错,当初天子为人强势精明,实行中央集权,对各地官员的权力收压得太过厉害,不满常有,只是憋在心里;而如今事态变幻莫测,这些远臣奉行明哲保身,但求无患,也是理所当然。

  宇文敬说吧,转头对楚略道:“朕一直以为,这天下没有朕驾驭不了的臣子,所以从来都是任用才能出众者,而没有过多考虑其忠诚与否,导致的后果便是朕在皆在,朕亡俱亡。当初你粗、、曾经劝过朕,朕当日没有听进去,现在想来,你是对的,你和徐诺,且都记住这个教训吧。”

  楚略与徐诺互望一眼,点头称是。

  宇文敬又缓缓道:“谢逊等人自认当年随朕御驾亲征,劳苦功高,却一直无缘京师重地,所以对朝廷不满已久,但是也不会轻易屈服郑党,只要朕亲自出马,去到帐前,他们必定臣服无疑--洪琛那里,有五万人马,徐诺,你这回却余下多少人马?”

  徐诺面露惭愧道:“回陛下,自从南北军演武大会之后,臣所辖军中伤亡没能立时补给,就奉命剿灭弘西匪患,如今进入昌黎的南军,不到八千。”

  现在看来,这演武大会,却是为政变埋下的伏笔。

  见天子面色微沉,一咬牙,继续说道:“郑爽以剿灭叛贼为名,从各地抽调而来,大军开进豫北的军队,已逾三十万,半月之内即可到达昌黎。”

  六万人马,对决三十万大军。

  更何况,尚有五万还是个未知数,如果让郑爽的军队先进昌黎,那么这五万兵马势必将被蚕食一空,消灭殆尽。

  屋中众人都是沉寂下来,宇文敬突然开口:“云川附近还有一支军队,八万人,只是长年开荒恳地,筑路架桥,不知还能不能杀上疆场--”

  出声之后,即是闭上眼睛,长长吁一口气,低低叹道:“朕当年也是心怀歉疚,想到做点事情,多少弥补一下,不想竟是在救助自己,不知这是否就是冥冥之中却有天意······”

  楚略双眸垂下,亦是随之轻叹,君浣溪与徐诺对视一眼,半天反应不过来。

  这凭空冒出的八万人马,又是怎么回事?

  “还有,”宇文敬朝那榻上沉睡之人看上一眼,又道:“天宇皇室与月诏王联姻,已经昭告天下,退一万步,还可以向月诏借兵,朕这张薄面,那月诏王还是要看的。”

  握一下拳,目光却是逐渐坚定:“朕已无退路,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主动迎上,杀他个痛快,势必夺回宛都,重振朝纲!”

  一声既出,徐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表明忠心:“臣情愿为陛下肃清贼党,万死不辞!”

  楚略眉头紧锁,并不作声,只朝那一脸严肃的少年望过去。

  君浣溪思想一阵,却是重重摇头:“臣还是坚持己见,陛下与太子不宜出行。”

  宇文敬一掌击在榻上:“朕必须出行!”

  君浣溪直视于他,起身而立:“臣是大夫,臣说不行就是不行。”

  “你!”宇文敬瞪着她,沉声道:“你只须将药草带够,一路随行,就这样决定,你不必再说了!”

  “但是太子,臣正在为他试着续上手脚经脉,刚进行了第一步,十五日之内,不能移动半分,更不能舟车劳顿,长途跋涉,否则必将前功尽弃,永远如现在这般。”

  “太子······”宇文敬看着对面榻上之人,形如雕塑,怔怔出神,半响,才缓缓道,“也好,你和楚略,留下来照顾太子。”

  “陛下!”

  两人异口同声相唤,皆是摇头:“陛下,不可!”

  “你们不必说了,朕主意已定,一切以大局为重。徐诺,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出发。”

  江山社稷,子嗣传承,究竟孰轻孰重?

  身为君王,须得以江山社稷为重;身为臣子,情理难以兼顾,君命不可违之。

  争辩半日,最后妥协的结果,确实君浣溪留在原地,坚守职责,继续为太子医治,另外,还留下两名得力士兵,以司守卫之职;而楚略,则是随天子一行前往昌黎,全力护卫。

  当夜,服侍天子睡下之后,几人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君大夫放心,我南军之中也有随行军医,跟我多年,跟君大夫虽然不能比,但是寻常开方制药,针灸刺穴,都是不成问题的。”

  徐诺说得轻松,君浣溪却是十分慎重,将包裹中的物事一样一样列出,让楚略认清辨明:“这是陛下一直服用的药草,一日两次,坚持煎服;另外,这穴道图样,我已经重点标明,一定交与军医,严格按照图样,为陛下早晚施以针灸与按摩;还有,切勿让陛下动怒伤心,切记!”

  楚略一一收好,点头道:“你留下来,也要自己保重。”

  君浣溪微微一笑:“我当然会保重,不会让奕安找你麻烦的。”

  此言一出,却是想起那人来,霍地转头,朝徐诺问道:“徐将军,去弘西报信的沈奕安,怎么没跟你一同到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央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