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芳华_藕花【完结+番外】(127)

阅读记录

  高文秀接了凤簪看清内造的标识,确认女儿没有撒谎之后,这才将度牒递出。

  高燕燕牵着小和尚离开,只是在转身前,又问了一句,“父亲,你总是口口声声说要光复高家门楣,为此,也不知牺牲了多少家里人。可您真的是为了高家吗?还是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升官发财?”

  高文秀理直气壮道,“我既是高家,高家既是我!我有锦绣前程,能升官发财,就是光耀高家门楣!”

  呵,呵呵。

  高燕燕嗤笑出声,再不发一言,只牵着小和尚悄然离去。

  只是在上车离开前,小和尚最后看了金陵行宫一眼,然后把手上一直舍不得吃的糕点,送到高燕燕嘴里,“阿姐,你尝尝,好香。”

  高燕燕摸摸他的小光头,心中酸楚,把瘦成小猴儿般的孩子揽到自己怀里,“阿姐不吃,你自己吃。”

  小和尚却很是固执,“阿姐不吃,我也不吃。那个小施主都要跟她阿姐分,我也要跟阿姐分。”

  高燕燕心中一暖,张嘴小小咬了一口,赞了声好吃,又往他嘴里送。

  小和尚这才肯吃,一口下去,顿时笑眯了眼,又软软倚在她怀里问,“那小施主是姓宁么?”

  “是。不过阿弟,你不用叫她小施主。叫阿妹,或小阿姐好了。反正阿姐会想办法让你还俗的,只是可能还要假装一段时日。”

  小和尚却嘿嘿笑了,“她就是小施主,因为她是第一个向我布施的人啊,师父说,这样的都得叫施主。不过往后,我跟着阿姐,就不是真的小和尚,而是假的小和尚了,所以我不会再把别人当施主的。我聪明不?”

  高燕燕本来心中还有诸多悲愤和伤感,却被他这童言稚语逗得消散了大半,抚摩着他的小光头道,“我家小阿弟,最聪明了!等回了山东,你好好跟着你姐夫习文练武,往后光耀高家门楣,就靠你了。”

  小和尚惊道,“不是有爹吗?他那么爱光耀门楣!”

  高燕燕噗哧笑了出来,随即不屑道,“他那样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之人,走不长远的。我们高家赫赫威名,可不能败落在他手上。阿姐就等着,等你将来学好了本事回去,把他们统统踩在脚下!”

  小和尚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阿姐你这么凶,姐夫不怕你么?”

  高燕燕脸上微红,“小坏蛋,连阿姐也敢打趣,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于是,她心头的最后那一丝愤懑,也烟消云散了。

  离开金陵的高家姐弟,只觉天高海阔。而留在金陵行宫的高文秀,正与人举杯,畅谈诗词。端的一副风度翩翩,一派谦谦君子。就连宁芳,都被这位府尹大人的风姿迷惑。

  又在听说这位府尹大人也是家道中落后,全靠自己一步一步干到如今的位置,更加敬佩。

  然后她这儿正仰慕着,被仰慕者也刚好说到她了。

  “这首署名溪下客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谁写的?”

  宁芳小脸一下红了。

  那,那正是她呀!可这是要表扬,还是要批评啊?

  宁芳有点心虚,不太敢答。

  想参与重阳诗会,需要有一定身份,但并不是每个有身份的人,都会写诗作词。可既然来了,也不能不应个景。就算不会写诗,但能“写”一首诗就行。

  宁芳到底年纪还小,就算给本家学堂夸她字写得不错。但因为习字时日尚浅,所以她便挑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广为流传的简短小诗来书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通诗只有二十八个字,笔划也没有特别复杂和冷僻,宁芳一次书写成功。因女孩儿不好透露自己芳名,就以下溪村名,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叫溪下客,署了个名上交了。

  但在坐的俱是行家。

  当高文秀从一堆诗词里,单拎出她的来问时,便有人看出门道了。

  “笔力虽然稚拙,但已经很有几分骨力。若加以时日,必成大器。”

  高文秀笑道,“难为这号儿起的也有趣,是取自‘山下兰芽短浸溪’么?这是哪家儿郎,快出来解释下!”

  他是看出习字之人年纪不大,有心提携,所以故意提出表扬来了。谁知竟会是个小姑娘?

  宁芳还怕自己写得不好,没想到却是得了夸奖,一时小脸涨得通红。反倒是小宁茵,方才亲眼看她写的这诗,此时便声音清脆的骄傲道,“这是我二姐写哒!”

  众人诧异了。

  原以为能有这般笔力的必是个男孩子,没想到却是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而且还取了那样一个有诗意的号,半点不带脂粉痕迹。

  高文秀原本有些不信,可听说这是去年新科进士宁怀璧的女儿后,神色和缓了几分,“那这是用你父亲的号?”

  宁芳红着脸轻轻摇头,略有些结巴道,“这,这其实是我家乡下一个村子。因去年曾陪家母去下溪村养过半年的病,便以此为号了。那儿有条玉带溪,上游便叫上溪村,下游便是下溪村了。”

  众人莞尔。

  亏他们还以为多有意境,原来竟是想太多!

  只高文秀脸上有些不好看,因为宁芳这字偏偏是他自己提出来了,又不好打自己的脸,便道,“你小小年纪,便有此成就,今日也可登一回菊花台,以示勉励。”

  哗!

  这下场中无数道或是羡慕或是妒忌的目光顿时看了过来,这菊花台顾名思义,是用菊化环绕,围成一个花台。

  每年来参加重阳诗会,表现好的未婚男女都有机会上一次菊花台,拿着自己的作品,展示颂读一番。每年来参会的人少说也有二三百,可能上去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可是个极佳的露脸机会,若宁芳第一回来就上去了,还是这么小小年纪,远的不说,在金陵城,她的才名就彻底传扬开了。将来说起亲事,都比别人容易些。

  可宁芳却想拒绝。

  明天,就是明年见了哦!

  第135章榜样

  先出头的椽子先烂。

  宁芳上回因字好在族学里露了个脸,回头却花了那么大工夫才摆平,她已经受到很深刻的教训了。

  若是来金陵不到半年,第一次就上了菊花台,成了“别人家的小孩”,岂不更加给人妒忌死!

  才想拒绝,却听宁四娘先道,“我这孙女年纪还小,不过几个字还凑合,这样就能登菊花台,未免也太纵着她,往后再说吧。”

  宁芳如蒙大赦,即刻松了一大口气。

  高文秀也觉宁家识时务,他说要宁芳登菊花台不过是客气,谁还真想让她上去了?

  要是宁守仪还在官场上,给几分薄面还说得过去,可他已经退了。而宁怀璧兄弟俩官职低微,要爬起来还不知猴年马月,他这堂堂正四品金陵府尹的面子,岂是那么好给的?能得他当众赞一回,就该知足了!

  高文秀正想顺水推舟,把事情了了,谁知有个艳丽妇人忽道,“宁姑太太也太谦虚了,既然府尹大人都说二姐儿够格上去,那就去呗!也好给各家的哥儿姐儿们做个榜样,让大家都学着些!”

52书库推荐浏览: 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