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个宫人呢……”
谢皇后话说到这儿,突然不说了。她已经从奶嬷嬷的一些动作上,看明白了一些东西。她低了头,望着两个睡着的小婴儿。
谢皇后心底柔软了下来。
“本宫往后会心疼你们的。”谢皇后如是讲道。
就是这时候,外面有些喧哗声。
奶嬷嬷倾听了一下。
片刻后,奶嬷嬷就是唤道:“娘娘,加把劲儿,已经快要生了……”那等急切,那等做戏,真叫一个传业。
“……”
谢皇后扭捏着,倒底还是也配合了。
“哇哇……”
小婴儿被奶嬷嬷的轻轻拔弄里,给弄醒了。然后,哇哇大哭了起来。
一个醒了,自然另一个不例外了。
哪怕奶嬷嬷已经护住了另外一个小婴儿的耳朵。可小片刻后,另一个婴儿也被吵醒了,跟着哇哇的哭出了声来。
第201章
宣文十一年,三月。
春。
大魏朝的大皇帝这个位置做得一点也不舒坦。整个大魏朝的治下,中原三州之地出现了旱灾。本来大魏朝的部族军最初就是以草原部落南迁,给前面的大秦朝做了马仔。
后来大秦朝完蛋了,大魏朝趁势崛起得了北面的半壁江山。
作为马背上的牧民,大魏朝对于农耕不是特别的重视。因为,他们不种地啊。当然,北方的老百姓确是要种地养活家小外,还得给大魏朝的部族军提供了税赋,这些税赋支撑了大魏朝的朝政。
这些年了。大魏朝多有风雨飘摇的感觉。
就像是中原人讲的,胡无百年运一般样。
奈何这个大魏朝在流民的起义中,那就是没倒下来。
可今年不一样了。今年的开春,没下了雨了。三州之地的百姓在这等青黄不接之时,又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朝廷的震灾?
这个不用指望的。大魏朝一直的国策,就是以杀止乱。把人杀没了,乱子就不起来了。
可三州之地的百姓太多了,千万的丁口。这如何杀?
中原的百姓是温顺的,他们不在乎了头顶谁当皇帝?
可老百姓是人,是人就得吃饭。大魏朝的大皇帝和他治下的重臣让百姓没活路了?百姓能如何?
自然反他了。
于是,本来已经被大魏朝杀得势弱的流民队伍,一下跟打了鸡血一样,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膨胀了起来。
北方中原的大乱。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岂能不知道?
若是刘长石不知道的话,只能说军卫司和龙卫司的失职了。因为,暗卫司主要针对了东屠国内,龙卫司主要是针对国外的。
这等情报部门就是君王的眼睛,时时刻刻的为君王盯紧了天下的一切。不管是外面的混乱大势,还是国内的阴谋阳谋。
眼睛看到了什么?
君王这个大脑肯定得知道。
当然,如何处理了这些情报,这肯定是君王的安排了。
“大魏朝乱了。”
刘长石只能这般评价。
这等机会来得有些突然吗?
不突然。
让刘长石等候了太久。
只是,让刘长石有些拿捏不定的是大魏朝的流民,这突然膨胀的太快了。流民的破坏,刘长石是懂得的。
这就像滚雪球的效应一样。
它会越滚越大,直到失去了动力,呯的一声后,留下了一地的狼藉以及灾难。
“东屠国……”刘长石念了他治下的国度。他在犹豫不决,他在左右衡量。因为,刘长石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这等机会千载难逢。那大魏朝的部族军统治已经被动摇了。被这越来越大的流民起义队伍给弄得动摇了。
这是大机会,若是错过了,东屠国可就是错过了吞并大魏朝万里江山的机会。
可东屠国也有碍难之处啊。
“黑山白水。”刘长石摊开了舆图,他看了那横亘在东屠国的半岛疆域与大魏朝之间的辽阔土地。
这一片黑山白水想打通可有些麻烦的。
特别是这一片区域里的部落太多了,多如牛毛。这些部落是游牧为生,他们随草场四季游走。没有固定的居点。
又或者说,这些游牧部落目前还没有绝对的首领。
因为大魏朝的允许。
若以东屠国的实力自然可以杀一回,来一个大清理的。以东屠国的实力,真想一遍一遍的来,完全没问题。
可这么大的疆域,想清理了干净得多少年?
大魏朝那边留给东屠国的机会万载难逢啊。
东屠国想北入中原,就得越快越好。至少,在那些流民的势力动摇了大魏朝的统治后,在这些流民的势力变成了坐寇前,东屠国的势力就要北入中原。
流民从流寇变成了坐寇,那是本质的转变。
前者是没有自己的治属之地,那是滚雪的效应。后者不一样,后者才可怕,那是有统治属地的。
一旦有了统治的疆域,再定立法度,这就是一号朝廷的出现了吗?
“游牧之民,狠性之心。威要立,杀一批。”刘长石打定了主意,他道:“同样需要拉拢一批,给某些中立的小部落一个好榜样。”
恩威并施,是刘长石对黑山白水这一块的想法。
君王下了决心,东屠国的杀戮机器自然开动了。要向西北、西南方向开进,要渡过了鸭子江畔。这等大事肯定瞒不了人。
高丽国。
那鸭子江畔西,临时的京城里。
高丽王已经醉生梦死了,他觉得,他能挣得一天的荣华富贵就是享受。如今不享受,还等到什么时候?
高丽王已经对未来没什么宏图大志。
“东屠国要西征?”
等高丽王被重臣求见时,他本来有些微醉的意思。可听明白了朝中重臣来意后,瞬间酒醒了。
哪怕是再胆小的,哪怕再懦弱的。只要手头有权利,肯定不想放弃的。
权利动人心。
“求援,向大皇帝陛下求援。”
“开国库,开内库,向黑山白水的部落求援。”
“……”
高丽王表示他不差钱。一定要求援。就目前高丽国的国力,那三瓜两枣的让高丽王没安全感啊。
重臣们对于高丽王的话,其实没什么不同意的。
高丽国的处境摆这儿,跟大魏朝打仗那些年,打输了少了大半的疆土。跟东屠国又打仗,打输了再少了半数的领土。
如今一小块的安生之地,高丽国就是苟言残喘了。
若能请援军,这些重臣自然愿意的。哪怕代价再代?至少高丽国的社稷保住了。那些失去的钱财,朝臣们总能捞活来。
权利在手,荣华富贵自来。反正受苦受难的不会是朝堂上的贵人们。只会是活在了这等乱世里的平民百姓。
宣文十一年,春耕结束后。
准备妥当的东屠国就是西征,目标直指了高丽国。
52书库推荐浏览: 华卿晴 甜宠文 穿越重生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