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首的太后娘娘眼看自己看中的大鱼就要上钩了,却不急着收线。而是又故作姿态地推辞了一番。
但是,大家怎么会放弃这个好不容易才有的极好的讨好太后的好机会?于是大力争取之。
孝庄太后看到大家如此诚心地想要尽孝,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照理说,给先帝抄写佛经,哀家应当亲自动手方显心诚。奈何哀家年纪大了,身子骨越发不好了,却是不好耽搁了祭慰先帝的大事。现在你们这些孩子孝心可嘉,哀家非常欣慰!只是,这人选方面却是···”
一时间,各宫妃嫔纷纷毛遂自荐。
最后,太后娘娘看火候差不多了,才开口决定了人选。
“大家的孝心哀家都看到了。但是,此事事关先帝,哀家必须慎重安排。本来,哀家想着皇后乃是哀家的正经媳妇,如果让她来做这件事的话,先帝爷也会很高兴的!”
此话一出,下面的妃嫔脸色都变了。皇后是“正经媳妇”,那她们算是什么?不就是小妾吗?
“可惜,皇后前阵子犯了错,现在还在闭宫思过,倒是不好让她出来给先帝抄经什么的。”太后叹息道!
大家此时又充满了希望,皇后是正经媳妇又怎么样,皇帝不是一样把她踩到了尘埃里面。
“既然皇后不能出面,哀家刚刚想了一下,觉得还是由皇贵妃替哀家出面为好。毕竟,皇贵妃的位份是除了皇后外,在后宫是最高的,而且深得皇帝的心,由皇贵妃来替先帝抄佛经和捡佛豆,也算是替皇帝尽孝,相信皇帝和先帝都会非常欢喜的!”
听到太后娘娘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了素来不讨她喜欢的皇贵妃,大家都愣住了。当然,皇贵妃却是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给砸晕了。
“皇贵妃这次的差事要办得精心点哦!毕竟事关先帝!哀家知道你年轻,没有经验,待会哀家身边的白嬷嬷会到你那边给你说说这方面的规矩的,你要好好的听,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问白嬷嬷。”
“谢太后娘娘慈心!奴婢会尽心办好这次的差事的,请太后娘娘放心!”回过神来的皇贵妃感觉谢恩!
其他的妃嫔回过神后,都以嫉恨的眼光瞪着皇贵妃。如果眼刀子能杀死人的话,皇贵妃都不知道要中多少刀了。
在带着白嬷嬷会承乾宫的路上,皇贵妃满脸笑容,心花怒放!
看来,太后娘娘还是拗不过皇帝儿子的。这不,这次这么大的事情都交给了自己,这是不是代表着太后在隐晦地对自己示好呢?应该是吧!否则一向摆明不喜欢自己的太后娘娘今天又怎么对自己另眼相看呢?宫里面,除了皇帝谁可以改变态度?
但是,无论如何,这次的差事自己一定要办好,好好地讨好太后,让她真心喜欢上自己,以后她才会对自己的阿哥好。
“皇贵妃娘娘,既然要给先帝抄佛经、捡佛豆,那就要提前准备了!”刚刚回到承乾宫,白嬷嬷就提醒皇贵妃了。
“嬷嬷说得对。只是,不知道本宫需要做些什么准备?”皇贵妃还真的是不懂这个。
乌云珠生母是阿玛在南边征战的时候带回来的女子,对满人的规矩什么的一直不怎么懂。嫡母从来没有喜欢过她,乌云珠身边的人都是嫡母安排的,规矩什么的都只是挑着些表面的来教,很多深入的东西乌云珠根本就不清楚。
“一般人家抄佛经和捡佛豆的规矩都是比较简单的。只是,皇贵妃这次是为了给先帝祈福,太后娘娘的意思是,为表诚心,皇贵妃必须要用最为慎重的规矩才能显示皇贵妃的孝心。”
“嬷嬷说得对!以先帝的身份,本宫的确应该慎重点!那就请嬷嬷给本宫具体讲讲吧,以后还有很多要依赖嬷嬷的地方呢!请嬷嬷务必要好好教导!”
