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提前几年,李家刚刚与几个国际大品牌签订了五年长约,合同里白纸黑字写明了合作方每个季度需要达到的最低指标,上不封顶。
如果有一个季度达不到,摆在李家面前的就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支付大额的违约金,解除合同,并且在那些国际大品牌的账本上留下不良记录;要么自掏腰包,花钱大量购买对方的产品,以达到对方要求的指标数。
这两个选择,无论是哪一个,都有耗费大笔的资金,同时也各有优劣。
如果选择支付违约金,解除合约,虽然可以立竿见影地避免后续更多的损失,但是巨额的违约金以及之前为了迎接大品牌入驻所投入的诸多人力和物力,便全然打了水漂。
资金亏损几乎达到李家总资产的三分之一,即使还不能动摇李家的根基,却也是元气大伤,至少会在未来几年之内落于下风,更有可能被其他的商业对手后来居上,直接踩到李家的头上。
这就是商业角逐的残酷和必然。
越是庞大的集团公司,衰败起来就越是猝不及防。往往只是一个决策上的失误,就会像多洛米骨牌一样,持续性地跌摔下去。难以挽救,无法制止。
即使是李朝雨自己,也能清楚地感觉她父亲在这一次决策中的致命错误。
太自负自己的实力,还没有完全掌握手里的市场,就野心勃勃地想要进一步扩充,企图利用国际品牌的影响力,执意要和对方签下长约,甚至连那些苛刻的合约条件都不顾……
他以为凭借自己手里的市场份额,足以消耗对方定下的指标数额,却不料政/府一纸突如其来的调控命令,完全打乱了原本节节攀升的价格市场,建材行业又一次陷入周期性的低谷,而李家却完全没有能力应对,在合约的苛刻条件下,瞬间陷入了被动。
正文 第1414章 困境(2)
可即使如此,李朝雨的父亲也不愿承认自己的决策失误,更不愿因为这一次的错误,使得原本不如李家的商业对手爬到自己头上。
他一向自负惯了,哪里受得了看别人脸色的日子?
同时他也坚信,这样的市场低谷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就会回暖了。
在这样莫名的信心下,李朝雨的父亲不顾董事会的反对,坚持挪用集团资金,买下了合作品牌不少的产品,补上了那一季度的指标数。
反正那些品牌商在乎的只有销售指标,根本不关心他们的产品是卖给了真正的客户,还是被代理商私人买下了。毕竟他们的品牌专营店随处可见,网上还有官网,真实价格早已经公开透明,代理商如果想玩价格花样,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些大品牌的产品积压在李家的库房里,李朝雨的父亲信心满满地等候着市场回暖的那一天,只要价格回升了,他就可以把积压的货物发卖出去,紧张的流动资金得以缓解,同时还可以赚取不菲的利润。
可问题是,他的想法是好的,事态发展却完全不像他预估的那样。
一个季度过去了,又一个季度过去了……
整整两年多的时间,六个近七个季度,建材市场完全没有回暖的迹象。
即使原本同样低迷的房地产生意都开始复苏,但随着炒房的人越来越多,大量的房产被买下,毛坯空置,或者转手再交易,与装修息息相关的建材行业始终没有太大的价格起伏。
李家积压的各种建材产品越来越多,即使中途也卖出去不少,但是每个季度固定额度的大量进货,根本没有这么多市场需求。
卖少进多,货物积压越来越严重,被套进去的资金数额也越来越庞大……
李家本就不算是一流的豪门家族,勉强只达到二线资格。
这样庞大的资金被死死套牢,无法投入正式使用,集团的发展和运作势必会受到极大的约束和影响。如果说这对于穆家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可对于李氏,却不亚于灭顶之灾。
李朝雨的父亲不仅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决策,并且一错再错,不愿意付出昂贵的代价来中止错误,结果就是把整个集团拖入沼泽,变得无法挽救。
李氏的董事会对此已经无法忍受,从一年半以前就开始严厉抗议,几乎和身为执行总裁的李朝雨的父亲撕破脸,终于在一年以前,以董事会联合投票、罢免他的职务为威胁,拦住了李朝雨的父亲还想挪用集团资金为他个人错误买单的行为。
李朝雨的父亲李立刚愎自用,又一向喜欢独揽大权,当初和国际品牌签约时就没有通过董事会的投票,而是他私人签订的合约,与李氏集团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
如今李氏董事会拒绝再支持他的错误决策,不惜断臂求生,勉强保全了自己。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李立,却早已经失去了抽身的机会……
正文 第1415章 困境(3)
苛刻的合约就像一把利剑悬在头顶上。
没有李氏集团的资金支持,单凭李立个人的资产,根本支付不了巨额的违约金,连继续保持每个季度的销售指标都成了大问题。
如果不想两年多来的辛苦白费,功败垂成导致个人破产,甚至被品牌方控告违约而入狱,李立就只能继续沿着这条死路走下去。
拼上自己所有的身家,孤注一掷地再赌一把。
到了这个地步,即使是一开始信心满满的李立也无法再保持一如既往的高傲姿态,不得不低下头,开始琢磨怎么走出这个困局。
思来想去,也只有重新打开一条新的销路,把积压在手里的产品卖出去,流动资金充裕了,他才有翻盘的可能。
这个想法很不错,李立自己也很有信心。
这份信心是来源于他手里的产品,全都是一线国际品牌,名声够大,质量也有保障。
虽然两年前流行的建材到现在看已经有些落伍了,但架不住质量确实好,总会有人喜欢,如果一次性购买的量多,他还可以打个折扣,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完全卖不出去吧?
要知道在以前,像那些顶尖的大品牌都是一口价出售,爱买不买,根本没有什么折扣可言。
如果不是为了尽快回笼资金,李立又怎么可能做出这种决定?!
他觉得自己已经退让得够多了,如果是真正识货的人,肯定会一哄而上的争抢他手里的产品,如果买得好,他还可以顺势涨个价,免得打九折亏损太多……
可是,这样膨胀的信心根本维持不到两天,就被残酷的现实打回了原型!
别说购买量多才打九折促销,就是他直接打七折贱卖,愿意购买的人也是渺渺无几……
原因很简单。
李立手里的货确实是国际名牌,质量远超一般的产品。但既然是名牌,就有名牌的价格在,一分钱一分货,即使打了折扣,也不是人人都愿意购买的。
如今房地产业大幅度回暖,房价越来越高,对于绝大部分中等资产的消费者而言,买房已经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甚至要背上几十年的贷款才能勉强置业,试问又会有多少人,愿意花一套房子的价钱来购买名牌建材做装修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深海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