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在古代_沉云香【完结+番外】(349)

阅读记录

  金属模板有了,现在,就只缺木活字了。等到五天后木活字全部雕刻完毕,那么大齐第一个木活字印刷,就要诞生了。

  古语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

  李文柏没有做过君王或者宰相,没有治理大国的经验。但他是李家的家主,是个商人。

  在他看来,治理一个交合县,和做生意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是把几十口的家族,换成了几万人口的县城和各乡村罢了。

  一个县里有了蛀虫,就要除去这些蛀虫,比如施五等人。等到没有了蛀虫,剩下的就要收拾眼前的这个烂摊子。

  如果交合县的百姓能像中原或者江南地区百姓一样,通过种地自给自足,那么也不至于穷苦落败至此。交合县地处陇右,土地贫瘠,种地喂不饱那么多张嘴,这点李文柏很清楚。

  只有发展商业,发展经济,才能真正让这座县城重获焕发生机。

  于是才有了李文柏承包草场、雇佣百姓种植芦苇、龙须草、研究改良宣纸的工艺、联合五个砚台商人开发端山制造端砚。

  于是才有了现在。

  很多商人们表面上和李文柏合作,实际上心里却对他颇有看法,认为他做了官也难改商人的本性。商人图利,李文柏在交合县做这些,就是为了挣钱。

  宣纸和砚台都是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确实挣钱,但并不是目的。李文柏真正的目的是,在交合县整个地区,建立起能够延续好几代,成为交合县标志性的产业结构。

  只要这几样文化产业不倒,那么交合的百姓,就永远有活儿干,永远饿不死。甚至,他们要是生活富足了,还能承包作坊,自己干。

  这是这个时代,唯一能够彻底根治百姓贫穷,且能够造福子孙后代的方法。

  李文柏有这个自信。

  第146章 大发展

  取出一张纸, 轻轻地覆盖在刷了墨水的模板上, 略微按压了一下, 待到墨迹渐干, 再将纸掀开。

  当他看到纸上清晰地浮现出一列列横竖整齐的文字时, 李文柏忍不住微微一笑,而旁边的李成的眼珠子几乎要掉落了。

  李文柏见着李成的模样,笑了笑。低头看着这页纸和县志上的原文字对照了一番, 比起原本县志上手写的文字, 这页纸上的文字显得更加工整,排版也更加整齐, 令人一目了然。

  虽然表面上,从选出一个个木活字, 再将这些木活字按照顺序, 排列在金属模板上,然后刷墨水,印刷,这一过程相当地费时间。可以说这样一遍下来的时间, 都够手写好几页了。但这只是一页的时间,是在印刷一本书的前提下。

  如果要印刷的, 是十本呢?一百本呢?甚至是成千上万本呢?

  手写不知道要写到什么时候, 而且还容易出错。但活字印刷,就显得很简便且快速了。如果有几十套甚至是几百套这样的活字印刷模板,就算是数千上万本书,印刷下来, 也就几天的功夫。而且极难出现错误。

  这样的速度和准确率,放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天方夜谭。

  李文柏相信,如果改良宣纸和端砚的现世,会引起文人界的轰动的话,那么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则将会引起整个印刷行业的大变革。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书籍的传播和保存。书籍传播的快了,那么便将直接影响到无数读书人的学习的质量。

  简而言之,这将是一个造福普天学子的万世之功。

  眼下既然活字印刷术做出来了,而造纸的工程也在按部就班的准备着,那么下一步,便是寻找足够有实力的商家了,而这一次,李文柏不准备找那群商人,对着李成说道,“陇右最大的书肆东家,带到县衙来,就说本官要和他谈谈生意。”

  没错,他选择的合作对象,就是陇右最大的书肆。

  既然是印刷行业,没有比书肆更迫切需要活字印刷术的了。当今大齐的所有书肆,印刷书籍都是用的雕版印刷术,不存费时费力,雕版的存储也很是麻烦。李文柏相信,在活字印刷术面前,没有那个书肆能够拒绝与他合作。

  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他自己。他现在的身份与以前不同了,以前是商人,可以想方设法挣钱,但是现在他是县令,大齐的官商还是泾渭分明的。别看他现在颇受雍和帝赏识,一旦他敢在任时为自己谋私,哪怕是正经生意,传到京都的某些言官耳朵里,弹劾他的奏折,怕是停不下来了。

  所以,眼下无论他做什么,都是以发展交合县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民生为前提。唯有这样,才能在发展商业的时候,不至于受人诟病。

  端砚的销售没有办法,必须要走商铺,此时活字印刷,李文柏想也没想就只想要走书肆,关于销售,他的心中早已经有了腹稿。

  李成亲眼所见了活字印刷的过程,颤抖着把书纳入到怀中,深深对李文柏鞠了一躬。

  ***

  到了中午,李文柏用过午膳后,觉得没什么事,便拿了一把椅子,靠在庭院里闭目养神。

  不得不说,春日正午的阳光,还是很暖和的,照在脸上,很轻柔,很舒服,不知不觉,便悠悠睡去。

  但是没过多久,睡意正浓的李文柏的耳边,就传来了李二的声音。

  或许是这些天用脑过度,思虑得太多了,李文柏睡得很沉。直到李二轻轻推了推他的肩膀,他才缓缓睁开双眼。

52书库推荐浏览: 沉云香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