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比男子终究是柔软了许多。”魏琬说罢,抬眸看向魏熙:“公主若是下定决心了,就该好生清理一番了,陛下他……终究是冯氏的儿子。”
魏熙看着茶壶上升起的袅袅薄雾,轻声道:“他更是六哥的孩子。”
魏熙说罢,伸出食指,轻触水雾,让指尖染上湿润的暖意:“再怎么说,他也是爱护着我长大的,我与他注定纠葛不清,我已经夺走了他的一切,若是再夺了他儿子的命……”
魏熙微顿,将手指收回,捻了捻指尖上的水雾:“我不怕他恨我,可我怕自己会觉得愧疚,明明我什么都没错,为什么要白白内疚,一个小孩子罢了,我还制不住他吗。”
魏琬看向魏熙,心中平添猜测:“公主对……”
魏琬说着,看着魏熙那双清冷的眸子,终是将要问的话咽了回去。
不论魏熙对魏潋,是不是只有单纯的兄妹之情,都不该是她多嘴的,况且,人都去了,问出来,也不过一句平添烦恼的废话。
她垂了视线,看向茶壶,笑道:“我还记得公主少时是极不喜饮茶的,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见公主煮茶。”
魏熙提起茶壶,给魏琬倒了一杯:“人的口味,哪有一辈子不变的。”
————
正逢朔日朝会,魏熙早早进了宫,看了因冯氏之死病的混沌的魏祯后,便脚步不停的往太极殿去了。
冯氏谋逆之案牵连甚广,眼下正逢朝会,也该要了结了。
等议完冯氏之事后,已经是半个多时辰之后的事了。
魏熙方问完众臣还有何事要议,便见宗室里辈分最高的信王道:“启禀公主,历来君强而国盛,眼下陛下年幼,不知事事,若是再重蹈冯氏覆辙,便是国之大祸。”
他说罢,跪地道:“眼下宗室之中,唯公主一人有执掌山河之力,还请公主以大夏为重,登基为帝。”
魏熙眉头一蹙:“叔公这话是何意,陛下尚在,我等臣子如何能行此不忠之举。”
信王苦声道:“陛下年幼,身子又弱,当初立他为帝,本就是迫不得已,眼下弊端已显,还请公主多为大夏考量。”
信王说罢,便见朝中众人纷纷跪地:“还请公主以大夏为重。”
魏熙一甩袖子,沉声道:“你们如此,将陛下置于何地?”
唐宪道:“臣以为可先将陛下封为太子,由公主悉心教导着,等陛下知悉政事后再行理政,如此于大夏,于陛下皆是两全其美。”
魏熙摇头:“历来没有天子变太子的规矩。”
魏端沉声道:“事从权宜,陛下年幼体弱,怎能理政,可由公主代劳,又难免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平白多生事端,正所谓国无二主,不论是政权还是皇位,都是集于一人手中,江山才得以稳固。”
魏熙垂眸看着底下面色诚恳的众人,面上浮起犹豫之色,和他们一同演戏:“六哥生前,将陛下和大夏托付与我,二者我皆不能负,尔等如此,岂不是逼我做背信弃义之人?”
信王道:“先帝圣明烛照,定是会理解公主的苦心,臣以为,先帝在天之灵,也不想看如今这幅局面。”
魏熙微微一叹,起身道:“此事容后再议。”
“还请公主早下决断。”裴斯见状,扬声道:“冬至将至,陛下又重病,若是如此搁置着,祭天之礼该如何办?祭天之礼关乎国运,还请公主以大夏为重,早日登基。”
裴斯说罢,众人齐声道:“请公主以大夏为重,早日登基。”
太极殿中众人声如洪钟,听的人心中激荡,魏熙仍旧摇头:“此事于礼不合,众卿还是莫要如此说了。”
魏熙说罢,转身一路从殿中出去,留下殿中众臣痛心疾首的呼声,好似她不登基,大夏就会亡了一般。
魏熙如此想着,面上不合时宜露出一抹笑,雍容却淡漠。
纵是板上钉钉的事,也需得有个遮掩,古来禅让都得来个三请三辞,魏熙身为一个女子,更是不能显得过于主动,虽然方才在朝中,众臣都可以忽略了她的性别。
魏熙回府不久,朝中众臣便于她府门前述说大夏眼下危机,历数她的功勋,跪求魏熙登基。
魏熙迟迟不应,反倒是许多百姓闻声而来,和众臣一同跪求。
魏熙差陈敬出来好言相劝,众人不理,依旧跪求,跪了大半日,直到有一老翁跪得昏过去,魏熙才闻声匆忙带着府医出来。
她不理那些求她登基的臣子,径自向着老翁而去,等老翁醒了后,对老翁行礼告罪:“因魏熙之故,害阿翁受苦了,阿翁可还有什么不舒服的?”
老翁缓过劲来,跪地道:“没有不舒服的,我来跪求,也皆是为着我们百姓,公主执政以来爱民如子,我们的日子也好过,还请公主为了我们这些百姓,早日登基,要不然若是再出来一个冯氏妖妇,岂不是将我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老翁话落,百姓们纷纷响应,各说各的,很是嘈杂,甚至连魏熙少时施冰之事都道出来了,可却皆是一个意思。
就是求魏熙登基。
大有魏熙不答应,便长跪不起的架势。
52书库推荐浏览: 和烟绿 爽文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