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那些几年前收到唐杏匿名信的研究机构、各大院校,从犄里旯旮里找到那些被他们无情扔掉的信件,摧手顿足。本以为收到的覆铜板材料资料是恶作剧的,不当回事,哪里知道,都是真的,悔不当初,生生错过了好几年的研究时间。
倭寇,整个国家都轰动了。这怎么可能,他们的BT树脂,BT覆铜板是绝对保密的,怎么可能会泄密呢?三菱W斯公司展开了彻查活动,内部研究员人人自危。
每个技术研究员都被隔离审查,三棱W斯BT树脂、BT覆铜板处于半停产状态。查了许久,没有查出来个所以然,三棱W斯高层做出了自毁长城的事情,将一些有嫌疑的技术人才踢出核心研发团体。从此不让他们接触公司内部核心内容。这样导致了他们很多产品拖慢了研发进程。
东海彼岸的另一个国度,国内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生产BT树脂,BT覆铜板材料,但是不妨碍大家私下偷偷去研究。一时之间,三棱瓦斯的股票大跌。这样持续了五六年,国内对BT树脂、BT覆铜板已经研究透切,只等20年专利保护期限一过,大家就立即生产出售。这对于三棱瓦斯是一个致命的损害。
唐杏的其他专利一经授权,国内一些塑料生产厂家找上门,想让唐杏转让专利。
美国后世著名的专利流氓“高智发明”也找上唐杏,想低价收购唐杏的专利。唐杏不同意。
唐杏对曹瑞提出新的合作方案,就是她专利上面的材料可以以宏兴厂名义生产,但是她要拿80%的利润,宏兴厂拿20%。
曹瑞忙不迭地答应了,感恩戴德地握着唐杏的手,说到“谢谢!”国内很多新兴的塑料生产厂家,他们多是以代加工形式生存。利润是越来越薄。塑料行业也愈发竞争激烈。唐杏的存在对于宏兴厂来说就是一个定海神针。
第74章 修建公路
专利注册是一个耗时长的事情,授权那是后话。时间点回到1998年。
唐杏已经将专利申请的事情全部委托给代理人,自己乐得轻松,每天悠悠哉哉的过着小日子。热闹喧嚣的年过完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的年例也过去了,眨眼间就到了1998年的5月。
一个好消息正在唐家村迅速传开。政府将会出一半资金,余下的一半村里自出,修建一条两车道的公路从村尾一直修到村头,再从村头跨过一片广阔的农田直修到圩镇上。这条公路要是修好了,村民去圩上比以前节省了一半时间。
整个村里都沸腾了,村民见面招呼语都由“你吃了吗?”换成了“哎,你听说了吗?”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开启八卦模式,交换着信息,猜测着信息。
有人说,“国家是不是有钱没地方花啊,白花花的钱都用来修路,还不是一般的沥青路,而是钢筋水泥路。咱家的地面都还是泥地呢,国家居然连公路都铺水泥了。”
“可不是嘛”
“你们这班泥腿子懂什么?”城里人唐志成不屑道。
人群中有人在嘀咕“切~刚搬去市区就看不起人啦,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出生。”也有村民大声问到“志成,你可是听到什么消息啦?”
“说嘛,说嘛”
“说说看”
村民的态度取悦了唐志成,他倨傲地道“你们整天不是看那些打打杀杀的电视剧,就是看那些情情爱爱的肥皂剧,都不好好看新闻联播,新闻上都说了2月1日的时候,李岚青副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面都说了,为了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加强基础建设。这不,几个月过去了,修路任务都下达到咱们这些小乡村了。”
“难怪啊!志成你在市区做什么买卖啊?”村民之一问到。
“小买卖,也就勉强能养家活口,我今天回村可是来借粮食的。”唐志成谦虚地道,他可不想借钱给人,此时不装穷何时装。
“支书可是说了,修好路后,要在村路口树一块功德碑,将捐款名单刻在上面。这个是件光宗耀祖的大事,子子孙孙的大事。”
“哦,这样啊,是好事啊,我志成勒紧裤头都要省些钱出来修路”唐志成站在人群,掷地有声地道。
“对了,那阿富他们有没有表示啊,听说他们家的小闺女可不得了,都有大公司要买她的专利呢?”一直留意唐家的唐志成装作不经意地道。
这话一出,像平地起惊雷,人群骚动。唐家的小闺女那么一个不起眼的丫头,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这也是唐家人低调,很多事情都藏着掖着,经过投稿的事,唐家人都已经知道了闷声发大财的重要性。
村民纷纷凑过来,围着唐志成问,大有志成不说清楚,不让走的架势。
唐志成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三分真七分加想象说的有声有色,像模像样。村民听得一愣一愣的。马后炮地道,“打小,我看三背奶就是有福,一脸福相”这话说的何其假。唐杏是早产儿,小时候,小瘦猴一般。一出生就遇上灾年,唐妈坐月子吃红薯,奶水不足,身无半两肉,难有什么福相。简直是吹牛皮不打草稿。
“阿富可是时来运转了,生活蒸蒸日上,幸好当年,虾妹坚持不将三背奶送人,要不哪有今天”“可不是嘛,她爷爷还说一个丫头片子没用,要拿三背奶送人呢。也幸好,唐妈舍不得。”“嘿嘿,我可听说了,之前唐家开废品回收站,还是三背奶提议她爷爷开的,哪知道她爷爷骂的她狗血淋头,说她不安好心。现在人阿富开了,生意好得不得了。”
“啊喂,重点是阿富‘表示’,不是让你们夸奖三背奶的”唐志成内心抓狂,他决定将已经歪楼的话题拽回来,他大声说“那你们说,阿富会不会捐上一万几千的?”
“这就不知道了,得问阿富”
“对对,挣大钱了,可不能当铁公鸡一毛不拔”
“阿火也要捐,养鸡场搞得有声有色的”
“对对,他们捐的多,咱们就可以捐少点”
村民这些计量,唐家都不知道,他们该干嘛就干嘛,只不过偶尔发现村民看自家的眼神就像看到一只大肥羊一般。看得唐家人毛骨悚然。
。。。。。。。。。。。。
村里推举成立了修路领导小组。组员分摊任务,一个对一个地找上有钱人,呼吁他们有能力的出钱出力,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唐爸捐了一千,四叔捐两百。唐志成捐一千。大伯,三叔各捐五百。外出经商(代客宰鸡)的村民唐三托人捎回八百元。还有好些出门打工者纷纷捐款,正所谓有钱出钱,踊跃捐款。
村尾的白泥厂慷慨解囊(啊呸,被村民逼的),捐两万块之多。谁让他们大货车进进出出,将好好的泥路搞成坑坑洼洼的。再说,修好路,对他们更有利不是吗。
其他村民每家每户按人口算,每人出10元。
修路领导小组将农闲在家的村民召集起来,组成修路小分队。分队成员出工挣钱。按照泥水匠普遍的工钱来算。村民都很高兴,难得不用出家门就可以有收入,何乐不为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唐三妞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