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奔五渣男_录仙【完结+番外】(288)

阅读记录

  净义丝毫不觉尴尬,有理有据道:“侯爷来求风调雨顺,可风调雨顺又岂是吾等凡人能求来的。所以只能做到诚心二字,何为诚心?稳盐价,练士卒,修城墙,以消人之祸。”

  聂冬眉头一跳,犀利的目光转而又化散在吊儿郎当之中:“越来越会说些奉承话了,不愧是从京城里出来的高僧啊。”

  “小僧除了会说奉承话,于面相也有一二钻研。”净义道,“小僧观侯爷面相也是一位心有菩萨,行菩萨善举之人。”

  “本侯心有菩萨?”聂冬觉得这是他听过最大的笑话,“你这和尚怎么越说越不靠谱了。”

  “侯爷何必自谦?”净义认真道,“侯爷数征北疆,闻声救苦,此乃大善。常居博陵后,大兴水利,从此博陵风雨无忧。若非有菩萨心,又怎行菩萨事?”

  聂冬玩味地看着他:“你倒是对本侯所做之事知道的不少?”

  净义突然起身走至聂冬身前跪下道:“小僧云游各地,唯博陵行菩萨之举,乃是佛祖庇佑之地,诸地不善,必遭大乱,还请侯爷庇佑小僧!”

  “放肆!”秦苍猛地怒喝,“妖僧胡言乱语!侯爷,属下请求将此妖僧叉出去!”

  君权神授,这世上能够真正得到佛祖、天神庇佑的只会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聂冬心里一万头羊驼驼呼啸而过,他这是……这是遇到造反分子了??

  192、一九二章 征兆

  净义已经是豁出去了,丝毫不理会聂冬的震惊, 继续道:“天不雨, 有奸臣啊!!如今大旱不雨,唯博陵水渠未干!侯爷兴水利、筑城墙, 练士卒,而那坐在高位之人则是不断加税, 百姓早已民不聊生!”

  “闭嘴!”

  随着聂冬一声低呵,秦苍已大步走出, 将净义捆绑起来。净义挣扎着喊出最后一句:“小僧敢言, 今秋必有动乱!!”

  “把他嘴塞上!”

  不用聂冬多言,秦苍便已用布将净义和尚的嘴巴给堵死。

  厢房里,静悄悄, 沉默的让人有些心慌。聂冬用眼神示意秦苍将净义扔到一旁,赶紧出去看看, 周围是否有人。

  应今日礼佛, 整座寺庙都是被博陵侯府的侍卫把持,聂冬所在的厢房是独处一院, 院外均有侍卫。得知并无生人靠近, 聂冬这才松一口气。

  他倒不像秦苍那样害怕净义的狂言,只是不想节外生枝。秦苍却有些冒冷汗,虽然是从小跟在博陵侯这样彪悍的人物身边当侍卫, 可身为古人,对皇权还是有着敬畏的,更何况这个妖僧是调唆他们侯爷造反啊!如果是侯爷自己说想要当皇帝, 他秦苍拼了命也会第一个支持,可这种话从别人口里说出来就又是一种含义了!

  秦苍看向聂冬,希望他能下令直接杀了这妖僧,以绝后患!在他眼中,博陵侯此刻面色阴沉,一动不动地坐在榻上,目光灼灼地看着捆在地上的净义。

  而此刻的聂冬大脑里却如同放烟花一般的绚烂。

  天啦噜!!!!!!!

  这是什么情况!!

  老子竟然遇到了传说中的造反份子吗????

  这就是历史课本里的农民起义吗?啊呸!老子穿的是贵族阶级,这就是自上而下了??历史课本里有说过造反的要素吧。那位创造了毛氏红烧肉的伟大领导的那句话咋说来着?枪杆子里出政权!!还记得课本一大特色就是总结各种历史上造反失败的原因,然而在列举成功的一二三四五条……,初中就开始接受这么彪悍的思想政治教育,真不怕祖国的花朵有样学样啊!

