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_深海月下【完结】(1091)

阅读记录

  即便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那些千古明君,在对待文臣和武将的问题上,往往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只是他们的做法比其他皇帝更加隐晦和漂亮,也更懂得收买人心,所以最终呈现在史书上的记载才会显得那样淡然美好,仿佛什么矛盾都没有发生过。

  如果不是具有一定阅历的现代人,甚至都没办法从史书上渺渺几行字的内容里看出那种权力斗争的残酷。这就是为什么,常有人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原因。

  古代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皇帝与武将夺权的成语典故,叫做“杯酒释兵权。”

  不少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个成语,也基本都知道这个典故背后所蕴含的真实的历史故事,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一位皇帝想要从武将手里夺回兵权的事情。

  这种夺权的行为在古代原本是非常微妙而且有风险的。

  毕竟,权力本身就是一个极有诱惑力的东西,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掌握住了权力,往往就不愿意再失去。

  这一点连皇帝自己都是一样的。

  而武将本身就是靠兵权吃饭的,有了兵权的武将在古代朝堂上才会有话语权,而没有兵权的武将却仅仅只是一个空头名号,看着很了不起,实际上却没几个人放在眼里……

  这样的待遇差别,没几个人能都忍受。

  再退一步说。

  即使不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话语权着想,仅仅是作为一个征战沙场多年的军/人而言,如果不是被逼得实在没办法,谁会愿意离开自己最熟悉也最辉煌的舞台,退到幕后变成一个闲人呢?

  自然是不愿意的。

  所以在历史很多朝代里,兵权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武将们需要兵权来维持自己在朝堂的地位,同时也需要利用兵权来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而皇帝们一方面需要武将领兵,维持国/家边境的平稳,另一方面却又担心武将拥兵自重,所以不敢长时间的把兵权放在武将手中,无法完全的信任他们。

  即使这位武将的功劳再高、再如何忠心耿耿,坐在龙椅上的帝王也很难放下自己的疑心病,反而会因为武将的功劳过高,盖过了帝王本身的名望,导致帝王心里更加忌惮。

  所谓“功高盖主”,指得就是这个意思。

  而在历史记载上,因为帝王的种种猜疑和忌惮、最终含冤惨死的古代名将绝不是一位两位,随便数一数,都能很轻松找出许多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由此可见,古代的皇帝和武将虽然是君臣,但是在涉及到兵权的问题上,皇帝和武将之间却存在着很明显的竞争关系。

  无论是在哪个朝代,每一位皇帝都会想要把全部的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来保障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正文 第2444章 意料之外(888)

  作为一个国家的掌控者,古代的皇帝理所当然的认为所有权力都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他绝不会放弃任何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被其他人夺走。

  哪怕是已经被夺走的权力,他也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拿回来……

  这样的帝王观念在历史上随处可见。

  但是相对的,古代那些掌权的武将们同样也不会愿意失去已经到手的权力。

  他们或许并没有想要造反、或者威胁帝王统治的意思,只是单纯的不想失去自己的兵权。

  虽然这份兵权从大义上来说,确实是属于帝王的东西,但是真正发挥作用却是在武将的手中,手握兵权的时间久了,自然就不愿意失去,毕竟权力这种东西,拥有之后的好处太多了,大多数人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

  再加上武将自身情感上的原因,两者结合起来,自然就更加不愿意交回兵权了……

  皇帝想要收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兵权,而武将却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这样一来,君王和将领之间的矛盾自然就产生的。

  不管那些武将是因为什么原因不肯交出兵权,在皇帝眼中,他们都是触犯了底线,是大逆不道的忤逆不尊。

  作为一个习惯了唯我独尊的帝王,自然是不可能容忍这样的“忤逆”。

  如果这个皇帝的疑心病再重一点,说不定就会因此怀疑武将想要拥兵自重,甚至怀疑对方想要谋逆或者造反……

  在这样的怀疑和忌惮之下,当皇帝的人不惜一切手段想除掉武将夺回兵权,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至少,历史上的那些皇帝不会后悔自己做过的事情。

  哪怕是在他们晚年时期,查清了真相,知道自己冤枉了那些忠心耿耿的武将,但是为了帝王的尊严和皇室的脸面,很少有皇帝会承认自己犯过的错,更别提是道歉了……

  相反的,犯了错的皇帝往往只会竭尽全力的掩盖这个错误,修改史书内容,淡化那些过去,或者干脆把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罪名强加在那些武将的头上,抹黑他们的名声,放大他们的错误,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杀了他们其实是没错的。

  因为古人非常重视名声,尤其是身为皇帝的人,一举一动都是要被史书记载下来的,谁都不愿意在自己死后留下一个昏庸残暴、滥杀功臣的恶名。

  所以洗白自己、抹黑对方,以此来塑造自己在史书上英明神武的形象——这几乎是历史上每一位皇帝都做过的事情,包括那些赫赫有名的千古名君。

  ——而那些倒霉的武将呢?

  他们当然会觉得冤枉。

  或许他们根本没想过要谋逆,更没想过要造反,心里对皇帝和朝堂还是忠心耿耿的,只是因为一些逼不得已的原因,没办法马上交出兵权,结果就被皇帝怀疑和忌惮了,最终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含冤惨死,甚至还因此连累了其他家人……

  他们不冤枉谁冤枉?

  这样的结局固然惨烈,令人感到可惜,但是仔细想想,也怪不了旁人。

  正文 第2445章 意料之外(889)

  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考虑,他冤杀功臣确实有错,在明知道自己犯错之后还不愿意承认,反而百般掩饰,甚至不惜篡改史书内容,凭空捏造一些罪名抹黑那些无辜的武将,更是错上加错,不知悔改。

  然而这样的做法不是没有原因的。

  皇帝自然也有皇帝的无可奈何,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是昏庸而自私的。

  那些在历史上美名远扬的千古明君,对国/家和百姓做出了很多贡献的皇帝,他们也同样犯过这种错,也曾经下令篡改过史书内容,只为掩盖自己的失误和错过。

  比方说,唐朝时期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他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明君之一,同样也是历史评价最高的帝王之一。

  比起其他朝代那些功绩平平、甚至昏庸无道的皇帝而言,唐太宗的政/治成就在整个皇帝史上都是非常出色的,由他所领导的“贞观之治”是整个唐朝真正繁荣的开始,也是唐朝全胜时期的根基所在,国/家太平安稳,经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连军/事力量都颇为强盛,某些方面甚至能和现代相比。

52书库推荐浏览: 深海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