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年纪大了,难道世子去方便一下,也要对您禀告一番不成?”祁奕随手指出来的两个年轻人的其中一个道。
带着微微的玩笑的意思。
李和权面色微僵,重新坐下不说话了,不过眼神却不停的往外扫。
而此时的内室中,张霁蹲在床边,小心翼翼的从手里掏出一张满是墨迹的纸张,恭敬递到庆王面前。
庆王本来在祁奕离开后,说方才两个字说的更急了些,直到见到那张纸,他才安静下来。
张霁见庆王并不是一点都记不得了,高兴道:“王爷,不如老臣念给您听?”
“今庆王府地界与易过接壤处发现铁锭,约百于亩,当年庆国兵败,臣服于皇上,特上报朝廷。今吾病重,夜来辗转反侧,吾之幼儿煦之今远在千里之外,若皇上开恩,让臣一家团圆,臣自愿将铁锭存处奉上……三子最得吾欢心,臣有意让他接任王位,若是皇上应允,臣便将含有铁锭之处的县城割据给易国皇室,一为庆王府对皇上的臣服之意,二为皇上照顾吾之三子的谢礼。”
庆王躺在床上听着,屋张霁平稳的声音在寂静的屋子里格外清晰。
“王爷,如何?”张霁看向床上的庆王,满是期待的问道。
庆王眨眨眼。
张霁见状,对着庆王跪下,“王爷放心,老臣拼了这条老命,也定要将三公子接回芜城。京城中虽繁华,但皇上对庆王府多有疑虑,三公子的日子一定艰难,也一定不习惯京城的生活,若是此番将公子接回,他一定会对王爷一片慈父之心感恩不已,定会对王爷言听计从。”
庆王的眼角似有水光闪过。颤抖的手指伸到头顶,慢悠悠的摸索半天,才摸到了他头上的簪子。
张霁似乎看出来什么,伸手将他头顶的簪子拔下,庆王指了指。
张霁将簪子拿在手上观察半晌,转了转簪头,轻轻的“啪嗒”一声,簪子断成了两截,一眼就看到簪中是空的,张霁往里一看 眼睛微亮,拿出一个指甲大小的章来。正是庆王的王印,只不过是小版的。
“既如此,老臣日后若有机会,再来看王爷,二公子对老臣想要面见王爷之事多番阻拦,老臣好不容易才见到了王爷。”张霁先是仔细收好了那张纸和小章,又将簪子恢复原样插回庆王头上,用袖子擦擦眼角,语气里似有哭音。
“啪……啪……啪啪”屋子内突然想起拍手的声音。
张霁一惊,应声望去,只见屋子内的阴影处坐着一个人,昏暗的光影只看得到他头戴玉冠。
“好一副主仆情深,本世子很是羡慕,希望本世子日后也能遇上张大人这样忠心耿耿的下属。”
阴影处的人站起身,走了过来。
方才说话声一起,张霁便听出来是祁奕的声音,此时看清他的脸,张霁最后的期待落空,想了想方才和庆王的对话,并无不妥之处。
“世子,王爷还在,您就如此不将王爷放在眼中,方才老臣就说过,此事机密,不是世子应该听的。”张霁站起身,语气微带指责。
祁奕的轻笑声在寂静的屋子里尤其清晰。
“张大人,本世子只想要知道,你们发现的铁锭之处,是何时发现的?又是何时确认那就是用以制作兵器的铁锭的?铁锭何其重要的东西,对庆王府的发展尤其重要,本世子居然丝毫风声都未听到,身为世子,实在是失职。”
“铁锭之事,早在五年前就发现确认,世子不知也是情理之中。”张霁义正言辞。
祁奕似乎又笑了一下,看向床上眼角还似有水迹的庆王,伸出手指擦掉,看着手指上映衬着烛火微微闪光的水珠,祁奕的声音微沉,意味不明,“父王想要用这铁锭之处换回三弟?”
庆王眨眨眼。
张霁不满祁奕方才的动作,那看起来对庆王丝毫尊敬都无。
“世子,三公子是您亲弟弟,您若是真对他一丝兄弟之情,便不该阻拦三公子回城。”张霁上前一步。
“哦?三弟知道此处?”祁奕随意问道。
“自然是知道的。”张霁理所当然。
祁奕又轻笑,“大哥也知道?”
“三公子都知道,世子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您回芜城时日太短,才对此事一无所知,今日开始,您不也知道了?”张霁最后一句话,似乎是想要缓和祁奕越来越难看的面色。
“兄弟情深?本世子有那玩意儿?”祁奕疑惑出声。
张霁正要说话,祁奕微微疑惑的看向他,“张大人,本世子若是没记错,我好像是前年回来的,对吗?”
张霁隐隐想到祁奕的不平之处。
不待他说话,祁奕又道:“若是本世子没记错,我好像是幼时离开芜城前往京城,年十九时,得北王青眼有加,将独女许之,又向皇上求情让我回来完婚,我才得以在离家十九年后重新归家。”
“父王,我知您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般病重,最起码能听的清楚儿子说的每句话,您要不要解释一番,为何当初没有用这小小的县城向皇上换我回京?那可是用来强兵富国的铁锭,别说百亩,就算是一半,也足够换回儿子了。”祁奕看向床上的庆王,淡淡笑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倾碧悠然 穿书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