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材是老人的,可大梁和屋里的檩条全是自己的,是准备明年春天盖房用的。
兄弟仨分家,老大王长凯分到一处宅院,搬出去了。他们是老二,只分到一处闲院儿,到现在还和老人挤在一起。攒个儿钱就赶紧买一根檩条,想尽快把房子盖起来。
小叔子分的是老宅,今年已经二十有一,对象吹了两个了。老婆婆脾气不好是个挑儿,家里住房窄巴也不能不算褒贬。
为这,夫妻二人愁的觉都睡不好。狠狠心,明年就是拉饥荒,也要把房子盖起来,搬出去。
可眼下都丢了,这房子什么时候才能盖起来呢?
王晓华和王贵勇见母亲哭,也趴在马惠恩的怀里哭起来。
堂屋里哭成了一锅粥。
腊梅心里可就着受不住了:说出实情,自己的秘密就得暴露,这事忒大,家里人一时也不可能理解的了;
不说,一家人都认为丢了,这伤痛什么时候才能平复?想了想,便试着劝解起来:
“爷爷、奶奶、干娘,你们别哭了,我认为应该高兴才对!”
“什么?”王张氏一听就急了,瞪着一双老花泪眼说:“你个傻b妮子,我们丢了东西,你却在这里唱开了殃儿,你嫌我们难受的还不够怎么滴?你……你给我滚出去!”
腊梅不急不躁,笑笑说:“奶奶,你先别着急,听我把话说完。”
王廷烁忙制止老伴儿:“你听孩子把话说完喽!”
王张氏:“她一个傻子,有什么好说的,还不是故意气人!”
王廷烁没再理老婆子,对腊梅说:“妮儿,你有什么看法?”
腊梅:“我觉得。如果寿材和木头,还有榆木梁不丢,也得被寻木队的人拉走,送进高炉里烧成灰儿,这样的话,咱们可就一点儿念想儿也没有了。
“现在丢了,虽然没在我们家里,但一定是在别人家里。只要这东西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有找着的可能。这比被寻木队的人拉走烧了强百倍!”
第八十八章 新玉米面
王廷烁点点头:“是这么个理儿。”
王张氏:“人家一藏,我们上哪里找去?”
腊梅:“这几天光下雨了,路上特别泥泞,外村的车进不来,肯定不是外村的人偷的。
“如果是我们这一弯儿里的人偷的,没有不透风的墙,早晚我们能知道喽。
“到那时,大炼钢铁过去了,大队也不到处搜木材了,我们再给他要,岂不比放在我们家里还保险!”
王廷烁拿起旱烟笸箩装了一袋旱烟叶,抽了一口烟,吐出一个大大的烟雾后,慢慢地说道:
“这孩子说的对,看这阵势,就是丢不了,也得给拉走送到高炉里去烧成灰儿。
“谁也别难过了,丢就丢吧!就是找不回来,有人用总比烧成灰儿强得多。权当我们积了阴德了!”
腊梅望了爷爷一眼,心里别提多舒坦了:只要有一个人理解,这事在这个家里就不会出大篓子。
怕母亲过于伤心,又凑近她的耳朵,小声说:“干娘,别难过,过后我让白头发老奶奶帮你找。”
下午,大队又把王廷烁、王张氏、马惠恩和王翠霞传了去,拍桌子瞪眼地询问了半天,众口一词,四个人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
王廷烁苦笑着说:“你看看我们这四个人,哪一个是扛动大梁,抬动寿木的人?”
支书不死心,又炸道:“说吧,别瞒着了,我们已经调查清楚,是你们雇人给藏起来啦!”
王廷烁哭笑不得:“队上的整劳力全抽调到大队上干活去了,这个你也不是不知道。现在队上的人出了妇女,再就是老的老小的小,全凑在一起,也抬不动这两样儿东西!”
支书无话说了。各队上的男整劳力都抽调到炼钢场和水利工程上去了,确实没有抬动这两样东西的人。
见审不出什么来,也只好作罢!
支书心里却挂了一个大大的“?”:十一队这是怎么啦?三十多只铁锅一夜之间不知去向,现在王廷烁家又丢了寿木和榆木梁,哪一样也问不出个跟梢来!哪一样也没有找到的可能!
十一队,邪门了!
………………………………………………
秋傻子雨仍在下,腊梅一双小手疼的厉害,干干停停。待满地的玉米都生出嫩芽儿,实在没得可收的时候,腊梅在前世的家里,存了足有四千多斤玉米穗儿,六、七亩地的收成。
虽然与大田里被糟蹋的相比起来,少得可怜。但毕竟是一具只有九岁的小身体,心有余而力不足,腊梅只有望着满田的嫩芽儿叹息。
天放晴了,地里到处是一片片的嫩绿:谷子、高粱、黄豆、芝麻,落在地上的都长出了嫩绿的芽苗,棵上的有的霉烂,有的生出了又黄又细的小芽儿。
玉米棒子经过雨水的浸泡,膨胀了,发芽了,嫩芽儿在棒皮里面拼命地长,把棒皮都撑起老高。如果去掉棒皮,就是一个不会喘气的大刺猬。
当腊梅想把前世的玉米穗儿折腾到这世来的时候,却发现不能折腾了。
下雨前,收进场院的玉米棒子,由于上面只盖着草苫子,有一部分被浸湿的,也钻出嫩白的牙苗儿。
52书库推荐浏览: 平原小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