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看这架势,这送馒头都成习惯了。
“嘎婆,为啥你要给那个熊……熊初墨馒头啊?”苏青青念这个名字还觉得有点别扭,脑海中不自觉想起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来。
“他和我买的,每天五个馒头,四文钱。”
乖乖,这家伙挺有钱的啊,一天四文钱,一个月下来也得一百多文了。
“他自己干嘛不做啊?”
蒋婆子摇头,“我也问过,他说他试着做过一次。”
“然后呢?”
“然后拉了三天的肚子。”
第172章 买酒
有了封景的帮忙,原本蒋大爹自己要翻整两天的地,一下午的功夫,就被封景给全部弄好了。
两个人在干活时,也不时说说话,蒋大爹断断续续得知了一些苏青青和蒋氏的情况。
心酸之余,又越发看得上这位新姑爷。
上辈子他定是积了德,才会让女儿和孙女遇到这样的贵人。
“封景,晚上咱们爷俩喝两盅。”蒋大爹拍着封景的肩膀说道。
“好。”封景颔首。
两个人扛着锄头回来时,灶房里头已经炒香了。
蒋婆子把苏青青带回来的猪肉给炒了一部分,又去菜园里摘了些青菜炒上,听见蒋大爹在院子里嚷嚷,说要和新姑爷今晚好好喝几盅,便把过年时候攒下的那一块腊肉也给蒸上,准备当下酒菜。
“娘,别做这么多,咱们吃不完的。”蒋氏说道。
她是从这个家嫁出去的,自然知道家里的情况,来这么一趟,要让老两口这么忙活,她过意不去。
蒋婆子却笑,“吃得完,再说那初墨每天四文钱给咱们,我也攒了不少。”
一边说,一边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来,里三层外三层打开,数了十个铜板给苏青青,“青青,你上花婶家去打一斤酒回来,跟她说,要那十文钱一斤的。”
“还是我去吧,青青太久没回来,估计不认路了。”蒋氏主动请缨。
苏青青却一口应下,“没事儿娘,我能去,不认路我就问别人,嘴巴甜不要钱嘛,是不是啊,嘎婆?”
蒋婆子喜欢这个活泼的孙女,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就是,我孙女可聪明哩。”
话音刚落,那十文钱又被塞回她手中,她忙喊,“咋不拿钱啊?”
“嘎婆我有钱,我买就好啦,该我孝敬你们了。”苏青青跑着,声音吹散在风中。
……
蒋家村不算大,苏青青都没用得着问人,便找到了那花婶家。
大老远的,便闻见一股浓郁的酒糟味儿,有几分醉人。
同时也说明,这酒是的确不错。
苏青青想起前世,自己有一次去四川宜宾,那座城市,有一半的地方都飘扬着酒糟味儿,而那里的某粮液,正是很出名的好酒。
想着,她到了花婶家门口,轻敲了门,“花婶,你在家吗?”
门很快被打开,一个穿着深蓝色粗布衣裳的女人走出来,头上还包着一块洗的发白的蓝色方巾,擦着汗,问道,“你是谁呀?有什么事儿吗?”
苏青青把空坛子递到她跟前,“我是蒋大爹的孙女,今天回来,想上你家买点好酒。”
花婶回忆了一下,笑了起来,“我当是谁呢,原来是青青呀,没想到都长这么大了,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你这丫头,越长越水灵了,快进来,婶儿去给你打酒啊。”
“谢谢花婶,我嘎婆说了,要十文钱的好酒。”
“行,我这就去给你打酒。”
苏青青也紧随其后,想瞧瞧古代酿酒的地方到底长什么样。
另外的,如果这酒的确好,以后,她也可以来找花婶合作些项目。
第173章 送菜无意,瞧人有意
这个年代酿酒,主要是靠环境的天然条件。
苏青青跟着花婶绕到后院,便瞧见一个在地面上的木板,花婶揭开,赫然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架着木梯的地窖,和现代有些农村储存红薯白菜的地窖相似。
顺着木梯下去,便瞧见那下面被挖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坑,有些用酒糟给盖上了,还有一些空着,放着一些坛子。
花婶去了最里头,直接抱了一坛子酒给苏青青,“就这个吧,高粱酒,你嘎公年纪大了,喝这个不烧肚子。”
苏青青接过去,摸出三十文钱给花婶。
但花婶只收了十文钱,“快回去吧,你嘎公一高兴就想喝点酒,今天肯定眼巴巴的盼着了。”
这坛酒起码得两斤多重,苏青青过意不去,要让花婶把剩下的钱都给收下。
村里头的人讨生活都不容易,自己有钱,该给的就给。
花婶不要,“你这丫头,十文钱就够了,村里村外的,花婶可稀罕你了,以前还跟你娘开玩笑,说把你嫁给蒋槐哥呢!你算上花婶半个闺女,这酒,就收这么多。”
都扯到娃娃亲上了,苏青青也就作罢,谢过花婶,抱着酒出门。
因为来的时候还拿了一个坛子,花婶便提议帮她送回去,另外也去和蒋氏叙叙旧。
……
回了蒋家,花婶去找蒋氏叙旧,这烧火的活儿自然落在苏青青身上。
52书库推荐浏览: 小芒果干 种田文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