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小娇女_黄米粘豆包【完结】(167)

阅读记录

  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谭笑学习无压力,总是在最后一节课就能把当天留的作业完成,晚上回到家帮爸妈干活之后,还能抽出时间写点。

  谭守林怕她累坏了身子又头疼不让她长时间写,因为有白天的构思谭笑虽然写的时间短但速度很快,三千字轻轻松松就搞定,头也没有什么异样,这一点让她很欣慰。

  一周五天课,周末放假的日子,谭笑换上旧衣服,跟爸妈上地干活,捡土豆、掰苞米、能干啥干啥,能做多少做多少。

  东北的秋天很短,往往一夜之间,冰霜雨雪就能铺满大地,所以家家户户真的是在跟老天爷抢粮食。

  屯子里但凡是能有点用的人这时候都跟着上地收粮食了,王佩和谭守林虽然心疼谭笑年纪小,却也默许了她的坚持。

  9月11日是中秋节,在中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可在谭笑家这里,忙的脚打后脑勺的农民要不是屯子里有人过来卖月饼,谁也不记得还有中秋节这个节日。

  月饼是五仁馅的,饼皮很硬,带有红丝绿丝瓜子的馅料很香,可以用钱买,也可以用黄豆换,正愁上地的时候饿了没有饽饽吃的王佩一口气买了十斤月饼,放在家里给孩子当饭,带到地里夫妻俩垫肚子,就连谭笑都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每天中午都不用再往家跑了。

  学校老师家里也有地,忙起来的时候,一周七天只上三四天课,还有的直接把学生拉到自己家地里干活的,结束的时候一人给买一袋叫冰冰凉的饮料。

  杜大河没有这么干,五天课从周一到周五,一节不拉。

  谭笑猜测可能是杜老师嫌一年级的小屁孩战斗力太弱,又或者因为杜大河家里的地太少。不

  管什么原因,杜大河杜老师这一次很像一个好老师,至少比五年级的那个姓龚的女老师强得多。

  谭笑上一辈子就是跟她读了六年书,每周二周三都休息,为的是照顾老师周二周三赶集做生意的时间。秋天刨土豆、春天捡栅子、夏天拔大草,但凡是龚老师的学生,管你在家是公主还是少爷,就没有一个没干过这些活的。

  谭笑还发现,除了第一天不咋地,现在杜老师的脾气、说话语气、形象似乎越来越好,难不成那天是特意做戏给他们看的?为的就是吓退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如果是那样,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啊!就凭这一点,教育局就该给他发个奖状。

  把粮食从地里抢回来,算是跟老天爷之间的战役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接下来,就是很长时间的细化工作,而敲毛嗑头是首先要做的事情。

  所谓敲毛磕头,是指把从地里收回来的葵花籽盘放在场院里,每人手中一把木头做的棒槌,一手按住瓜子盘一段,一手用棒槌在上面敲打,直到把瓜子盘上的所有瓜子粒都敲下来为止。

  之所以要最先敲毛磕头,是因为长在盘里的瓜子还是潮湿的,堆在一起久了容易发霉长毛,这个久其实也只有两三天,过了这个时间,一年的辛苦都要白费,所以秋收的时候,如果天气允许,大家通常都是最后割毛磕头,然后回家之后第一时间把瓜子敲下来。

  敲毛嗑看着容易,其实是个技术活,用的力度大了容易把毛嗑盘敲碎了不说,毛嗑还敲坏了。力气小了,敲不下来,白做无用功。

  中秋节的晚上,长安七屯灯火通明,家家户户的场院上都摆满了毛嗑,从自家院子里拉过来一条电线,瓦数不等的电灯泡发出昏黄的灯火,照在劳作人的脸上。其实谭笑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就家家户户那二十五瓦的小灯泡,还没有头顶上的月亮效果好呢。

  谭笑家和隔壁的孙雪家共用一个场院,两堆毛磕头一东一西的摆放着,西边的大,东边的小。

  “老谭二哥,你家这毛嗑今年可不能少卖钱了!”孙雪她爸孙大蛮站在俩家毛嗑堆中间,伸手在谭守林家这边拿了一个顶大个毛磕头,搓了一把一边嗑一边对谭守林说,语气里的酸味浓的呛鼻子。

  “卖啥钱啊,今年毛嗑都种的多,说不上价格不行呢。”谭守林侧对着孙大蛮坐在地上敲毛嗑,说话间手中的棒槌依旧挥舞不停,面前是堆成小山的毛嗑子。

  “可不是咋的,我听人家说今年县里收毛嗑价钱比往年低不老少呢,你种这老些,到时候没人要只能自己吃了。”

  说话间,孙大蛮咯吱窝夹着刚才从谭守林那拿的毛嗑盘向自己家的那一堆走去,王佩看着他披着黄大衣晃悠悠的身影,手中力气加重,瞬间一个毛嗑盘四分五裂好不恐怖。

  正文 第153章亲事

  “嘴大手长的玩意儿,自己家没有咋的!”

  “成天就会瞎逼逼,他是县长啊,还知道毛嗑啥价?”王佩看不上孙大蛮两口子的懒,更闻不得他们的醋味。

  谭守林瞥了一眼孙大蛮,小声说:“他爱咋说就咋说呗,他们两口子不就那样嘛。自己懒还总是眼馋别人的东西,这日子让他俩过的,我前个瞅见她家孙雪还穿假鞋呢,得多冻脚啊!”

  假鞋就是单鞋,是这地方的一个叫法,进了9月,天气转凉,火气重的大人还有穿假鞋的,但身体不好的小孩和老人基本上都换上了二棉鞋。孙雪跟谭叙一样大,还是个怕凉的小姑娘,不穿棉鞋肯定是她妈又没做好。

  “冻不冻脚能咋地,人家孩子抗造,一年到头也没见啥时候长病。要是换成你闺女儿子,指不定都上吐下泻了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黄米粘豆包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