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这么厉害的人脉,而且还敢跟她较真儿较到底,那为什么从前的时候,怎么欺负她她都不说话呢?这不是挖了坑让王美娟自己往下跳吗?
处理学生事件经验丰富的马老师,虽然面部表情照常和煦如春风,但是眼神锐利的让王美娟在她面前无所遁形。
"你的家庭经济情况怎么样?"马老师慢悠悠的问道,一副聊家常的模样。
这可叫王美娟怎么回答呢?如果说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来博得别人的同情,那么她之前一口咬定的家里给她拿钱,一拿就拿了一百元又怎么解释呢?
可是,如果硬说是自己家条件好,父母往外拿一百元钱都不带眨眼的,那么当东窗事发,派去她家里做调查的老师和同学回来以后,一旦揭穿谎言,自己在寝室里可就待不下去了。
王美娟只能硬挺着不说话。
这个时候,她唯一能够寄希望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能够有眼色一些,嘴巴上圆滑一些,能帮她把这一百元钱圆过去。
作为同村同族的王主任,平日里对她够照顾的,这也是王美娟为什么还能在中午这段时间,表面上维持平静的原因。她觉得,按照王主任的智商,肯定能够想到办法,偷偷的点拨她的父母一下,让他们能够明确的说出来,自己确实让女儿带学校来了一百元钱。
只要有一百元钱被从家里带来的说法儿能够证实,那么她就可以只把这桩事解释成一个误会,而不用担上什么诬陷同学、觊觎同学的钱财想要占为己有的罪名。
马老师看王美娟不配合,自己继续说下去:"你听说过‘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吗?"
……
难为这位老师苦口婆心的讲了下去,又有文言文儿引经据典,又有现实生活中就在身边发生的故事,却没有一句话能听进王美娟的耳朵里。
所谓"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马老师终于停下了循循善诱的教导,叹了一口气。
还是让现实来说话吧。负责任的马老师,听到下午的上课铃响,亲自把王美娟送回了教室,看见她坐在座位上才放心离开。
第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教室外面忽然有些嘈杂,同学们都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丢了课本纷纷往外探头查看。
今天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颇有些新奇,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意见,众说纷纭,站在哪一边儿的都有。
而这些说法,所有成立的根据,都在去乡下探查事实的老师和学生们身上。
李小梅那里都看不出有多么激动,王美娟却是脸上带出了紧张焦急的神色。
在教室外面等候下课的人数,有些多。
王美娟甚至捕捉到了一道熟悉的声线,心中一凛,是她父亲的声音。
下课铃响了,宣判的时刻到来了。
而外面之所以声音嘈杂,是因为几个老师正在规劝王美娟的父亲,其内容竟然是:"孩子即便是犯了错,改正了不就好了?也没有必要在学校里面拿出处理意见之前,就不让孩子念书了吧?"
王美娟的全身都没了力气,软绵绵的靠在了身后的课桌上。
形势竟然发生了突变,大家的关注点不再是王美娟有没有从家里拿出来一百元钱这件事儿上,反而是还让不让王美娟读书……
王美娟的父亲知道了女儿在学校里作下的幺蛾子,二话不说,马上就在邻居家借了一辆自行车,蹬着往学校里来了。咋咋呼呼的说不让这孩子念书了,反正没出息,滚回家里去种地或者安排出去打工,这个年龄也够用了。
那种迫切的模样,就好像他其实一直在等待着一个这样的机会似的。
"娟子,拾掇好你的书包和寝室里的被褥,跟爹走!"
这是一个很粗糙的,外表看上去足有40多岁左右的汉子,穿戴的真心不怎么样,好像应该才从地里回来,挽着半截裤腿儿,脚上没穿袜子,黑布鞋上面全是干涸了的泥巴。
此刻他横眉冷目的站在了教室门口,对着里面呼喝道。
一路蹬车子下了乡,连口水都没喝、连坐一下都没坐的徐老师和王主任,一头汗的又跟着蹬了回来。此刻嗓子眼儿都要冒烟儿了,还得接着劝阻激怒的王美娟父亲。
122家长来了
王美娟躲在教室里,双手捂脸,拼命的往座位里面缩着,就是不出去,也不搭话。这次可能是真哭,“呜呜”的听起来很悲痛。
按照她的家庭条件,她父亲早就不想让她读书,初中都没想让她读完,是她自己咬着牙想方设法许诺,又求爷爷奶奶、姥娘姥爷说情,这才把初中读完,又顺利的进了高中。
结果高一的生活没享受多长时间,惹下了这样一个麻烦,从而给了父亲一个让她辍学的理由。
"呜呜……",很悲痛,非常悲痛很可怜,非常可怜
董悠悠和李小梅的关注点也被偏移了,她们倒是没想赶紧追问是不是有一百块钱那回事儿,而是自己好朋友的去向问题。
"徐老师,王主任,郝佳伟和高向阳呢?她们怎么没有回来?"
何止是她们两个呀,另外两个住校生也没有赶回来。
徐老师一脸的沧桑,回答道:"他们还在路上呢,小孩子家轻易骑不了这么远的路,高向阳累坏了,那三个同学陪着她慢慢儿骑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寂寞无香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