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五之幸福一家人_金水相依【完结】(249)

阅读记录

  等到上了一天的课,到晚饭后,宋泽珉把总理逝世的消息,告诉了宋爷爷、宋奶奶,二位老人惊呆了,随后眼睛就湿润了。

  宋奶奶哽咽地说道:“我去做些白花。”

  宋子安同样悲痛不已,他这半年从师父口中,听过不少关于主席、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事迹,非常敬佩他们的品德和才智!

  一月九号,设在米国纽市的联合国总部下半旗,悼念华夏国的总理!

  当宋依依和家人坐在收音机前面,听着播音员播报的这条消息,心中很是激动。

  这令宋依依想起了,一个不知是真实,还是杜撰出来的故事:

  与华夏国对立的国家,他们的外交人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烈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他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旗帜升得那么高,凭什么华夏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给他下半旗?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就此事发表了极为简短的讲演:“为了悼念华夏国总理,联合国下半旗,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华夏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它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它的国家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华夏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它的国家总理没有一个孩子!”

  “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的外交官们哑口无言,随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其实,宋依依还想,对后世少数对新华夏国第一任总理有微词的人说,你们误会了他拘谨韬晦,实际上他至情至性!你们误会了他吞声忍让,实际上他大智大勇!

  一月十号、十一号,各界群众向总理遗体告别。

  宋子安在十号,知道这个消息,就与家里人商量,他想去京城,亲自向总理遗体告别,以表示自己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但是,宋爷爷、宋奶奶都反对。如果他们家在京城,就连他们都会去向总理遗体告别。可是,他们在沈市,要坐着火车过去。

  他们猜测,与自己孙子一个想法的人大有人在,会有许多人从各地赶过去,那样会给交通和治安,都增加很大压力。而且容易发生意外,毕竟是敏感时期啊!

  宋依依劝慰宋子安道:“哥哥,你可以在家里悼念总理的。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你尊敬、怀念他,就应该用他最喜欢的方式!”

  宋子安愣了一下,反问道:“什么是总理最喜欢的方式?”

  宋依依认真地说道:“你还记得总理年少之时说的话吗?为华夏国之崛起而读书!”

  “他希望看到的是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宋子安眼睛发亮地说道:“我明白了,从今往后,我要好好学习本领、锻炼身体,争取以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宋依依知道这不是喊口号,而是她哥哥真下了决心,是这个时代质朴而热血的人,真实的想法!

  一月十一号下午4点40分,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向八宝山驶去。百万群众自发地,肃立在长安街两旁送总理。

  而此时,宋子安在认真地,听着宋爷爷的授课,他在用自己的方式,送别着总理,让他可以放心,把建设国家的重任,交给这些后人们!

  宋依依正在用毛笔书写着,后世收入小学课本的那篇《十里长街送总理》。

  在京城的罗晋桓,此刻亲自随灵车进入了八宝山,最后送别他尊敬的人,一直以来亦师亦友的人!

  晚上回到住所的罗晋桓,满身的悲哀,他才明白自己徒弟,当时说的那些话的意思。呆呆坐到了半夜,才缓过神来的他,洗了一把,满是泪水的脸。然后,服下了一小包药粉……

  第二百九十一章 韬光养晦

  宋子安对于学习,越来越用功。

  以前,除了上课和写作业,他不会为自己加码。

  可是,如今不同了,他自己还会抓紧一切时间,阅读爷爷、奶奶的藏书,背诵课本里的古诗、古文,以及一些他喜欢的现代文。

  半年时间,宋依依和宋泽珉,几乎淘遍了沈市所有的废品收购站,终于凑齐了那套《数理化自学丛书》。

  宋子安也开始了高中课程的学习。

  罗晋桓上次去京城,因为总理的去世,哪里心思去会帮着找什么书。

  一直没有笑模样的他,经过半年的调整,终于放开了心怀。可是,7月6日,他又听闻华夏国的三军总司令去世。

  罗晋桓二话不说,去京城为曾经的老首长送别。

  宋依依在这个日子之前,就预先做足了半年的丸药,以及大悲之后需要服用的药。

  在罗晋桓临登上火车之前,宋依依考虑再三,还是对他说:“师父,您在京城住到来年春节,再回来吧。”

  罗晋桓虽然悲伤,但是智商还在:“难道还有人吗?”

  宋依依没有否认。

  罗晋桓不再问了,一是没心思,二是周围的人太多,默默地上了火车。

  宋依依看着火车越来越远,消失在视野当中,心中也有些惆怅,这一年为何发生了这么多大事!

  宋泽珉的转业申请,终于在6月底批准了。他被安排在沈市皇姑区任区长,毕竟是正团级嘛。

  7月1日,宋泽珉就正式走马上任了。他这个职位,王政委、贺师长和刘革新,都费了不少心思,不然本来留给他的,是周边一个县的县长。

  那事儿还得从几个月前的春季招兵说起,刘家瑞报名参军,很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军人。

  刘妈妈因为与石凤竹颇为投契,再加上她儿子不在家,就往宋家跑得非常勤。在一次闲聊中,得知宋泽珉已经递交转业申请的消息,回去就跟她丈夫说了,然后,她公公也知道了。

  刘革新很欣赏宋泽珉,就决定帮他谋一个好点的职位,也算给自家结下一个善缘。

  从年初国家总理去世,一直忙到春季招兵结束的王政委和贺师长,这才静下心来考虑宋泽珉的转业申请。他们真的爱才惜才,不愿意宋泽珉离开部队,所以才把事情一直拖着。

  但是,现在二人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宋泽珉转业,对他个人来说,并非坏事。二人又向朱军长汇报了此事。

  当部队批准了宋泽珉的转业申请,把他安置在何处,又是一件与他个人而言的大事。

  好在有刘革新一直关注着,并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帮忙运作。

  于是,宋泽珉转业到本地一个市辖区上班,可以每天骑着自行车,回家了。不用离开家人,去外地工作,这对于把家庭看得极为重要的宋泽珉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宋泽珉特意精心准备了礼物,给帮助自己的几人送去,以示感谢。

  经过了一周的熟悉工作内容、阅读文件及相关规定,再加上前世的知识和眼界,宋泽珉轻松可以胜任这个职位。但是,他还是按部就班地工作着,一展宏图的时机还没有到,宋泽珉才不会做,那个先冒头的椽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金水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