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他们家的厨间没?那个干净整齐,我看就是官府老爷的家也没有这样的。”
刘奉祖觉得王婆子有些夸大事实了,要说一个郎中家里干净些也正常,人家是行医的,弄得下不去脚哪会有病人来看诊。
只是吃过了酒有些热,正好跟着王婆子走走散散酒气就去了张郎中的厨间看了一下。结果一下子被满屋子的白陶片给惊着了。
一丝油烟味没有的厨间再加上宽大的料理台,上面再摆放着成套的刀具,那些个来做饭的小伙子都穿着浅灰的工作服,扎着深蓝的围裙。
刘奉祖记得他只在中都的一家大酒楼里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专门给贵人们做菜,得赏的时候出来见一下贵人,穿得就是这样的衣裳。
要招待的客人吃好了,这些来帮厨的小伙子也收拾了一桌,蒋管家特别嘱咐,今天是豆腐西施的好日子大家可以高兴一下,反正河边货栈那里有别人支应着也不怕。
刘清清特意进来嘱咐他们把那条海鱼烧了,好不容意弄来的东西,可不能糟尽了。
哪想在这里能碰见四处参观的祖父和祖母。王婆子一见刘清清就招手叫她过去。
“我问你,你外祖修这么个厨间得不少钱钞吧?”王婆子还以为刘清清是那个三四岁的小孩子一套话就出来的。
“祖母,这里又不是我的家,我哪里知道?”故意瞪大了眼睛一付意外的神色。
可惜王婆子是不吃她这一套的,“少跟我扯这些个没用的。村里的人可看见你帮着往这里运过东西。”
“那可是姥爷都买好的叫我拉回来。我哪里知道这房子花了多少钱?”舔一舔嘴唇一付害怕王婆子跟她生气的样子,又小声说:“我一个小娘子,也不是张家的,人家哪会跟我说这么多。”
刘奉祖觉得王婆子有些话多了,他家的孙女住在外祖家里,能给口饭吃就不错了,还得是人家张郎中没有儿子情况下。现在张氏的第二个儿子给了张朗中,人家看不看得上刘清清和酒娘都不一定呢,自家老婆子真是想多了。
可能自觉也是问不出什么了,王婆子怏怏地跟着刘奉祖出了厨间,再看一遍阿大、阿二的房间,让刘奉祖也夸这房子建得好,且不说这个上、下水,就说这个取暖就是极好的,哪个屋子里都暖和,任凭开着屋间任人进出也不见一丝寒冷。
吃过了饭,刘顺就送刘奉祖回山下的老宅。
结果王婆子说了一句让张氏差点没气死的话,“你们住的这个屋子这样好,要是我家的迎娘也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就好了。”
张氏本来是跟着来送公婆回家的,哪想听了这话气个倒仰。敢情把自家的小院给了你三儿子娶亲还不行,还得把我亲阿耶的房子给你亲生的姑娘才算完。就这个婆婆的性子,也不一定能完,不把她这个儿媳妇的油水榨干她肯定不能完事。
刘顺听了自家老娘的话脸色也不好,其实当初三弟娶亲他不是出不起钱,只不过想到这次出了钱下次不一定有什么事再找他,他的双亲就盯上他这一个没完了。哪想今日见了他岳丈的房子还起了这样的念头。
再回头看张氏果然脸色也不好,早前总听张氏说自家老娘偏心,现在看来也不全是她在说婆婆的坏话。
夹在中间的滋味不好受只得赶紧把他们送走再说。
偏巧刘清清跟着来送长辈们走也听见了王婆子的话不由得心里苦笑:这不是烧香引鬼么,怕是日后还得生事。
她的那个姑姑刘迎娘嫁人的时候不但拿了自家老娘的嫁妆装箱还常常回来跟几个哥哥哭穷,不是家里孩子生病没钱就是要置办什么东西要人帮忙。
真是不知道她到底嫁了个什么人怎么过得这样惨,还是她只是想在娘家收刮些钱钞。
反正不管怎么样,刘清清对这个便宜姑姑印象一点也不好。她就没记起过过年过节这个姑姑给过她压岁钱。就连刘小虎这个男孩也没得过。
好不容易送走了这两个大神,村里其他的人家也相继要回去了。大家都是乐乐呵呵地道别,有那些个熟一些的就当着张氏的面说一些诸如你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之类的好听话。
张氏也是一个会做人的,直说是自己嫁对了人,嫁到了好地方,还是这里风水好,大家过得都不错。听得大家都乐呵呵的。
等把院子收拾完张氏的脸就拉了下来,这一阵子因为刘顺接了不少好活计她手里存了些钱钞,可是相比刘清清拿回来的钱就显得不是那么够看了。
只不过她是从来不跟刘顺说刘清清存子多少钱的,一是这是孩子自己的钱,二来么,刘顺是个什么人她可太知道了。
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女儿这么会赚钱一定会提出来给老宅盖新房,再置办牲口的事。
上次那马车的事就够恶心张氏的了,如果不是自己的婆家她可真是不想再理刘正和韩氏了。倒不是对公婆不孝顺,哪有好事就想着大儿子,出了事就让二儿子背锅的道理。
偏张氏是一个有心眼的,不会在这些事上跟刘顺闹,只不过不让他知道的一定不会说就是了。
“今天阿耶和娘吃得挺高兴,下次再有什么高兴事别忘了孝敬他们。”刘顺一边脱衣裳一边跟张氏说话。
“哪里能忘?那可是我的亲婆母。”张氏低下头去铺床,不想表露自己的情绪。
52书库推荐浏览: 清色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