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三郎一下子被她怼个半死,半天没喘上气来。
因为在中都吃得不好,不是跟客商一起喝酒就是要应酬那些个贵人,所以祁三郎在中都这些日子不但没胖反倒是清减了些。
“给我来一份水煮鱼,再来一碗拉面,多些牛肉!”想着吃些什么就顺嘴点了,听得刘清清直翻白眼。
知道的是这货去了中都太忙没吃好,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去的是乡下,要啥没啥呢。
金二这拉面的手艺是越来越好,客人多的时候就在大厅里表演一下,引得客人们大声叫好,更有甚者还往面案上丢钱。反正刘清清是不会跟钱过不去的,除了钱会携带病菌之外,她看钱一向是非常顺眼的。
因为不是饭点,店里没有人在吃饭,祁三郎自己守着大厅中间的一张桌子大吃特吃。虽说吃得有些急,但受过严格礼仪教育的公子哥就是跟前世的小屁孩不一样,吃得很优雅。
“这是得馋成什么样?”刘清清也是服了,难道在中都他吃的都是草么。
本来是来提货的一位客人见祁三郎吃得如此香也忍不住要了一个小火锅。店里竟然有新鲜的兔肉,已经给他切成薄薄的小片丢到热水里就能熟。调料也很有特色,不但有冬季难以见到的小葱还有芫荽。
结果祁三郎看到了大叫:“也给我上一份!”、
怕他吃得伤了肠胃,店里没有人理他。
客商见了,竟觉得这家店果然牛啊,连客人要点菜都可以不理,简直已是桃镇地头蛇的架式。
他是与河边货栈接触的较晚不知道祁三郎才是真正老板的原因给想歪了。就是知道怕也不明白,自家东家点菜都敢不理,全大夏也没有几家小二能干出这种事来了。
河边这里本来有些湿冷的天气吃上一口热热的吃食,顿时美得从骨头里往外透着舒服。再加上口味独道的调味和不应该在本季出现的青菜,一下子就把好胃口调了出来。
因为店里在冬季也换了琉璃的窗子,外面的行人见到有人坐在店里吃着热气腾腾的食物也羡慕起屋里的那个人来。
“飘雪了!是鹅毛大雪!”闲得没事到码头那里想拉几个客人来的小二疯叫着跑了进来。
快近北地的桃镇冬日里飘些雪花是真真正常不过的事,可是快过年就有这种大雪的事真不多见。
正文 第171章 苦辣
171、苦辣
前世刘清清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教育她们:瑞雪兆丰年。可见这大雪真是一种好兆头,但那些穷人怕是不好熬过这样寒冷的日子。
镇外这里一到冬天就没有什么人乞讨了,他们会去镇里,守在那些大些的酒楼或客栈旁等着好心人给点吃食。
今世要饭的人在这里可真是为了一口饭,给了钱怕是也保不住,他们更想要的是饭。
河边货栈开起来后,到了冬季也有一些乞丐守着这里等着要些吃的。刘清清就叫小二他们把客人吃剩下的收拾好,再热一热给这些人吃,也换得他们给货栈里的小哥磕头感谢。
货栈这里的房子都是瓦顶的,所以雪下大了并不怕,睡前打扫一下,清晨早些起来再扫一下就没事了,可那些个住草屋的人家怕是要出事。
比如刘义那里。刘顺和张氏起那个院子的时候手里真没有什么钱,能买下一块地盖上自家的房子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只能盖草顶的房子。
当时一看在村子里是很平常的房子,现在就是不太安全,怕是桃家村都得不能好好睡了。
老宅那里只有刘奉祖住的正屋是瓦顶的,其余的屋子都是草顶,要是出了事怕是得找上门来要他们家里出钱,算了,这种事不能想,只要一想就得心烦。
河边货栈的晚市很热闹,有七家存货的客商要用祁家的货船把年间要卖的货品发出去,连晚饭也在这里用了。
本因冬日天短而陷入暗黑的天色因这些要装船运货的人点了火把而变得这一块明亮起来。大片的雪飘下来,落到火把上就化成了水,引得火焰一跳一跳的。
祁家最后一艘船靠了岸下来一位跛行的少年,接着有两个人抬了一张椅子下来,上面坐着一位老妇。
那些在河边给船装货的力工开始往一边靠给这少年让路。
本是在这边出货的小二见了少年就喊:“福满哥,你回来了。婶娘也接回来了么?”
福满冲他点点头,并没有接话,直到坐在椅子上的老妇被抬她的人放在地上。
刘清清本来是只闲得无事,又不敢回家,年前进货、出货都多,恐怕哪里做得不好出了差子,赔钱是小事,赔了名声怕是在这里就做不下去了。
力工们开始轮流休息吃饭,每人都能得到一碗热汤,码头边搭了长棚,有一个火炉上面一直热着汤水,干累的可以歇一歇。
刘十郎已经在这里走了不下五次货每次见到力工连夜加班都觉得稀奇。
“我说,他们真的不是奴隶么?”他的大嗓门在这空旷的码头上显得很响亮。
“不是。只是跟我们签了工契的力工。”小二笑着接话,这种用工形式在大夏哪里都不得见,偏在这里有很多人在干,还干得很开心。
刘十郎想不通这些人不用鞭子抽还干得这么卖力,他根本不知道这些人是按件计工钱的,装一箱货就赚一箱货的钱。而河边货栈这里还免费提供一顿午饭。
52书库推荐浏览: 清色的回忆