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还有多少钱?”齐爱民在生活上很粗心,把每个月的津贴交给尚玲便不在管了。
“不多了,还有三百多。”尚玲说道,当然不止有这些,她还存了私房钱。
“什么?怎么才这么一点。”齐爱民惊呼到,他一个月的津贴有五十多,尚玲的工资也有二十多,家里怎么就剩这么一点钱了,“我记得我们不是一直有存款的吗。”
“爱民,你也太不关心家里了。”尚玲假装嗔怪道,“那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家里就三口人,吃喝上部队也有补贴,根本没有什么花销,钱就存的多一些,可是这些年,家里人口多,我又不好意思问大贵要生活费,齐龙齐虎还时不时的想吃点好的,有时候咱俩的工资根本就不够一月的花销,我就动了存款,慢慢的,钱就越来越少了。”
齐爱民听到尚玲的话,想了想,这两年确实经常听到齐龙齐虎说要吃肉,齐桂花每次来也都会朝着尚玲要点钱,这样想来,家里的钱确实也快没了。
齐爱民的心里也不好受,弟弟一家在老家的时候,一年到头也舍不得吃一次肉,可是来到这里,却隔三差五的要吃肉,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吗?想到这几年,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说不定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个冤大头,齐爱民的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
“我先打听打听哪里有适合的房子吧,要是钱不够,咱们就先凑一凑。”齐爱民皱着眉头说道。
他现在好歹也是一师之长,让他去借钱,他也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
“爱民,你先不要管钱的事情,我来解决,你就专心的找房子吧。”尚玲善解人意的说道。
听到尚玲的话,齐爱民心里一松,只要不让他去借钱就行。
如果让齐爱民知道,齐大贵现在还想着怎么问他要钱,恐怕齐爱民一时之间,不想认这个弟弟的心都有了吧。
第二百四十六章
“妈,顾姨,你们这是干嘛呢?”
一进家门,明暖就看见放在沙发上的棉网套,屋子里满满的都是棉花的味道。
陈桂芸和顾文静两人则是坐在地板上。
“给你和君泽缝新被子啊。”顾文静一脸理所当然的说道。
“我知道,可是也不用这么多吧?”明暖指了指摞在沙发上的网套说到,“而且,这么多棉花,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这怎么算多了,四条褥子,两床薄的两床厚的,刚刚好。”陈桂芸不赞同的看着明暖说到。
顾文静也说道:“你妈说的对,暂时先弄这些,等以后你们有了孩子,还得再做。”
“那哪里来的棉花?”明暖放下包也做到地板上问道。
要知道现在买棉花是要棉花票的,而且棉花票的供应量极少,看这些棉花,她们不会是把整个大院里的棉花票都兑来了吧。
果然。
“我和你妈一家一家买的啊,一两棉花票一毛钱。”顾文静面带自得之色的说道。
一两棉花票一毛钱,再加上买棉花的钱,这得多少钱啊。
“你和小泽家具看了吗?”陈桂芸问道。
“还没有来得及,过两天吧,这两天医院太忙了。”明暖说道。
“我跟你赵叔叔打好招呼了,你们到时候直接去找你赵叔叔就行了。”陈桂芸嘱咐道。
“我知道了。”明暖点点头,手里拿起针线想要帮忙。
“明暖快放下。”顾文静对明暖说到。
“啊?”明暖一时之间没有明白顾文静的意思。
“新娘子可能不动针线的,尤其是这还是你自己结婚的东西。”顾文静解释道。
明暖无奈,只得乖巧的点点头,把针线放下。
“你觉得咱们上回看的那个窗帘怎么样?”顾文静脸上的喜悦是怎么都掩盖不了的。
“你说的是耦合色的那个吗?”陈桂芸回应道,“是挺好看的,但是料子太薄了,透光。”
“也是,那咱们再去看看。”顾文静点点头说道。
“我倒觉得那匹米白色的布料用来当沙发罩正好。”陈桂芸又说到。
“也行,就是太素净了,到时候咱俩再勾个粉的红的垫子铺上边,就更好看了。”顾文静想了想说道。
自从确定了婚期,陈桂芸和顾文静好像一下子忙碌起来了,每天都兴致勃勃,今天讨论缝纫机买什么牌子的,明天讨论床单被罩用什么颜色。
“你什么时候回医院?”陈桂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问了一句。
“我有个同事生了孩子,明天我去看看她,然后直接回医院。”明暖说道。
“哦。”然后陈桂芸又投入到做被子大业之中了。
明暖无奈,只得回了自己房间看书。
“我看着旁边的新家属院马上就修好了。”顾文静把头靠近陈桂芸低声说道:“我听说到时候以我们家老白和你们家老霍的等级,都能分到独院。”
陈桂芸点点头说道:“按照等级早就该分了,咱们军区条件一直不好,咱们现在住的房子,差不多应该是个团级的。”
顾文静也点点头说到:“应该也会配上保姆吧,也算是解决几个军嫂的就业问题了。”
“谁说不是呢,这两年随军的家属越来越多,咱们军区能提供给军嫂的也就那么几个岗位,粥多狼少,很多人家里都很困难。”
“是啊,现在军嫂就业也是一个大问题啊。”顾文静说道。
“砰砰砰”
“砰砰砰”
陈桂芸站起来把门打开,是张大姐,之间她气喘吁吁的站在门口。
“快快,桂芸,小莲流产了。”
“什么?!”陈桂芸惊呼出声,“到底怎么回事?”陈桂芸穿上鞋子就跟着张大姐走了。
明暖听到后也很诧异,和顾文静也跟了上去。
李小莲就是原来霍建国的手下李连长的二女儿,比明暖大几岁,小的时间还经常在一起玩耍,李小莲在两年前就结婚了。
现在怎么就突然流产了呢?
“小红的婆婆带着小孙子来了。”在张大姐的叙述下,大家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许多年过去了,原来的李连长,现在也变成了李营长。
学校了放了暑假,李营长在老家的老母亲就想带着小孙子到城里来住一段时间。
李营长和陈小红也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看到老家来人也都很高兴。
刚开的几天一大家子其乐融融,但是没过几天,陈小红就发现家里的面和油下去的很快,本以为是自己记错了,也没有太过于在意。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油罐子很快就见了底,陈小红心里便有了计较,恐怕是李老太太和孙子趁着她不注意在家里偷吃了。
陈小红本来想着老人好不容易来一次,也住不了多久,也就没有计较。
52书库推荐浏览: 小王胡公子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