  如今回头想想,老子似乎从十一二岁一直到十八岁就一直在接受“如何造反才能提高成功率”“推翻各种□□政权需要哪些步骤”的政治教育啊!这特么的还都是官方指定教材啊!!历史政治课本改个书皮更合适《造反指南》。

  只是一瞬间,聂冬的大脑已经从陈胜吴广飞到了小米加-步-枪,在他思绪要飞的更远的时候,门外传来侍卫的声音。

  “侯爷,主持问您小憩的如何?”

  聂冬猛地回神:“很好。”低声轻咳了一声,调整出老侯爷的气场,一边拿出看死人一般的眼神扫向净义,一边用着波澜不惊的口吻道,“去告诉主持一声,本侯就不多打扰了,等会儿就离寺。”

  屋外脚步渐远。

  聂冬示意秦苍将净义嘴上的布拿掉。

  净义用力盯着聂冬,仿佛一个狂徒拿出了自己最后的积蓄去下注。

  聂冬伸手将他从地上提起,轻声道:“等会儿出去,若是在胡言乱语,本侯当场就把你杀了。”说罢,一甩手,净义跌跌撞撞地倒在一边,又赶紧爬起,理了理衣裳。

  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主持还沉浸在与净义和尚上午的辩论当中,向他约下一次辩经的时间。

  净义呵呵笑道:“随缘吧。”

  主持方丈带着无比哀怨的眼神目送博陵侯一行离开。

  刚回到侯府,便听到霍文钟与张县令早已在府中等候多时。聂冬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秦苍更是手心有些冒汗。虽然这二人的面瘫脸完美的阻碍了他们情感的表达。

  “你陪大师先去歇息。”聂冬给了秦苍一个眼色,秦苍心领神会。

  净义带着出家人惯有的慈悲笑容,胖呵呵的脸像足了弥勒佛,前一刻那个造反分子的形象简直就是一种幻觉。

  当聂冬看到张县令后,才突然有些后怕。张县令的任命权乃是朝廷,他除了是本地的县令,同时也是皇帝派来监视各地封侯的。

  张县令对老侯爷那张黑脸已经见怪不怪了,此番前来乃是感谢侯爷出手稳定博陵盐价的。此刻见聂冬走来,连忙站起身行礼:“侯爷每日为百姓操劳,乃是吾等楷模。”

  “少拍马屁。”聂冬一甩袖子,靠坐在引枕里。

  救火队队长霍文钟连忙打了个圆场说道:“如今博陵的官盐均为一百文一斗,百姓都说干活儿也有力气了,今年虽雨水不足,但也能有个收成。方才儿子与张大人去了一趟官仓,加上咱们博陵过去的存粮,今冬开始至明天初春,又不用担心粮食不足了。”

  聂冬听着也是一喜。

  古代评判盛世的标准之一就是不饿死人,可见粮食匮乏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去年冬天博陵就开仓收留了不少别处来的流民,城中不少富人也设了粥棚,然而流民依旧太多,官府不得不尽心驱赶。那段时日,聂冬都不想上街,虽然残忍,然而博陵一地实在是支撑不了那么多的流民。

  张县令自从收了聂冬的盐后便一直忐忑不已,然而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如今侯府一出手,盐价瞬间稳定。列侯没有治民之权,这些政绩是不会算在列侯身上的,全都是他张县令的功劳啊。

  侯府贩点私盐又怎么了!博陵侯他老人家吃肉,还会让所有人都跟着喝汤!那些个盐最终惠的还是博陵的老百姓!

  张县令只觉得侯府这盐怎么不贩的更多些呢?!朝廷的大司农只知道加税加税加税!皇上只知道收回盐铁之利,老百姓都快吃不起盐了,他们还管不管了?!治下的百姓数量减少,还得治本地父母官的罪,可老百姓不吃盐,就没力气,没力气就没法种田,不种田就没有收成,没有收成就没有粮食……

52书库推荐浏览: 录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