“娘娘严重了!这是奴婢的本分!”
“请娘娘先斋戒沐浴三天,以净洁身心,然后开始在佛堂诚心抄写经书《XX经》九九八十一天,然后再继续捡佛豆七七四十九天,整个过程才算是结束。”
“······”皇贵妃被吓到了!半响无语!
八十一天和四十九天,不就是一百三十天吗?这么久?
“娘娘是要从今天开始吗?”白嬷嬷乘胜追击!
“当然!”骑虎难下的皇贵妃勉强一笑。
都这个时候,自己难道能说个“不”字吗?一说不就是成了对先帝不诚心,不孝,而且太后娘娘还说自己算是代替皇帝尽孝的,如果自己说“不”,皇帝那里自己也说不过去。
第 18 章
第18章
傍晚的时候,皇帝处理完政事之后,就去承乾宫,准备跟自己的爱妃好好地恩爱一番的,没想到还没有踏进宫门,就看到自己亲妈跟前的白嬷嬷。
“启禀皇上,太后娘娘有旨,皇贵妃今天主动请缨,要代替皇上和太后娘娘给先帝抄经、捡佛豆祈福,孝心可嘉,特许了皇贵妃娘娘以最诚挚的规矩和礼仪去完成这个差事。如今皇贵妃娘娘已经斋戒沐浴,需清心寡欲,请皇上移步!”
“既然如此,就劳烦嬷嬷好好照顾皇贵妃吧!”顺治帝无奈,只能离开了。
倒不是先帝的名号有多好用或者是顺治帝有多怕他死鬼老爹。只是,太后娘娘这招太毒了,刚刚插中了顺治帝的死穴。
皇帝可以为了个女人逼死自己的弟弟,可是却不能阻止自己的小老婆给自己的老爹尽孝心。
毕竟,皇帝是君,弟弟也是自己的臣子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所以,董鄂妃的事情,即使天下人都知道了,可能顺治帝会为人诟病,但是却不会动摇他的统治基础!而且,大多数的人只会觉得这只是一则风流事迹罢了。
但是,如果皇帝阻止小老婆给自己的死鬼老爹尽孝的话,那就是不孝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哦!须知历朝历代的帝皇都是以孝治天下的。即使是一般的平民百姓,都把“孝”之一字看到很重的。在那个时候,是“忠孝”为主题的时代,那时候的人长期以来有一个至高的生存准则,除了我们经常听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外,还有一句就是“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在这个被普遍信奉的准则里,“君”、“父”他们对臣子对子女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父亲、甚至是母亲就是孩子的“天”。因此,“孝”之一字是重逾千斤的。
所以说:皇帝可以风流却不能不孝。
而顺治帝这个少年天子本身是极富抱负的。因此,不孝这个罪名他是绝对不会让自己为了皇贵妃而背负的。
更何况,在皇帝的心里面,皇贵妃能给先帝尽孝心乃是她的荣幸,他根本就不认为这个是什么不好的事情。
他却不知道,在他转身离开之后,站在原地的白嬷嬷心中升起的对他亲妈太后的佩服之情:太后娘娘这招可真的是妙啊!不仅光明正大地折腾到了皇贵妃,打破了皇贵妃独霸后宫的局面。而皇贵妃亲自求来这个辛苦的差事,没讨到半点好,却加深了满宫其他娘娘对她的怨恨,还得满心感激太后娘娘“赐”给她这个差事。更重要的是,皇贵妃从此有小半年的时间不能承宠,这对于在这个宫里面只有圣宠的皇贵妃来说可是致命伤啊!而且皇帝居然没有因此对太后娘娘不满!
52书库推荐浏览: 欲问孤鸿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