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伯娘也委屈:“我这不是带着给振富看病的钱吗?我也不想给那丫头交药钱啊。”
“你还顶嘴,还顶嘴?”袁老娘心疼地都要疯了,恨不得上去撕了她,“我打死你,打死你!”
袁家这边怎么样暂且不表,黎芷鸯却是享受了穿越之后难得的安生日子。除了和陈家人相处有些尴尬之外,一切都还好。
殊不知,陈立花往娘家跑的次数也不多,陈家人对袁芃芃也不熟悉,她这样尴尬的表现却是正符合了“被欺负得忍无可忍才大胆了一回,但其实还是内向”的人设。
陈家人都是很爽朗直率的,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和这样的人相处很轻松,除了叫“姥爷姥姥”还有些别扭,其他的黎芷鸯都适应良好。尤其是,现在人家叫她袁芃芃,她也能很自然地应了。就像袁芃芃是另一个她,是她的前世。
袁芃芃是1973年去世的,灵魂在地府等个二十多年去投胎,好像时间也对的上?
第9章 故友
且不管黎芷鸯不切实际的幻想,陈家的人却是确确实实地很忙。忙着操办陈立花的丧事,袁芃芃也趁机向他们讨教这祭奠人、过周年怎么做,毕竟,她是要管一家三口的供奉的。
第二天,小袁庄大队长来了,还带来了一个人,据说还是袁飞生前的战友。
徐向军见到战友的遗孤的时候,泪刹那间就下来了。
他以前是袁飞手下的兵,刚办了转业没多久,在县公安局当了个大队长,这在乡下人看来,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了。所以他一说要来看看袁芃芃,小袁庄的大队长二话不说就把人带来了。
徐向军在县城也算混得开了,陈立花生前就是去找他,袁芃芃虽然性格不太吃香,但脑子是一顶一的好。她上学早,在学校上四年级,次次考试都是第一,陈立花想把她转到县里去上学。这次去找徐向军,就是为了这事。
徐向军说到这里都哽咽了:“嫂子怕你想她,不放心你,才赶夜路回来。早知道,我说什么也不能让她回来啊!”
此时病房里就只剩下徐向军和袁芃芃,她实在不知道该拿一个哭的涕泪横流的汉子怎么办,只能沉默。
好在徐向军自己收住了,他抹了把泪,从怀里摸出两个信封来。他先拆开那个薄的,嘴里还念念叨叨:“这个是你的录取证明,是我今天给你办下来的。”
“粮票什么的嫂子都给我了,我也都交给学校了,你不用有什么顾虑,直接去上学就可以了,学校那边,宿舍也都安排好了。”
他又抽出那个厚厚的信封:“这是你爸生前给我保管的,你爸是个有先见之明的。他就把明面上的那些给你奶奶了,其实别的什么奖金、福利,他都给你们存着了。”
袁芃芃接过这两个信封。先看了看那个薄的,里面只有一张纸,话写的也很简单,就是“袁芃芃同学品学兼优”、“特此允许到我校学习”似的一些话。但就是这张跟闹着玩儿似的纸,陈立花搭上了自己的命。
可怜天下父母心!
袁芃芃把薄信封收了起来,把厚信封退给了他。这个怎么可能是袁芃芃他爸的?如果真的是袁飞的,两年前就该交给陈立花了,怎么会等到这个时候,交给一个双亲皆亡故的十岁小姑娘?估计这些是徐向军自己的钱,那些话,只不过骗骗小孩子罢了。
如果袁芃芃没死,那他的这番说辞自然是什么问题都没有的,但黎芷鸯好歹也活了将近十八年,这点东西还是懂的。
“徐叔叔,信我留下了,钱您收回去吧。”袁芃芃不等他接话,径自说到,“我爸确实留钱了,但不在您那里,我妈收着呢,收的好好的。我知道在那里,您不用担心。”
徐向军不由分说,把两个信封全塞到了袁芃芃手里:“你爸那个人,纵使留钱能留多少?听叔叔的话,拿着。”
“不用了,叔叔。我不准备上学了”袁芃芃深吸一口气,尽量使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
她经历过那次高考,对学习这件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排斥。对,她这种想法是不对,这关学习什么事呢?全国上下几千万的考生,怎么就你出了事呢?还不是自己的问题。
好吧,就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是缩头乌龟胆小鬼,反正不想学习。
黎芷鸯内心的无赖小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正义小人,她又变得理直气壮了:现在考虑这个太早了,还是以后再说吧!
徐向军有些惊讶,随即又开始不死心地劝说:“是担心学费吗?没事儿,叔叔……”
袁芃芃看着这个身板挺得直直的汉子,有些想哭,真的是,感动到了。
“叔,我只要好好学,在哪里上不是一样的吗?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不给我,我爸我妈丢脸。”
徐向军觉得这个孩子真是可惜了,前天陈立花来的时候,说她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考第一容易,但次次一百分可不简单。又想起英年早逝的袁飞来,也是这样,脑子聪明得很,无论学什么, 总比别人学得快。可惜家里不重视,就没怎么上过学,文化水平不高,在部队只能当大头兵。好不容易升上来了,又牺牲了。
他也不能说什么,孩子去县里上学了,吃什么?穿什么?拿什么交学费?信封里的钱是他能拿出来的极限了,他也有家要养,下面有几张嘴等着吃饭,只能说,老天爷不开眼哪。
徐向军沉默了一会儿,又说到:“下午我带妇联的主任过来,了解一下你的情况。你是烈士遗孤,国家不可能不管你的。”
袁芃芃一开始没听明白,这是送她去孤儿院?不可能啊,她姥爷家还要她呢。
“徐叔叔,我……”
徐向军自顾自地说:“你这么小,放在农村太给社会主义建设添麻烦了,还是投身到城镇建设里来吧。”
袁芃芃越听越糊涂,她这个身体才十岁啊,她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什么贡献啊?
徐向军认真地嘱咐她:“芃芃啊,你记 住,等妇联的人来了,你什么东西也别要,就说自己父亲是为了社会主义死的。你妈是发挥了吃苦耐劳精神才出意外的,你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不要国家一颗米,就是希望投身于城镇建设。听明白了吗?”
袁芃芃好像明白了啥,又好像没明白。这话听着好像也没错,但非要强调投身于社会建设,好像有点怪怪的。
下午,徐向军不仅带来了妇联的人、武装部的人,还带来了小袁庄的大队长。袁芃芃觉得徐向军怎么也不会害她,就按照他教的说了,自己还加了几句“一颗红心向太阳”、“妇女能顶半边天”之类的话,妇联的人很高兴,还夸她有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模样。
大队长今天其实是个陪客,他祖祖辈辈都是在地里刨食的,就他出息了,是个大队长。但他从没像今天这样见了这么大的官,妇联的人和武装部的人,在他眼中,是顶顶厉害的了,他没想到袁芃芃的事,还能引来这么多厉害的人。
他看着那个公安局的人和他们说说笑笑,心里止不住地震惊,袁芃芃那个原来一点都不起眼的小丫头说了些话,妇联的人就决定给袁芃芃一大堆东西,还给了票和钱!武装部给了军需品,最后,三方统一决定,给袁芃芃转城镇户口!
52书库推荐浏览: 半色楠木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