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在古代_沉云香【完结+番外】(145)

阅读记录

  贺飞宇点点头,虽然并不觉得王行之会愿意趟这趟浑水,不过也只能试一试了。

  朝中局势风云变幻,在削减兵权这件事上圣上的心思并不那么坚定,文官又向来喜欢抱团,贺家此时急需在文官集团中打上一个口子。

  于情于理,李文柏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次日天刚放亮,李文柏和贺飞宇早早地就乘上马车出发了。

  虽说骑马更快,但为保万一,贺飞宇把原本确定拜师后才会献上的束脩一股脑搬进了马车里,这才使得两人只能乘车前往。

  王行之虽为大儒但并不迂腐,对于正常考进半山书院的学子来说,王行之并不会苛求他们束脩给得多少,但对于每年三个“走后门”的学生,则毫不客气地狮子大开口,金银珠玉来者不拒,给多了不嫌多给少了不高兴,往往世家也不在乎这点闲钱,就当给自家子弟买了个心安。

  就这样,半山书院凭借着这些“赞助”不断修缮设施,明明没有朝廷拨款,设施完善程度却已经远超国子监。

  不是没有人不满,但王行之奉旨开设书院,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就连皇帝在招生一事上都得给其三分薄面,一般官员要惹他还是得先掂量掂量。

  原本束脩的银钱贺家是准备出的,但是李文柏怎会同意?他是行商之人,广陵的产业还在源源不断给他累计银子,于是赚到的身家银子都在马车上了。

  半山书院坐落在京城郊外十里处的五华山中,因为建在山腰之上,是以取名“半山书院”,书院不设年限,入学后的学生只要未能通过科举,就可一直读下去,不过为防有人滥竽充数,王行之规定凡是连续三年考进士不中的学子,次年要么选择转考明经、明法等科,要么退学回家继续研读,成功将半山书院的学生控制在百人以内。

  马夫一路轻车熟路地驶入五华山中,往来书院的学子们早已在山间行驶出了一条宽阔的道路,沿途经过皇家寺庙五华寺,在往上走约摸一炷香的时间,书院大门边呈现在李文柏眼前。

  相对于国朝最富有书院的名声来说,半山书院的山门显得有些过于简陋。简简单单的石质拱门上挂有先皇亲笔题字的“半山书院”牌匾,两侧是今上御笔书写的对联——“大任从劳苦得来,愿诸君皆以天下为己任;酬知在居恒造就,效曩哲勿忘性内之良知。”

  短短两行字,标明着前后两代君王对半山学子的期许,也给这书院挂上了金光闪闪的免死金牌。

  这日恰逢书院休沐,内里除了少数不远千里前来求学,老家并不在京城周边的学子之外,也就只剩下了趁清闲做做学问的先生们。

  门房见是贺飞宇来到,当即笑呵呵地把人请到了王行之所居别院的正堂,恭恭敬敬行了礼:“姑爷稍待,小的这就去通报老爷。”

  作者有话要说:  “大任从劳苦得来,愿诸君皆以天下为己任;酬知在居恒造就, 效曩哲勿忘性内之良知。”,取自贵山书院

  第62章 比试

  “姑爷?”李文柏揶揄着看向贺飞宇, “原来少将军才是有了佳人的那个?”

  贺飞宇没好气地一拳锤在李文柏胸口, 表情羞涩中又带了点幸福。

  王行之虽然姓王, 但和宰相王敦茹一系却没有什么关系, 反而跟贺青等武将更亲近一点, 算是文官中的一朵奇葩。

  贺飞宇小时候脾性顽劣,贺青又常年征战在外,吴氏便将其交给了世交好友王行之管教, 一来二去性子没磨平, 反倒和王家独女王燕飞产生了些超出友谊的感情,两家家长倒是乐见其成, 干脆给定了娃娃亲。

  李文柏听得连连感叹:“原来少将军还有这么段风流艳史,难怪征战在外还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原来是为了心上人守身如玉呢。”

  贺飞宇眉毛一竖正准备炸毛, 突然听见一阵沉稳的脚步声,赶忙神色一肃老实下来,同时不忘提醒状况外的李文柏:“站好点,王大人来了!”

  早听说过王行之治学严谨, 李文柏忙不迭地站直身体,忍不住好奇这位连贺飞宇都闻之色变的严师会是什么模样。

  原以为会是个顽固老头, 却没想到王行之看起来甚为年轻, 年纪看起来只有四十有余,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为其平添了几分威严,深不见底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和睿智,虽然是个文官走起路来却虎虎生风, 不查之下很容易让人以为是个武将。

  王行之大步走进正堂,面对贺飞宇时严肃的面孔变得柔和几分:“坐吧,今日怎么有空来找我?”

  贺飞宇先是毕恭毕敬地躬身问好,等王行之点过头才直起身体,接着从衣袖中拿出贺青的书信双手递过去:“先生,这是家父给您的信。”待王行之接过才转身把半边屁股放在椅子上。

  一旁的李文柏简直叹为观止,就算面对贺青的时候也没见贺飞宇这么老实过,这王行之到底有什么能耐,让这个心高气傲的贺家少将军如此战战兢兢?

  “贺将军的信?”王行之疑惑地接过,“有何要事不能让你当面说,还得特地写信?”

  贺飞宇嘴角紧张地绷直,眼神不住地示意李文柏待会儿千万别掉链子。

  李文柏倒没怎么紧张,要论装逼,古人的装逼段位比之现代的各种面试官还是稍微温和了那么一点,他现在满心满眼都是对这位当世名儒的好奇。

52书库推荐浏览: 沉云香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